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偉鵬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9)
老年人深靜脈血栓形成(DVT)一旦發(fā)生,輕者造成血栓后綜合征,長期影響生活質量,重者可導致致命性肺血栓栓塞癥和下肢深靜脈功能不全等嚴重后果。同型半胱氨酸(Hcy)增高是 DVT的危險因子之一,D-二聚體(DD)檢測是 DVT篩查的有效指標,為探討二者對老年人 DVT的診斷價值,本文對深靜脈血栓的 DD、HCY聯(lián)合檢測進行研究。
1.1 臨床資料 DVT觀察組為 2006~2009年我院門診和住院的老年下肢 DVT患者 64例,其中男 42例、女 38例,年齡55~84〔平均(68.6±10.2)〕歲,DVT符合下列條件之一:①靜脈造影顯示深靜脈內管腔阻塞或充盈缺損;②彩色多普勒檢查提示 DVT。對照組為我院健康體檢者 75例,其中男 42例、女33例,年齡 51~82〔平均(67±13.4)〕歲。兩組均排除肝、腎和甲狀腺功能異常,無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及精神疾病。排除服用多種維生素及近斯使用抗凝和(或)止血藥物患者。
1.2 標本采集 清晨空腹靜脈采血 4 ml,其中 2 ml加入預冷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鉀鹽(EDTA-K2)抗凝管中,1 h內分離血漿,測定 Hcy;2 ml用 15 U/L肝素抗凝,全血測定 DD。
1.3 儀器與試劑 DD采用羅氏Cardiac rerder讀卡器,測試條由羅氏公司提供。Hcy采用北京九強公司的試劑,檢測儀器為羅氏 Module P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參數(shù)由九強公司提供。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取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及直線回歸分析。
DVT組與對照組比較,DD和 Hcy都明顯升高(P<0.001)。見表 1。以 DD高于 0.5μg/ml為陽性,DVT組的陽性率為 92.1%(59/64);以 Hcy高于 20μmol/L為陽性,DVT組的陽性率為 81.2%(52/64)。在 DVT組 DD和HCY兩項目有一定的正相關(r=0.553,P<0.05)。
表1 兩組DD和 Hcy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DD和 Hcy水平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1)P<0.001
組別 n DD(mg/L) Hcy(mol/L)對照組 75 0.6±0.27 15.3±6.1 DVT組 64 0.82±0.291) 25.4±7.81)
DVT的發(fā)病機制復雜,而以血液緩慢、血管壁損傷和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為公認的三大基礎原因〔1〕。
DD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的特異降解產物之一,為繼發(fā)性纖溶的特有代謝物,其水平的增高可反映體內繼發(fā)纖溶活性增強,可作為高凝狀態(tài)和纖溶亢進的分子標志物〔2〕。DD可作為急性DVT的特異性診斷指標〔3〕。本研究結果提示 DD對老年人DVT有早期診斷價值。其陽性率為 92.1%,略低于有關報道〔4〕,說明 DD可作為急性 DVT的特異性診斷指標,可以認為DD可作為排除老年人DVT首選試驗。在易患有DVT的基礎疾病患者中,DD逐步升高可作為診斷指標;循證醫(yī)學研究表明,敏感性較高的DD定量檢測方法結合臨床表現(xiàn)可有效排除DVT,但鑒于 DVT發(fā)生的基礎病如惡性腫瘤、骨折、嚴重感染、膿毒血癥等都有 DD升高,因此導致DD對 DVT診斷的特異性不高,主要用于 DVT的排除〔5~7〕。
Hcy將含硫氨基酸、還原性葉酸及 Vit B12等聯(lián)系起來,處于再甲基化和轉硫化這兩個代謝作用的交叉點。動物實驗和人血管內皮細胞培養(yǎng)顯示,高 Hcy血癥(HHM)可直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從而導致機體內出現(xiàn)血管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的高危因素〔8〕。本文結果證實了 HHM是老年人 DVT形成的一個危險因素,并且與老年人DVT的發(fā)病密切相關,提示臨床可將 DD作為DVT的早期診斷指標,將 Hcy水平作為監(jiān)測病程、判斷預后、指導用藥的重要指標,以延緩或阻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可大大降低老年人 DVT風險與復發(fā)率〔9〕。降低 Hcy濃度可有效降低 DVT的發(fā)生,而 DD可作為排除老年人DVT的首選指標。
1 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第 6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892-3.
2 葉應嫵,王毓三,申子喻.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第 3版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234.
3 賈玉龍,程 石,汪 巖,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時 D-二聚體監(jiān)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刊,2007;42(3):36-8.
4 薛文成,萬 楠,羅 軍,等.檢測血漿 D-二聚體在下肢靜脈血栓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7;21(2):113-4.
5 熊立凡,王鴻利.D-二聚體與靜脈血栓癥診斷-循證實驗診斷舉例〔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5;4(1):75-9.
6 Waser G,kathriner S,Waillemin WA.Performance of the automated and rapid STA listest D-dimer on the STA-R analyzer〔J〕.Thromb Rse,2005;116(2):165-70.
7 Michiels JJ,Gadisseur A,vander Planken M,et al.Diagnosisof deep vein thrombosis:how many tests do we need〔J〕?Acta Chir Belg,2005;105(1):16-25.
8 高 鍵,薛安娜 .同型半胱氨酸誘導 ECV304細胞氧化損傷研究〔J〕.衛(wèi)生研究,2003;32(1):20-1.
9 邵晶瑩,姒 惠.深靜脈血栓形成和復發(fā)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檢測〔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8;18(2):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