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蒲清
(湖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長沙 410081)
陶澍詩歌的創(chuàng)作與地位
陳蒲清
(湖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長沙 410081)
陶澍是一位卓越的改革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一生愛好詩歌,自編有《出山草》《玉堂草》《江湖草》《太史草》《皇華草》《撫吳草》等詩集六部,后編入《印心石屋詩鈔》初集和《印心石屋詩鈔》二集,計738首,但還不到他現(xiàn)存詩歌的一半。他以詩會友,留下了“蘇州五老”“滄浪七友”的美談;他結(jié)社吟詩,成立了消寒詩社,經(jīng)常舉行“文酒之會”。陶澍是清朝嘉道年間詩壇領(lǐng)袖,其影響甚至到達海外。
陶澍;詩歌;地位
陶澍學詩起步很早。他回憶說:“余年總角,先子授以《古詩十九首》,余即日如數(shù)擬呈。有云:‘憶昨得君書,讀之心不忘,輾轉(zhuǎn)納懷袖,恐滅又置箱?!茸酉仓??!保ā稘緰|詩鈔序》)[1]
陶澍一生都保持了對詩歌的愛好,而且喜歡以詩會友,結(jié)社吟詩。
陶澍于嘉慶七年中進士。嘉慶九年冬天,他就邀集同科進士朱珔、顧莼、吳椿、夏修恕、洪介亭等人,建立了“消寒詩社”,意為消遣寒冷的冬天。第一次集會在朱珔家的雙槐書屋舉行,以賞菊為詩題,陶澍作七言古詩《消寒書屋賞菊》,開頭說:“連日西風如發(fā)覆,催放堂前金色菊。詩人速客展重陽,一樽對花巾不漉。入席雜坐禮數(shù)寬,爾汝脫盡儒生酸。袖中賦草出新制,顏弓宛轉(zhuǎn)同傳觀?!碑敃r,詩社經(jīng)常集會,一般每十天一次集會。嘉慶十四年,陶澍任國史館編修后,還經(jīng)常跟同任國史館編修的史評、程祖洛、賀長齡等人舉行“文酒之會”。[2]
道光五年,陶澍任江蘇巡撫。道光七年十月,重修蘇州滄浪亭,為五百位江蘇及流寓江蘇的名人建立祠堂。又在滄浪亭,跟潘奕雋、吳云、石韞玉、韓崶,在一起集會吟詩,人稱“五老會”。有人繪成《五老圖》,陶澍有《滄浪五老圖詠》。道光九年,在蘇州滄浪園邀請嘉慶七年同科進士顧莼、朱珔、朱士彥、吳廷琛、梁章鉅、卓秉恬集會吟詩,稱為“滄浪七友”。有人繪成《滄浪七友圖》,刻石于滄浪亭,陶澍有《題“滄浪七友圖”》七律二首,其中第二首說:“細數(shù)同年還幾輩,多逢此日是前緣?!?/p>
陶澍自己編輯的詩集,有《出山草》、《玉堂草》、《江湖草》、《太史草》、《皇華草》、《撫吳草》。后來,《出山草》、《玉堂草》、《江湖草》、《太史草》編入《印心石屋詩鈔》初集,《皇華草》編入《印心石屋詩鈔》二集,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刻于揚州。
《出山草》、《玉堂草》、《江湖草》、《太史草》、《皇華草》、《撫吳草》等,都是按照寫作年代編排的編年詩集,頗能反映陶澍詩歌創(chuàng)作的歷程。
《出山草》、《玉堂草》、《江湖草》、《太史草》、《皇華草》、《撫吳草》這些編年詩集,所采用的紀年是古代一種特殊紀年方法,即“歲陽紀年法”與“太歲紀年法”的結(jié)合。這種特殊紀年方法,雖然名稱古怪,但是跟流行的“天干、地支紀年法”具有對應關(guān)系?!皻q陽紀年法” 跟十個“天干”具有對應關(guān)系:“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招陽”,分別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對應?!疤珰q紀年法” 跟十二個“地支”具有對應關(guān)系:“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zhí)徐”、“大荒落”、“敦牂”、“協(xié)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分別相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組合的最小公倍數(shù)是六十,故六十年一個周期,俗稱“六十花甲”;“歲陽紀年法”與“太歲紀年法”組合的最小公倍數(shù)也是六十,同樣是六十年一個周期。
陶澍的第一本詩集,叫做《出山草》?!冻錾讲荨芬痪恚硎资稹爸毓庾髫彼淖??!爸毓狻毕喈斕旄伞靶痢?,“作噩”相當?shù)刂А坝稀?,“重光作噩”就相當辛酉年。陶澍在世的嘉慶辛酉年,即嘉慶六年,相當公元1801年?!俺錾健笔请x開家鄉(xiāng)求取功名的意思?!冻錾讲荨?,有詩60首,包括在家鄉(xiāng)與離開家鄉(xiāng)時所寫的作品。
第二本詩集《玉堂草》,共二卷。第一卷卷首署“玄黓閹茂”四字,相當嘉慶壬戌年,即公元1802年;第二卷卷首署“閼逢困敦”四字,相當嘉慶壬戌年,即公元1804年?!坝裉谩敝负擦衷骸!队裉貌荨?,有詩100首,是開始擔任翰林三年內(nèi)的作品。
第三本詩集《江湖草》二卷,第一卷卷首署“強圉單閼”四字,相當嘉慶丁卯年,即公元1807年;第二卷卷首署“著雍執(zhí)徐”四字,相當嘉慶戊辰年,即公元1808年。“江湖”是身在江湖而不忘朝廷的意思?!督荨酚性?5首,是陶澍在父親逝世后回鄉(xiāng)守孝三年期間的作品。
第四本詩集《太史草》一卷,卷首署“屠維大荒落”四字,相當嘉慶己巳年,即公元1809年?!疤贰敝竾佛^編修?!短凡荨分挥性姼?4首,當時陶澍擔任國史館編修。
第五本詩集《皇華草》三卷,卷首署“上章敦牂”四字,相當嘉慶庚午年,即公元1810年?!盎嗜A”一詞,來源與《詩經(jīng)·皇皇者華》,指奉君主任命的使者。嘉慶十五年(1810年),陶澍奉命充庚午科四川鄉(xiāng)試副考官。沿途每天寫日記與詩歌,記述172天的見聞感想,日記署名《蜀輶日記》,詩歌編為《皇華草》三卷?!痘嗜A草》有245首。
第六本詩集《撫吳草》四卷,第一卷卷首署“旃蒙作噩”四字,相當?shù)拦庖矣夏?,即公?825年;第二卷卷首署“柔兆閹茂”四字,相當?shù)拦獗缒辏垂?826年;第三卷卷首署“著雍困敦”四字,相當?shù)拦馕熳幽?,即公?828年;第四卷卷首署“屠維赤奮若”四字,相當?shù)拦饧撼竽?,即公?829年?!皳釁恰本褪菗螀堑兀ńK)巡撫的意思。《撫吳草》四卷有詩224首。
陶澍雖然自己編輯了《出山草》、《玉堂草》、《江湖草》、《太史草》、《皇華草》、《撫吳草》等詩集,又匯編為《印心石屋詩鈔》。但是,《印心石屋詩鈔》與《撫吳草》,共計只收詩歌738首,只是陶澍某些時段的詩歌,不到陶澍現(xiàn)存詩歌的一半。魏源寫的《陶文毅公行狀》說:“公所著,有《印心石屋詩文集》五十六卷?!薄队⌒氖菰娢募肺迨碇械脑姼?,應該是陶澍的全部詩歌??上?,《印心石屋詩文集》五十六卷,我們已經(jīng)找不到,可能失傳了。
現(xiàn)在保存陶澍詩歌最多的版本,是《陶文毅公全集》中的詩集部分?!短瘴囊愎肪砦迨辆砹模灿?2卷,有詩歌1540首。其中包括了《印心石屋詩鈔》與《撫吳草》所收的738首詩歌,以及《印心石屋試律詩》、《印心石屋詩薈》(《云臺山和唱集》)、《吳中和唱集》、《吳淞口唱和詩》、《和治水詩》、《漕河禱冰詩錄及圖譜》、《印心石屋五秩詩文薈》、《詠印心石屋詩》、《御書印心詩文薈》、《印心錫祜萃言》中的陶澍詩歌,還有陶澍跟朝鮮朋友的唱和詩(它們曾被收錄在《談瀛錄》、《談瀛后錄》中)。
陶澍是嘉慶、道光之交的詩壇領(lǐng)袖。這是當時詩壇、政壇的一致評價。
周啟應《樹萱堂詩話》說:“自袁隨園既沒之后,海內(nèi)詩人爭相雄長,莫適為主。余謂近日詩人,當推陶大中丞澍為第一,以其博學才雄,變化從心,頓挫入古,合李、杜、韓、蘇為一手,足以籠罩群雄故也?!敝娙岁愇氖觥豆ёx宮保云汀先生詩集敬題》云:“一代詩壇此正聲,卷中無體不長城。都從海納山藏出,半向星軺露冕成。世以大才裁偽體,天教此筆活蒼生。矢音隨處流忠愛,方寸何嘗肯近名?!迸嗽摗额}印心石屋詩抄后》云:“著作千秋期不朽,掃除凡艷鑄雄詞?!?/p>
林則徐在陶澍六十大壽時,寫了律詩三十首,其中第二十六首評價陶澍詩歌說:“直以雄才凌屈宋,還將馀事壓曹劉。”黃爵滋為《撫吳草》題詞說:“前輩飛騰起玉堂,驅(qū)山走海寸毫忙。蒼生況廑萬家念,青史應儲一品芳。島嶼春深苞竹籜,江湖秋老坼蓮房。何當躡屐隨公后,擲筆金焦天水長?!?/p>
陶澍在詩壇是非?;钴S的。陶澍在北京任職時,是消寒詩社的發(fā)起人與領(lǐng)袖人物之一。道光元年,消寒詩社改名為宣南詩社。這個詩社培養(yǎng)了一大批人才,包括林則徐、魏源、龔自珍等中國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或文學家。林則徐、魏源、龔自珍都是后來入社的,深受陶澍的影響。如:林則徐,于嘉慶十九年(1814年)在庶常館學習滿文,跟陶澍第一次見面。次年,林則徐開始參加詩社活動。所以,陶澍《潘功甫以〈宣南詩社圖〉屬題撫今追昔有作》詩中有“林、程本后來”的句子,并且注明:“林少穆、程云芬二君,自余出京后始入會。”陶澍在江蘇任職期間,又結(jié)成了“蘇州五老”、“滄浪七友”等社團。
當時,陶澍寫了詩,往往群起唱和。如:嘉慶二十一年六月,陶澍催促漕運,作《漕河禱冰圖八十韻》五言古詩,官員、文人、學者紛紛依韻唱和,編成《禱冰圖詩錄》、《漕河禱冰圖詩集》共10卷。道光八年,治理吳淞江,陶澍作《戊子二月十七日,吳淞江工竣,開壩放水作》七言古詩,競相和者數(shù)百人,后編為《吳淞口唱和詩集》。
道光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陶澍登云臺山,望海作七律四首,廣泛傳誦,紛紛吟詩唱和者多達數(shù)百人,后來編為《云臺唱和詩薈》,又名《印心石屋詩薈》。
陶澍詩歌還有國際影響,特別是影響了朝鮮王朝的詩人。從嘉慶二十年開始,陶澍與朝鮮朋友書信往來,并且寫詩唱和。陶澍寫的書信有《答高麗駙馬都尉豐山君洪顯周書》《再答朝鮮權(quán)晶山書》等;陶澍寫給朝鮮朋友的詩有《疊楂字韻,答高麗豐山君洪海居貽書來求筆札,兼寄洪駱皋、權(quán)晶山諸詩人》《次韻答高麗韓尚書見寄》《疊前楂字韻,答權(quán)晶山》、《次高麗詩人韓酉園用拙集韻見寄》《次韻答高麗進士成茗山題印心石屋集》《次韻再答成進士見贈》《答高麗正使鄭竹澗留別原韻》《疊前韻答高麗正使鄭竹澗晚錫》《答高麗鄭山石五錫》《次韻答高麗鄭山石五錫》《賀柘農(nóng)熙齡齋中,見高麗行人李西園書,以不得一見余為恨,再三懇乞詩筆,其意良摯,柘農(nóng)轉(zhuǎn)為敦致,因走筆成一律贈之》等詩。如《次韻答高麗韓尚書見寄》寫道:“東風吹綠漲回汀,喜接蕓函滿袖馨。雪里鴻泥猶可認,笛中楊柳舊曾聽。于今薄海同文軌,自古銷魂送客亭。莫悵天涯夢難到,論交當日本忘形?!薄洞鸶啕愓灌嵵駶玖魟e原韻》寫道:“石匪能言心可印,人雖未面道相同。她時海國如相憶,家在湘南水竹叢。”嘉慶二十三年二月,朝鮮詩人駱皋珍編輯《談瀛錄》,請?zhí)珍餍?。陶澍在序言中說:“朝鮮進士洪駱皋羲與權(quán)晶山永佐購書琉璃廠,見先子《萸江詩存》、《古文存》及余詩稿而悅之。遂詣余齋請謁,語言障隔,彼此通以不律。維時,翰林朱蘭坡珔、彭寶臣浚、賀柘農(nóng)熙齡暨張麓門延閥舍人皆不期相遇。余首倡槎字一律,諸君屬而和。既而使臣三人亦以詩來。往返疊韻,凡若干首。駱皋珍之若拱璧,因以素冊匯書,名之曰《印心石屋談瀛詩冊》,而乞余弁言。”后來,《印心石屋談瀛詩冊》傳到朝鮮,為朝鮮文人士子所稱許。陶澍又編了《談瀛后錄》,并在《談瀛后錄序》中說:“隨使來者,多詣余齋請業(yè)。繼而無時不來,求詩、求書者,踵相接也。既去而有余戀,且有未來而致書、貽詩以相歆者。甚至國中結(jié)社取東坡語名為‘擬陶詩屋’。何東人之嗜學如是也!”“昔李太白曰:‘??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設居今日,目擊象譯之人賡于朝、而揚于列,所服者圣教,所摛者國華,又何所微茫難求耶!”朝鮮朋友結(jié)詩社,竟然取名“擬陶詩屋”,可見他們對陶澍的詩非常欣賞。嘉慶二十五年,朝鮮王朝詩人權(quán)永佐為《印心石屋詩鈔初集》寫序說:“人情物色,該洽籠挫,有化腐為新之妙也?!薄坝嘤谙壬绕淙硕x其詩,及謁其人,其人也宜有是詩?!边@篇序言也代表了朝鮮王朝詩人對陶澍的崇敬。
陶澍是嘉慶、道光之交的詩壇領(lǐng)袖。人們只要閱讀陶澍的詩歌,就能夠認識其價值。陳書良主編的《湖南文學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介紹陶澍詩歌之后總結(jié)說:“陶澍是湖南文學史上承前啟后的重要作家。他以自己的成就和影響,張大了湖南文壇的聲勢;同時,作為改革派的先驅(qū)和領(lǐng)袖,振起了鴉片戰(zhàn)爭以后湖南近代文壇云興雷奮的雄風?!盵3]
但是,現(xiàn)代的人們提起陶澍,都只把他當成經(jīng)濟改革家、政治家,而往往忽視了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這是因為,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跟他的功業(yè)相比,是頗遜一籌的。正如潘曾瑩《題印心石屋詩抄后》所云:“大賢杰業(yè)在匡時,余事風騷亦我?guī)??!标悤贾骶幍摹逗衔膶W史》也說得好:“陶澍是嘉道年間湖南乃至全國成就突出、名望最高的詩人。他的品格為世人所景仰,他的作品為世人所欽佩,但他并不以詩名世。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在詩歌方面的成就為名位、政績所掩蓋,另一方面是由于時人出于對他的敬重,覺得‘詩人’不足以概括他的平生。”(見該書古代卷的第十三章第五節(jié))
由于現(xiàn)代人往往忽視了陶澍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所以現(xiàn)代研究陶澍詩歌的著作很少。本人所見,只有兩本書。一本是《皇華草箋注》,那是陶澍同時代人的著作,署名是:金匱鄧際昌箋注,松滋謝元淮補注,北平趙宜梅補箋。有吳錫麒在嘉慶丙子年(1616年)寫的序言。一本是夏國權(quán)的《陶澍詩選箋釋》,從陶澍詩歌中選出260首詩歌,按照體裁分類,每首都有題解與注釋,2001年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1] 陶澍. 陶澍全集[M]. 長沙: 岳麓書社, 2010.
[2] 陶用舒. 陶澍與宣南詩友[J].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 2009 (1): 31-38.
[3] 陳書良. 湖南文學史[M]. 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Tao Shu's Poetry Writing and It's Status
CHEN Pu-q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China)
Tao Shu was a great reformer, but also an outstanding poet. He loved poems in his life, and created many collection of poems such as The Poetry Collection after Leaving his Hometown, The Poetry Collection in Imperial Academy, The Poetry Collection during the Mourning in his Hometown, The Poetry Collection as a National History’s Editing, The Poetry Collection Presided over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on behalf of Emperor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Poetry Collection Period as governor of Jiangsu Province, etc. Then he incorporated it into The First Poetry Collection of YINXINSHIWU and The Second Poetry Collection of YINXINSHIWU, namely 738, but less than half of his extant poetry. He made friends with poetry, Five Old SuzhouCanglang Seven Dwarfs, his brother's wife; he set up groups of poems, Poetry Society was established eliminating cold, often having a drinking and dinner parties. Tao Shu was the Qing poetry Leader between the Dao Guang time and its impact even to overseas.
Tao Shu; poetry; status
K 25
A
1672–1942(2011)01–0038–04
(責任編校:易永卿)
2010-12-28
湖湘文庫立項課題
陳蒲清(1936-),男,湖南桃源人,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