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斌 朱麗珺
(南京林業(yè)大學 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高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建設探析①
蔣國斌 朱麗珺
(南京林業(yè)大學 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高校大型儀器設備普遍存在效益不高和資源閑置的現象,建設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刻不容緩。應建立良好的組織機構與管理體制、開放共享的網絡環(huán)境、多種經費激勵制度,以提高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
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網絡平臺;實驗室建設
1999年以來,隨著全國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高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儀器設備投資加大,大型儀器設備的數量和規(guī)模有了很大提高,推動了高校教學、科研事業(yè)的發(fā)展,但其總體使用效益不高,資源閑置現象嚴重。調查顯示,江蘇省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年遞增25%,其中教學研究型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值占儀器設備總值的比例達到30-35%,但平均使用效益低于50%。[1]這就有必要建立一個平臺對儀器進行整合,以有效提高儀器使用率。
大多數高校規(guī)定,納入開放共享平臺的大型儀器設備是指單臺(或配套后)價值在10萬元人民幣以上,或部分通用性較強單價在5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2]部分985高校如南京大學規(guī)定單價在20萬元以上,復旦大學界定標準則為30萬元。
面對高校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不高和資源閑置浪費的現實,為進一步加強大型儀器設備的合理配置,減少重復購置和資金浪費,有效調動大型儀器設備對外開放,以滿足高校及社會對資源共享的需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使用效率,各省市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建設,以實現大型儀器設備專管共用。[3]充分發(fā)揮大型儀器設備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中的重要作用和資源優(yōu)勢,已經在高校廣大教師和管理部門中達成共識,并成為長期重要的研究課題。在此背景下,高校實行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建設刻不容緩。以南京林業(yè)大學為例,截止2010年底,全校有1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530臺(套),總金額約1.4億元,4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65臺(套),廣泛分布于全校各學院(學科)專業(yè)實驗室和教學實驗中心,基本處于各學院(學科)“各自為政,分割使用”的狀況,不同程度地存在資源閑置浪費現象,使用效益較低,亟待探索開放共享平臺建設的思路和辦法。
為了加快推動高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建設,相關部門、地區(qū)均出臺了鼓勵性政策,部分省市和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初期成效已經顯現。教育部啟動了高校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建設,部分高校在建設過程中已取得顯著成績,如揚州大學依托校測試中心建設的江蘇省物質微區(qū)與性能測試服務中心,多次在江蘇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運行績效評價中排名第一。許多省市(如廣東、湖北等)由政府部門牽頭建立省級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yè)的儀器設備整合聯網,對入網單位成績突出的給予經費獎勵。[4,5]江蘇省2007年成立了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部分地級市如鎮(zhèn)江市也建立了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實行全市共享使用。
筆者近兩年通過對江蘇部分高校實地調研和省外部分高校的了解分析發(fā)現,不同層次、不同地區(qū)高校在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建設方面的總體規(guī)劃基本相同,但具體建設進程、重視程度、具體做法、成果效益有所差異,這些可為我校開放共享平臺建設提供借鑒,筆者也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見解。
(一)建立良好的組織機構與管理體制
大型儀器設備在使用和管理過程中應遵循統一規(guī)劃、分塊建設、集中管理、共同使用的原則。大型儀器設備分散在各學院、學科實驗室、實驗中心,所以一般應建立校級和院級(學科級)兩級開放共享平臺,各學院單位根據學科特點成立若干開放共享二級平臺,由具體學院負責日常管理,配備分管領導和專職管理人員,對外開放使用,以打破“各自為政,分割使用”的局面。[6]如北京大學實行大型貴重儀器設備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辦法,即常規(guī)性測試設備可適度集中,研究型大型貴重設備放在專業(yè)性開放實驗室,專管共用。南京大學建立了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地學、分析測試中心五個二級平臺,大型儀器設備分別加入相應的二級平臺。揚州大學成立了以廣普型大型儀器設備為主體的校測試中心和以專業(yè)性強的大型儀器設備為主體的學科群級共享中心,集約化建設,一體化管理,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許多高校的實驗室設備管理部門為儀器設備開放共享主管單位,也有部分高校成立了專門機構,負責對開放共享平臺的建設與管理,如南京大學成立了由主管校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領導組成的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復旦大學儀器設備共享的組織管理機構是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委員會。
筆者以為,這種包括校級通用性分析測試中心和院級(學科級)專業(yè)性開放實驗室兩級開放共享平臺的模式符合高校的教學科研規(guī)律,便于分組管理,適用于絕大多數高校,可為我校借鑒采用。在此基礎上,我校應建立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管理中心及其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等機構,提供組織和制度保障,避免出現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
(二)建立開放共享的網絡環(huán)境
良好的網絡平臺是實現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正常運行的必備條件。應建立專門的開放共享網站,所有大型儀器設備均上網,所有數據信息均能實現網上查詢,條件許可的高校可以實行網上在線預約登記。這種思路的管理信息系統,集數據查詢、預約登記、測試登記、統計分析、信息反饋等功能于一體,方便師生員工查詢使用和信息交流。揚州大學通過建立大型儀器設備共享資源庫網站、校內用戶信息網和校外用戶協作網三大信息網,已形成多元化結構的溝通體系。北京林業(yè)大學成立的大型儀器設備資源共享平臺,實現了網上預約、手機短信通知、實時計費的功能。
網絡化的今天,先進的網絡平臺是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順暢運行、高效使用、提高效益的最直接途徑。筆者認為,我校應大力借鑒其他高校先進的網絡信息系統,構建好信息化平臺,加大網絡技術力量的投入,從多個層面實現儀器設備的有效集成和資源整合,功能涵蓋資源介紹、網上查詢、在線預約、信息反饋、統計分析,甚至是網上繳費,這樣才能解決實用信息不順暢、共享信息不對稱的弊端,才能真正搭建起機組與用戶溝通的橋梁。
(三)建立多種經費激勵制度
開放共享平臺的大型儀器設備,除了服務于本校教學科研活動,還應面向社會公開。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實行有償使用,校內外用戶實行不同的收費政策,同時設立校內開放共享基金,對使用效益進行考核評估,以鼓勵社會各界使用大型儀器設備,激發(fā)校內各單位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扭轉各單位“重搶占資金、儀器設備,輕使用、開放、維護”的現象。[7]
高校大型儀器設備購置前應進行充分論證,購置后必須滿足加入開放共享平臺、年額定機時數達標等要求。[8]大型儀器設備一般實行校內服務優(yōu)惠政策,差額收費,校外服務全額收費。南京理工大學對校外用戶按標準使用費收取,校內科研項目收取50%,研究生論文項目收取30%。高校設立專項開放共享基金,用以鼓勵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所有本校教學科研人員均可以申請,一般采取資助與自籌相結合的辦法。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是學校服務于教學科研及社會的公益行為,不以營利為目的,應有償使用,收益實行年終核算。各高校制定的分配政策雖差異較大,但總體可分為以下幾部分:一部分學校用作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基金等,一部分依托單位用作維修費用等,一部分用于勞務酬金等。
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如何,考核和評估非常重要。其內容主要包括有效機時數、共享飽和程度、維護開發(fā)情況、隊伍建設、管理效率、教學科研成果數量等。應對建設管理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對使用效益低,未能完成目標任務的單位和個人給予批評和處罰,所有考核結果實行網上公布。南京大學對年度考核較差的單位,減少或取消下一年度二級共享平臺經費資助。東北農業(yè)大學專門設立了獎勵基金,以作為對儀器開放共享先進實驗室和個人的獎勵,對使用率低的儀器所屬單位或實驗室,責令限期整改并暫停購買新增設備。
筆者認為,學??梢愿鶕嶋H情況設立開放共享平臺專項經費,鼓勵儀器設備申請加入平臺獲得建設經費,但應設置一定準入門檻,如對外服務機時數、操作及管理人員配備等。大型儀器設備應教學計劃內免收檢測費,校內用戶部分收取,校外用戶全額收取。費用分配應根據學校的實際財政情況,主要用作設立開放共享基金和儀器設備的維修維護,其中校內設立開放共享基金是提高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徑,條件允許時應適當向缺乏科研經費的年輕教師傾斜??己嗽u價指標主要可從機時利用、人才培養(yǎng)、科研成果、服務收入、功能利用開發(fā)等方面衡量,采取學??傇u和學院(學科)自評相結合的方法,結果網上公布,并作為獎懲和分配開放共享基金的重要依據。
(四)操作人員隊伍建設與培訓
應高度重視操作人員隊伍建設,建立一支有學歷、有經驗、有凝聚力、敬業(yè)的人才隊伍,設定技術操作人員編制和崗位責任制,保障他們在待遇等方面的切身利益,條件許可的可制定適當傾斜政策。大型儀器設備操作應由技術人員專職從事并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操作人員上崗前必須經過嚴格培訓,后期應定期參加培訓和進修。揚州大學建立了一支高學歷的專職實驗技術人員隊伍,每年定期舉辦各類技術人員業(yè)務培訓、應用技術講座、專題學習班、評審員培訓班,針對不同服務對象、內容開展不同的培訓服務。復旦大學生物醫(yī)學研究院下設安全與培訓辦公室,院內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及其他研究人員均可申請儀器設備培訓,訓練合格的視其掌握情況,取得儀器一級、二級、三級上崗資格證,對院外人員實行送檢制度,由實驗室技術人員進行操作。
儀器設備管理技術人員隊伍建設非常重要,要落實技術操作人員編制和崗位責任制,改變他們在待遇、環(huán)境、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劣勢,確保他們的切身利益,才能穩(wěn)定和提升隊伍的積極性。另外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對儀器設備操作技術人員和研究生的培訓,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和定期培訓制度,校外全部實行送檢制度,校內研究生獲上崗證后可以在技術人員指導下操作。
南京林業(yè)大學大型儀器設備廣泛分布于全校各學院(學科)專業(yè)實驗室、教學實驗中心及校分析測試中心,雖然學校建立了一些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共用的管理制度,采取了多種推動和保障措施,但整體使用效益較低,資源閑置浪費現象存在,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切實有效的管理體制,未能根本解決大型儀器設備開放所帶來的問題,為此,學校于2011年初成立了實驗室與基地建設管理處,以加大對實驗室儀器設備的科學管理力度,加快探索和構建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的步伐。按照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建設的目標,堅持“依托學科、有償使用、相對集中、專管共用、開放共享”的原則,堅持為教學服務、為科研服務、為社會服務的原則,我校應從以上組織機構、管理體制、購置論證、網絡平臺建設、隊伍建設、日常管理、收費分配、設立基金、考核評比等多方面入手,也可以加強與江蘇省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的對接與聯絡,擴大開放共享范圍,由內至外,由少至多,循序漸進建設,最終達到資源共享,以提高使用效益。
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是一項復雜、繁瑣、細致的工程,只有進行科學規(guī)范的建設與管理,才能充分發(fā)揮大型儀器設備的價值。
[1]周詳,張金良,洪霞.大型儀器設備效益保障機制的研究與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8).
[2]周蒲榮.對高校大型儀器設備資源共享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5(4).
[3]李俊杰.淺議高校大型儀器設備資源共享平臺的構建[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7(2).
[4]楊宏云,宋智,高吉麗.省級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在高校中的應用[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2009(1).
[5]冉文清.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平臺建設與探索[J].現代儀器,2006(4).
[6]劉嘉南,潘信吉.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研究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3).
[7]陳子輝,王澤生.高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和共享[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
[8]陳民森,陳筱鐵,張水清.淺談如何合理購置實驗室大型儀器設備[J].現代測量與實驗室管理,2010(1).
G647
A
1673-1395(2011)10-0157-03
2011-08-19
蔣國斌(1982-),男,江蘇丹陽人,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高校實驗室管理與研究。
① 本文受南京林業(yè)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課題立項項目資助(2009B02)。
責任編輯 韓璽吾 E-mail:shekeb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