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屹,熊俊梅
(1.中國地質(zhì)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武漢 430074;2.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079)
大學英語通識教育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秦 屹1,熊俊梅2
(1.中國地質(zhì)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武漢 430074;2.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079)
當前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新一輪改革的重點是實現(xiàn)從教學形式到教學內(nèi)容的根本轉(zhuǎn)變,而用以英語為載體的通識類課程替代以語言教學為主體的大學英語課程,從而實現(xiàn)從語言技能培養(yǎng)到通識教育的轉(zhuǎn)變勢必成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趨勢。美國大學本科通識教育歷史悠久、體系完善,其成功的通識教育教學模式給我國現(xiàn)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諸多啟示。
大學英語;通識教育;教學模式
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正處于關鍵的轉(zhuǎn)折期,大學英語通識化教育是一個新的出發(fā)點。[1]大學外語通識教育文化類課程的授課模式是一個重點的研究對象,但是由于大學英語通識教育的研究本身還處于起步階段,開設大學英語通識教育課程的高校數(shù)量還非常有限,而針對具體外語通識課程授課模式的深入探討和比較研究更加匱乏,而具有近二百年悠久通識教育歷史的美國高等學府的成功經(jīng)驗可以為我們作很好的參考。
通識選修課作為全校學生都可以自由選擇的課程,選修的學生來自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對教學管理構(gòu)成很大的挑戰(zhàn)。每周僅一次課,兩個學時,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嚴重匱乏,最終導致任課教師難以對學生形成客觀有效的形成性評估。由于缺乏相應的內(nèi)在激勵機制,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難以體現(xiàn),通識選修課的學生曠課比例要明顯高于專業(yè)課程,課堂參與討論也不能深入開展。此外,缺乏對通識選修課程明確的理論定義和實踐規(guī)范,課程的開設有一定任意性,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或是以一個核心課程的教學團隊,缺乏全校整體范圍內(nèi)對課程開設及教學形式上的統(tǒng)一論證,再加上不同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風格、人格學識以及專業(yè)知識之間都存在差異,致使通識選修課教學效果也與其設立初衷有一定的差距,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國內(nèi)的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往往被看做專業(yè)課和基礎課以外的擴大一點學生的興趣和知識面的課程。[2]還有很多學生認為它可有可無,只是輔修課,上課就是為了湊夠?qū)W分。似乎通識教育目標就是只略知一二即可,不必深究其理,因此可供選擇的通選課門類越全、課程數(shù)量越多,那么通識教育體系就越完備。這就導致通識選修課普遍以總體介紹性和概述性的授課模式為主,不對某個領域內(nèi)的問題作深入探討,課程缺乏嚴格的要求和訓練。由此目標導向,學生對通識選修課的態(tài)度是“選”而不是“修”,整個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參與意識,缺乏批判性思維的鍛煉,只是被動消極地學習。
在通識選修課教學實際中,教師面對的是來自不同專業(yè)背景的學生,如何對學生進行引導、彌合不同專業(yè)之間的差異對開展教學活動至關重要?,F(xiàn)有的大學英語通識選修課的教學還是把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將學生視為知識的接受者,教師的教學主導思想就是如何組織一堂內(nèi)容充實、有序的課堂教學課,教學活動主要圍繞教師教學而進行,學生最后成績評估主要還是以課堂考勤和課程考試成績來進行評價。這種教學模式導致諸多問題。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要求他們閱讀英文原著,用英文寫讀書報告和開展討論難度頗大。加之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和文學文化修養(yǎng)又是參差不齊,就很難使學生對一些以英語為媒介的人文類課程如英美文化和英美文學有深度的挖掘和理解。
美國重點大學如哈佛、耶魯?shù)榷加兄髯試栏竦耐ㄗR教育核心課程體系,每門通識課程的開設都需要經(jīng)過學校專門的委員會審定批準。核心課程的教學和訓練方式要求嚴格,還有小班討論以及提交課程論文等實質(zhì)性措施和非常完善的助教制度。其有助教參與的討論課,很多都是對經(jīng)典的文學、歷史、哲學等方面著作進行細讀和研討。采納助教制度解決了大班教學而不能進行討論的問題,其制度本身也是美國培養(yǎng)研究生的重要方式,它不但培養(yǎng)了研究生主持討論課的能力,其綜合能力例如分析問題、清楚表達、人際溝通能力也得到了訓練。就我國目前的學分有限的通識教育選修課而言,應著力打造人文社會科學類的核心課程,而非片面追求擴大通選課的范圍和數(shù)量。授課內(nèi)容方面要擺脫各種泛泛的概論課程授課模式,要以對經(jīng)典著作以及相關文本的細讀和討論為中心。
美國大學通識教育的教學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課堂講述。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無論在課堂內(nèi)外,學生都會積極參與學習及研究活動。教學過程中并不強調(diào)是否得出正確的答案,而是重視得出結(jié)論的思維過程和學生參與的質(zhì)量和程度。二是小組討論。在課堂講述之外,另安排有專門的課時設置小組討論,尤其對大班授課的課程,更是經(jīng)常輔以此種方式。三是研習匯報。開課伊始,有授課教師分發(fā)研讀資料或列出要求閱讀的書單,并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并分派指定好各組或各人負責部分,依次擔任主角,輪流在全班作相關部分的研究匯報或各種方式的展示。四是個人研究。學生個人自行擬訂研究主題和綱目,在教師同意后進行獨立研究,指定教師定期或不定期與之單獨一對一地研商討論,進行指導,期末時提交研究報告或相關論文。
第一,美國大學本科通識教育強調(diào)采取批判性的思維對不同文化進行理解和比較。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加速,美國大學更加重視對異域文化的研究。絕大多數(shù)的高校包括像麻省理工學院此類的以理工科為主的院校的通識教學課程都有著以人文社會科學為核心的通識課程體系,要求學生學習不同于本族文化的包括歷史、文化及不同觀念的異域文化課程。第二,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強調(diào)學生主動學習而非被動、消極地接受知識,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在遵循國際規(guī)范的前提下建設富有鮮明特色的我國大學英語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通過借鑒美國一流高等學府的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教學模式,將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向縱深發(fā)展,尋求一條更加有效和完善的教改之路,也有利于實現(xiàn)《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把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和國際化水平作為核心任務,把培養(yǎng)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作為改革的目標。
[1]王哲,李軍軍,胡加圣.全國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改革成果總結(jié)[J].外語電化教學,2010,(5).
[2]甘陽.大學通識教育的兩個中心環(huán)節(jié)[J].讀書,2006,(4).
Study of the Teaching Pattern of College English as a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QIN Yi1,XIONGJunmei2
(1.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Hubei 430074;2.College of Psychology,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9,China)
The new round reform of current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ocuses on achieving the fundamental change from the teaching form to teaching content,which is to use English as a carrier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to replace its mainfunctionof a language teaching course.Thus to achieve the transitionfrom language skills training to general education is bound to become the trend of China’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General education for American undergraduat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 perfect system.Its success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model has brought a lot of inspiration to the present stage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China.
college English;general education;teaching pattern
G642.0
A
1008-469X(2011)06-0069-02
2011-09-24
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2011年度校級教學研究立項階段性成果《大學英語通識教育語言文化類課程授課模式定性研究》(CUG2011B13);華中師范大學丹桂計劃項目《青少年跨學科學習心理對職業(yè)傾向影響的縱向研究》(2010DG007);華中師范大學985教師教育創(chuàng)新平臺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學生發(fā)展與教育心理》(9852B03)
秦屹(1976-),男,湖北荊州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和美國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