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孔令歆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河北石家莊 050071)
網絡環(huán)境下的著作權保護
張 靜,孔令歆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河北石家莊 050071)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不僅深刻變革了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同時也給網絡環(huán)境下的著作權保護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加強對網絡環(huán)境下著作權的保護,可以有效維護著作權人的財產權和人身權,充分調動著作權人的積極性促進網絡的良好運行,從而推進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著作權;網絡環(huán)境;侵權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著作權的保護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zhàn)與機遇。網絡環(huán)境下,如何在既保護著作權人的權利和利益的前提下,均衡利益,協(xié)調沖突,兼顧社會公眾的利益,使得網絡著作權的保護成為一個引起廣泛關注的新課題。
未經授權是指行為人在沒有獲得作品著作權人或鄰接權人同意的情況下使用他人的作品。這里的未經授權的使用包括沒有獲得任何著作權的使用許可、超出著作權許可使用的地點、時間、范圍和方式等。例如,許可使用的范圍是允許出版發(fā)行光盤,但是使用人除了出版發(fā)行光盤外還把作品出版成圖書或者卡帶,這就構成超出著作權的許可使用范圍。
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guī)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著作權法并沒有對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作特別規(guī)定。即由于在網絡中使用他人作品,對他人權利造成損害的,只有其在主觀方面具有故意或過失時,才構成侵害他人著作權的行為。
在實踐過程中,因作品的網絡傳播而侵犯他人著作權時,該侵害主要侵害的是其著作權人的著作財產權。網絡環(huán)境下作品的傳播,使用方式和范圍都得到了擴張,于是現有作品的財產權便得到了豐富的發(fā)展,給予了作者作品新的經濟回報,此回報理所當然要受到《著作權法》的認可與保護。他人在沒有獲得著作權人允許的情況下擅自行使該權利就構成了侵權并且應當賠償。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所以侵權主體在網絡環(huán)境中是以虛擬的身份存在的,在網絡中人們用的都不是自己的真實姓名,就算是真實姓名也難以確定其真實身份。侵權的對象也是虛擬的,如提供未獲版權的音樂作品的免費下載,雖然權利人的作品并沒有受到損害,然而卻嚴重侵犯了權利人的利益。另外,因為網絡虛擬空間道德的評價錯位,侵權人在實施侵權行為的時候并沒有任何犯罪感,甚至有些侵權的行為反而為公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于是便很少受到社會的譴責,法律對其的懲處也遠沒有對待其他犯罪那么嚴格。因此,對網絡環(huán)境下作者著作權的損失就難以統(tǒng)計。
網絡環(huán)境下的著作權的侵權行為是一種集體的無約定行為。例如,全球的人或家庭用戶對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侵權使用,就是一種無約定的集體行為,微軟公司只能針對政府部門或集團用戶打擊Windows的盜版使用行為,而法律卻難以追究到每個侵權用戶的相關責任。
因為網絡是虛擬的,所以我們不能在網絡上找到對應的住所與有形的財產,也很難確定侵權者的國籍以及每一次遠程登錄的確切地點,因此,對于以往的司法管轄就不能運用到網絡環(huán)境中。
綜上所述,網絡環(huán)境中著作權侵權的特征對著作權的保護提出了挑戰(zhàn),也給網絡信息時代的法制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
商業(yè)規(guī)模的非法復制行為給著作權人帶來了最大的損失,然而惡意的侵權行為將對整個社會關于著作權保護的態(tài)度帶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對于上述兩種行為要采取行政和刑事手段,使其承擔民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行政和刑事責任,這樣才能有效地遏制著作權侵權行為。
完善我國的網絡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國內國際集體管理組織便成為歷史的必然選擇。目前我國已成立的集體管理組織包括音樂著作權協(xié)會和音像著作權協(xié)會兩家著作權管理組織。這些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有權代表著作權人就有關著作權授權的相關事宜同網絡經營者進行協(xié)商,一方面它避免了單個著作權主體同網絡經營者分別進行談判在時間、精力和財力上的浪費,節(jié)約了資源;另一方面可以為實現著作權人的著作財產權提供法律和物質支持。
如果作品的著作權人不希望他人在沒有獲得自己允許的情況下復制、編輯、使用或轉載他的作品,那么著作權人可以通過向相關的著作權的登記機關申請登記作品著作權歸屬的方法來實現。經過著作權登記機關登記核準之后,該著作權人將取得相關的著作權權利信息與編碼。通過采用這種登記管理的方式,一方面能夠很好地解決網絡作品著作權的歸屬問題,方便權利人在遭遇侵權訴訟時進行舉證;另一方面,這種方式為實現網絡著作權的集體管理提供了便利條件,當著作權人不方便對其作品行使相關權利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委托著作權登記機關代理的形式維護自己的相關權利。
為了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規(guī)范網絡的傳播秩序,遏制著作權的侵權行為,全球各國以及眾多國際組織都先后制定了許多與網絡著作權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在關于網絡著作權保護的各國際條約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個國際公約分別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公約》。這兩個國際條約的主要作用在于解決國際互聯網網絡環(huán)境下數字技術應用所產生的版權保護的新問題,世界范圍內很多國家的相關版權立法也都以這兩個國際條約為藍本。此外,在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xié)定》和其他一些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國際條約中,那些關于著作權保護的原則性規(guī)定同樣能夠運用于網絡著作權的保護。
目前,世界各國網絡環(huán)境下著作權保護的立法都在逐漸跟國際著作權保護的法律體系相接軌。因此,我國在網絡著作權保護的立法過程中,應該加強吸收與借鑒國外立法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實際情況,在知識產權的保護領域加強國際合作,完善我國網絡著作權保護的相關立法,從而提高我國網絡環(huán)境下著作權的保護水平,進一步促進我國網絡文化事業(yè)的和諧快速發(fā)展。
[1]薛希希.強化網絡著作權法律保護及對策[J].通信企業(yè)管理,2005,(3).
[2]穆昌亮.論網絡作品著作權的法律保護[D].貴州:貴州大學,2007.
[3]游蘇寧.網絡環(huán)境下的版權困境與科技期刊的積極實踐[J].雜志工作通訊,2010,(4).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ZHANGJing,KONGLingxin
(Hebei Radio&TV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71,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promotes the speed of transmiss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At the same time it brings greater challenge to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pyright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personal right of the copyright owner and motivate the creativenessof the copyright owner as well as the network operation,which can promote th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copyright;network environment;infringement
D923.41
A
1008-469X(2011)06-0062-02
2011-08-20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2009年立項課題《計算機網絡與知識產權法律問題研究》(2009D006)
張靜(1980-),女,河北石家莊人,講師,主要從事國際法、國際經濟法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