杜建層 王秋菊 馮艷萍
子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fā)病率有上升及年輕化趨勢。其浸潤及轉移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CD44v6是細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的變異型之一。CD44v6的主要功能是與細胞骨架連接蛋白結合,參與細胞與基質、細胞與細胞間的黏附,參與細胞偽足的形成及細胞的遷徙運動;有利于腫瘤細胞的轉移和擴散[1]。本研究通過檢測CD44v6在宮頸癌組織中的表達,進一步探討CD44v6在子宮頸癌轉移中的作用,以期為腫瘤的生物靶向性治療、預測和改善子宮頸癌患者的預后提供理論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5至2010年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手術切除并經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的宮頸組織標本95例,其中宮頸癌組織35例(有淋巴轉移者25例;無淋巴轉移者10例);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組織30例;正常宮頸組織或者伴有慢性宮頸炎組織30例,所有標本術前均未經過放療及化療。
1.2 方法 標本均用10%甲醛固定,石蠟包埋,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CD44v6蛋白陽性表達水平。
1.3 結果判定 CD44v6蛋白陽性染色定位于細胞膜或者細胞質中,呈棕黃色顆粒,按照顯色有無和陽性細胞數(shù)的多少將其分為三個等級:-:無陽性細胞;+:陽性細胞<50%且顏色淺;++:陽性細胞≥50%且顏色深,其中強陽性(++)為陽性。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及連續(xù)校正χ2檢驗,兩類別四格表陽性率的比較采用Fisher精確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D44v6的陽性分布 CD44v6在細胞膜中呈線性分布,并在細胞膜或細胞質中呈棕黃色顆粒。CD44v6的陽性信號定位于宮頸癌細胞、宮頸上皮內瘤變細胞或者正常宮頸組織細胞的細胞質或胞膜中,呈棕黃色顆粒。
2.2 CD44v6的陽性表達 CD44v6在宮頸癌、宮頸上皮內瘤變及正常宮頸組織中的表達率分別為82.9%(29/35)、46.7%(14/30)、10.0%(3/10),3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兩兩比較,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宮頸癌有淋巴轉移組陽性表達率為96.0%(24/25)顯著高于無淋巴轉移組50.0%(5/1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1 CD44v6的分子結構 白細胞分化抗原4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4;CD44)是細胞黏附分子家族,是一種細胞表面跨膜糖蛋白。CD44基因有19~20個高度保守的外顯子,被長短不一的內含子所分隔,定位于11號染色體的短臂上(11p13)。CD44基因根據其外顯子表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V區(qū)變異性剪接外顯子,稱為變異型CD44(CD44v);另一種是由僅含組成型外顯子的CD44轉錄體編碼的蛋白質,稱標準型CD44(CD44s)。10種不同的CD44拼接變異體CD44v,可在CD44s中按不同的順序插入10個變異型外顯子來產生。研究表明CD44v主要分布在上皮細胞中,CD44v與腫瘤分化類型及轉移密切相關,且在許多類型的惡性腫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達[2]。CD44v主要包括三種亞型:CD44v3、CD44v5、CD44v6。CD44V6與CD44s的結構基本相似,但在細胞膜外區(qū)插入了34個由V6變異拼接型外顯子所編碼的不同序列的氨基酸殘基。
3.2 CD44v6的生物學功能 CD44v6為細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之一,分布極為廣泛,其主要有以下生物學功能:(1)可以參與細胞偽足的形成;(2)與細胞骨架連接蛋白相結合;(3)與細胞的遷徙運動密切相關;(4)可以識別并結合相應的配體,參與腫瘤細胞、宿主細胞以及宿主基質之間的黏附;(5)可以參與細胞與基質、細胞與細胞間的黏附作用;(6)其作為細胞基質透明質酸受體,可以改變腫瘤細胞表面黏附分子的功能和構成,在腫瘤細胞的轉移和擴散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1]。
3.3 CD44v6與腫瘤轉移 CD44v6的過表達均與人體多種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侵襲和轉移相關。CD44v6可以參與淋巴細胞的增殖、活化及再循環(huán),主要介導循環(huán)中的淋巴細胞回歸定位于淋巴結中,其被稱為是淋巴結歸巢的受體[3]。表達CD44v6的腫瘤細胞離開原發(fā)灶進入外周淋巴器官的過程有很強的侵襲行為,同淋巴細胞循環(huán)的運行過程非常相似,都能在黏附接觸過程中進行細胞遷移,在引流淋巴結中快速積聚以后大量的增殖,并通過外滲作用進入周圍組織細胞,最后釋放到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CD44v6作為細胞基質透明質酸受體,可以改變腫瘤細胞表面黏附分子的功能和構成,有利于癌細胞的侵襲、轉移和擴散[4]。Vizoso等[5]在直腸癌中的研究表明,CD44v6陽性表達者的復發(fā)率和淋巴結轉移率顯著高于陰性表達者和無淋巴轉移者,該研究結果證實了CD44v6的過量表達與人體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侵襲以及轉移密切相關。Guler等[6]在人喉上皮癌中研究發(fā)現(xiàn),CD44v6在原位癌組織和發(fā)育不良組織中高表達,而且患者的預后差,生存期顯著縮短。Koopmen等[7]研究顯示,在宮頸鱗癌組織中,脈管神經浸潤組CD44v6的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未浸潤組,低分化組中CD44v6的陽性表達率顯著高于高中分化組,提示腫瘤的侵襲和轉移與CD44V6的陽性高表達率密切相關。李霞[8]在子宮頸癌中的研究發(fā)現(xiàn),CD44v6陽性表達的腫瘤較陰性表達者惡性程度高、淋巴結轉移率高、進展快,提示CD44v6的陽性表達程度與癌組織的病期進展及浸潤深度有關,其顯著的陽性表達預示著癌組織容易向周圍組織擴散,具有更強的侵襲和轉移能力。
本實驗結果表明,CD44v6分子在宮頸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82.9%)顯著高于宮頸上皮內瘤變組織(46.7%)及正常宮頸組織(1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宮頸癌組織中,有淋巴轉移組CD44v6的陽性表達率(96.0%)顯著高于無淋巴轉移組(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實驗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一致。本文認為CD44v6在子宮頸癌組織中的陽性過度表達,促進了宮頸癌細胞的增殖分化,CD44v6分子作為淋巴細胞的歸巢受體,介導了淋巴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結合,使淋巴細胞穿過血管壁回到淋巴組織,從而逃避免疫識別和殺傷,與宮頸癌細胞的侵襲、淋巴結的轉移擴散密切相關。
1 郭亮,張敏,高潔凡.轉移相關基因蛋白CD44v6和nm23-H1在宮頸病變中的表達及意義.河北醫(yī)藥,2009,31:911-913.
2 王繁,呂杰強.CD44v6和Ezrin在子宮內膜癌中的研究進展.實用腫瘤學雜志,2008,22:398-400.
3 Zhang JC,Wang ZR,Cheng YJ,et al.Expression of tumors and corresponding lumph nod metastase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with dukes stage Cord world.J Gastroenterol,2003,9:1482.
4 Ontgomery E,Abraham SC.CD44 loss in gastric stromal tumors as a prognostic marker.Am J Surg Pathal,2004,28:168-177.
5 Vizoso FJ,F(xiàn)emandez JC,Corte MD,et al.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CD44v5 and CD44v6 in respectable Colorectal cancer.J Cancer Clin Oncol,2004,130:679-684.
6 Guler G,Sarac S,Uner A,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CD44 Variant 6 in laryngeale pidermoid carcinomas.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2,128:393-397.
7 Koopmen G,Heider KH,Horst E,et al.Activated human lymphocytes and aggressive non-Hodykin’s lymphomas express ahomdogne of the rat metastasis-associated variant of CD44.J Exp Med,1993,177:897.
8 李霞.CD44V6與子宮頸癌預后關系的研究.實用腫瘤雜志,2004,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