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李彥虎
(云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鄧小平德育思想芻議
張 艷,李彥虎
(云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鄧小平德育思想是鄧小平關于新時期德育工作的基本理論和觀點。鄧小平德育思想內容豐富而深刻,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黨的德育理論,對于我們研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德育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鄧小平;德育思想;教育
任何科學思想理論的形成,都是一個繼承與發(fā)展的過程。胡錦濤同志在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上指出:鄧小平留給我們的最可貴的財富,就是他創(chuàng)立的鄧小平理論和在這個理論指導下制定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鄧小平德育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以和平與發(fā)展為主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全球信息化趨勢加速發(fā)展的國際背景下,在國內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實踐以及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未來的條件下,鄧小平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緊密結合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局和時代特征出發(fā),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觀,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恢復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維護毛澤東思想中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的權威性的基礎上,對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了科學總結與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構建了風格獨特、具有民族特色的德育思想體系,闡述了德育在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中的重要地位,為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德育理論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馬克思主義是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學說基礎之上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普及、教育、學習和研究工作。鄧小平在1958年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青年應當努力學習。你們要用最頑強的精神去學習,……你們一定要十分重視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彼髲V大教育工作者要重視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教育廣大青年。1979年鄧小平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的講話中講到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根本前提時,再一次強調了“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彼延民R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廣大人民特別是青年看得十分重要。在1978年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就明確指出:“全黨同志一定要善于學習,善于重新學習?!保?]學習什么?根本的是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要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則同我國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2]改革開放深入發(fā)展,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不斷推進,鄧小平在1985年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指出:“現(xiàn)在我想提出一個新的要求,這不僅是專對新干部,對老干部也同樣適用,就是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3]并反復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我們歷來主張世界各國共產黨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去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離開自己國家的實際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保?]“我們堅信馬克思主義,但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只有結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才是我們需要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5]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全黨,教育全國各族人民群眾,就是要學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理想和信念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xiàn)象。正確的理想和信念是凝聚共產黨人力量的旗幟,是激勵共產黨人奮斗的動力,是共產黨人的人生追求和精神支撐。鄧小平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保?]還強調:“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無論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yōu)勢?!保?]他特別重視理想和信念教育,指出:“現(xiàn)在的中國提出 ‘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其中我們強調的,是有理想?!保?]“在軍隊里要講信念,在人民中間,在青年中間,也要講信念。首先要向青年進行有理想、有紀律的教育?!薄疤貏e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闭_而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是我們黨的凝聚力量,團結人民群眾,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斗的精神支柱。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敖洕ぷ魇钱斍白畲蟮恼?,經濟問題是壓倒一切的政治問題。不只是當前,恐怕今后長期的工作重點都要放在經濟上面?!保?]“先把經濟搞上去,一切都好辦?!薄鞍阉膫€現(xiàn)代化建設,努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保?0]在1992年初的南方談話中,他又特別強調:“發(fā)展是硬道理?!保?1]“抓住時機,發(fā)展自己,關鍵是發(fā)展經濟?!保?2]開展以經濟為中心的教育,牢固樹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全局上,專心致志地、始終如一地搞好經濟建設。德育要面向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尤其是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現(xiàn)實需要,還要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繼承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道德傳統(tǒng),包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優(yōu)秀的科學文明成果。堅持加強“兩個基本點”的教育,就是要加強開展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教育,把“兩個基本點”作為基本思想教育人民,教育學生,教育黨員領導干部,旗幟鮮明地開展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斗爭?!叭绻麆訐u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yè),整個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13]開展改革開放的教育,就是要把“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這方面道理也要講夠?!保?4]因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fā)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保?5]要積極動員和教育廣大人民群眾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堅決擁護改革開放,積極參與到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強調“任何一個國家要發(fā)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fā)達國家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和資金,是不可能的?!保?6]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鄧小平反復強調的一個問題,也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依賴經驗的集中總結。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17]同時,非常重視開展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這條中國的發(fā)展路線,是否能夠堅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別是要教育后代?!保?8]要求我們要教育好青少年一代,牢固樹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正確科學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及人民群眾把自己的聰明智慧融入到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建設中去,這是鄧小平關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是新時期德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民族是富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tǒng)的偉大民族,愛國主義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社會歷史發(fā)展與全面進步的精神動力?!爸袊嗣裼凶约旱拿褡遄宰鹦暮妥院栏?,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保?9]這是鄧小平對現(xiàn)階段我國愛國主義特征的精辟概括。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期愛國主義鮮明的時代主題?!霸诮裉欤覀冎v愛國就是要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把個人的理想和事業(yè)融匯于祖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yè)中?!保?0]要正確科學地教育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認識我們國家的歷史和現(xiàn)狀,特別是“要懂得這些中國歷史,這是中國發(fā)展的一個精神動力。”[21]引導人民把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共產黨統(tǒng)一起來,弘揚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與熱愛和平發(fā)展相結合,才能把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國際主義高度統(tǒng)一起來。
堅持開展集體主義教育,就是要堅持用無產階級的集體主義思想體系作為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關系的根本原則,科學教育人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利益關系,旗幟鮮明地表明處理三者利益關系的態(tài)度和立場,以合乎廣大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為歸宿,服從全局利益的教育,培育人們堅持集體主義原則,反對本位主義,遵守集體主義道德,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協(xié)調各種利益訴求。
開展社會主義教育是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系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鄧小平在《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必須具備四個前提》中指出:我們一定要在全黨和全國范圍內有領導、有計劃地大力提倡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提高民族自尊心,還要進行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反對資本主義腐蝕的革命品德教育。現(xiàn)在有一部分青年有忽視政治的傾向,全黨必須看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一定要分析原因,找出辦法,認真有效地加以解決。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fā)展,堅持開展社會主義教育,是保證市場經濟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保證市場經濟為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的重要條件。開展社會主義教育,必須弄清楚“什么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關鍵是弄清楚社會主義本質。鄧小平等中國共產黨人進行了艱辛的探索,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保?2]因此,教育人民深刻認識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注入新的活力。
任何一個國家的民主,都離不開自己本國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經濟發(fā)展狀況和社會制度。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教育,是民主建設過程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鄧小平強調:“我們一定要向人民和青年著重講清楚民主問題。”[23]“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24]“社會主義愈發(fā)展,民主也愈發(fā)展。這是確定無疑的?!保?5]“繼續(xù)努力發(fā)揚民主,是我們全黨今后一個長時期的堅定不移的目標。”[26]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民主,不是“不要社會主義法制的民主,不要黨領導的民主,不要紀律和秩序的民主?!保?7]而是在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同法制建設相結合,在保持社會穩(wěn)定的前提下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是從制度上保證黨和國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經濟管理民主化、整個社會生活的民主化,促進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順利發(fā)展。
在重視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教育的同時,特別強調開展社會主義法制教育?!懊裰饕獔猿窒氯ィㄖ埔獔猿窒氯?。這好像兩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保?8]“搞四個現(xiàn)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黨有黨紀,國有國法?!保?9]鄧小平關于民主和法制教育的論述,深刻揭示了法制建設的重要性及其民主建設的緊密關系。一個國家全體公民法制意識的高低,是衡量其法制建設水平的基本標準。他指出:“加強法制重要的是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社會上也要進行這個教育?!保?0]通過法制宣傳教育,“真正使人懂得法律。使越來越多的人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保?1]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做到懂法、守法和護法,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
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對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鄧小平一貫重視在全黨全國人民中開展社會主義道德教育,指出:“我們一定要在全黨和全國范圍內有領導、有計劃地大力提倡社會主義道德風尚。”[32]“要教育全黨同志發(fā)揚大公無私、服從全局、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精神,堅持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33]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明確指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五愛’為基本要求,開展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人際關系?!边@就為新時期開展道德建設和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在一個國家走向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良好的社會公德是維護社會正常秩序和社會生活的有效運轉的精神支撐。樹立正確的職業(yè)道德觀,是樹立良好的行業(yè)風氣的指向標,家庭美德建設是家庭生活和諧幸福的道德基礎,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助推器。大力開展“三德”教育,引導人民群眾遵守道德規(guī)范,提高道德素質,堅決反對和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的個人主義,“必須旗幟鮮明地扶持正氣,克服邪氣,在全社會造成濃厚的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良好風尚?!保?4]
鄧小平德育思想是我國德育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鄧小平立足于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精神風貌的實際,根據(jù)新時期德育戰(zhàn)略任務和戰(zhàn)略目標的規(guī)定,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德育內容的重要思想,進一步豐富了毛澤東關于德育的內容體系論述,創(chuàng)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德育理論。時至今日,鄧小平德育思想作為現(xiàn)階段黨的德育新實踐的科學指南,對于我們認識當代德育工作的戰(zhàn)略地位,加強當前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全面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乃至研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德育思想仍然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針對性。
[1][2][13][23][24][25][31][32][33] 鄧小平文選 (第 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153.173.175.168.254.262.367.
[3][4][5][6][7][8][9][10][11][12][17][14][15][18]
[19][21][22][26][27][28][29][30] 鄧小平文選 (第 3 卷)[M].北 京 :人 民 出 版 社 ,1993.146-147.213.144.190.237.137.37 7.375.368.370.371.3.358.373.176.359.189.154.163.
[16]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1995.45.
[20]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0.125.
[34]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555.
[責任編輯 藍 天]
On Deng Xiao-ping’s thought about moral education
ZHANG Yan,LI Yan-hu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rxism,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Yunnan, China)
Deng Xiao-ping’s thought about moral education was the basic theory and viewpoint for the work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Having deepened and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moral education of our Party, his though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to the research on Marx’s mor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a.
Deng Xiao-ping; thought in moral education; education
A849.1
A
1008-6390(2011)02-0025-03
2010-10-12
張艷(1985-),女,云南昭通人,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彥虎(1986-),男,甘肅清水人,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