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慧芳,汪李平
(1.安徽省池州學院,池州,247000;2.華中農業(yè)大學園藝林學學院)
溫室專用迷你黃瓜若干性狀的遺傳相關和通徑分析
呂慧芳1,汪李平2
(1.安徽省池州學院,池州,247000;2.華中農業(yè)大學園藝林學學院)
利用黃瓜5個親本配制10個雜交組合,對組合后代14個農藝性狀進行相關和通徑分析。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單株總產量與莖粗、株高、葉面積、單株采瓜數、單株前期產量之間的相關性達到極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r分別為0.721 7**,0.533 5**,0.523 3**,0.509 0**,0.626 5**),與單瓜質量達到顯著正相關(r=0.319 6*)。通徑分析結果也表明,單株前期產量對單株總產量的影響最大,直接通徑系數為0.500 35,單株采瓜數對單株總產量的影響次之,直接通徑系數為0.475 51,單瓜質量、葉面積、株高對單株總產量的直接通徑系數分別為0.267 40,0.345 96,0.370 76,對單株總產量的直接作用也較大。
迷你黃瓜;性狀;遺傳相關;通徑分析
迷你黃瓜,一種歐洲鮮食類短果型水果黃瓜,與普通黃瓜相比,瓜型小,結果多,每株結瓜可達50~60條;雌性強,多為全雌性或強雌性,單性結實能力強,耐弱光能力強,其果面柔嫩、光滑、無刺、色澤均勻、口感脆嫩、瓜味濃郁,經濟效益顯著高于普通黃瓜[1]。20世紀50年代,荷蘭黃瓜育種學家首先育成了具有全雌性、強單性結實性能的鮮食黃瓜品種,具有產量高、品質優(yōu)、商品性好等特點,隨即該品種在歐洲一些國家的溫室中推廣種植,并取得十分顯著的經濟效益[2]。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引進單性結實雜交種用于生產種植,錢忠英等[3]及何歡樂等[4]也開始了單性結實黃瓜性狀的相關研究。本試驗分別從荷蘭和日本引進親緣關系比較遠的黃瓜材料,利用遺傳相關及通徑分析,研究黃瓜各性狀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對目標性狀的相對重要性,以期為減少選育的盲目性、提高育種效率提供參考,并為豐富我國黃瓜品種類型、黃瓜種質資源基因庫及開展雌性黃瓜一代雜種的選育與利用等作一些初步探索性工作,也為今后選育溫室專用迷你黃瓜優(yōu)良品種提供理論依據。
1.1 試驗材料
選用經多年自交系選育表現(xiàn)穩(wěn)定的5個高代自交系:荷蘭的MK171(編號為A、B、D)、荷蘭的夏多星(編號為C)和日本的材料(編號為E),按雙列雜交的第2種方案配制10個雜交組合,分別是:A× B、A×C、A×D、A×E、B×C、B×D、B×E、C×D、C×E、D× E。
試驗于2007年3月8日播種于華中農業(yè)大學蔬菜基地無土栽培連棟溫室中。將親本及雜交組合采用隨機排列,3次重復,每小區(qū)種植10株。
1.2 調查項目及統(tǒng)計分析
每小區(qū)隨機抽樣5株,調查第一雌花節(jié)位、瓜長(cm)、單瓜質量(g)、單株采瓜數(條)、單株前期產量(g)、單株總產量(g)、主蔓20節(jié)內坐果率、莖粗(cm)、子房形狀、瓜粗(cm)、瓜形指數、瓜把長(cm)、株高(cm)、葉面積(cm2),取平均值為該小區(qū)的觀測值。
所有試驗數據經整理后,按Griffing法用DPSv 3.01專業(yè)版軟件進行分析。
2.1 遺傳相關分析
從表1可得出,單株總產量與子房縱橫比、瓜粗、瓜把長、瓜形指數表現(xiàn)正相關,與瓜長、單瓜質量、單株采瓜數、葉面積、株高、單株前期產量、莖粗呈顯著或極顯著正相關,與主蔓20節(jié)內坐果率、第一雌花節(jié)位表現(xiàn)負相關,但相關不顯著;單株前期產量與單瓜質量、瓜長、瓜形指數、莖粗、葉面積呈極顯著正相關,與瓜把長、子房縱橫比、株高呈顯著正相關,與瓜粗、單株采瓜數、第一雌花節(jié)位、主蔓20節(jié)內坐果率呈正相關,但不顯著;單株采瓜數與主蔓20節(jié)內坐果率、莖粗呈正相關,但不顯著,與株高、瓜粗、葉面積表現(xiàn)負相關,但不顯著,與瓜把長、瓜形指數呈顯著負相關,與瓜長、單瓜質量、第一雌花節(jié)位、子房縱橫比呈極顯著負相關;單瓜質量與第一雌花節(jié)位呈顯著正相關,與瓜粗、子房縱橫比、瓜形指數、瓜長呈極顯著正相關。說明這些性狀對產量的影響較為重要,在培育高產品種過程中應重視。
表1 若干性狀間的表型相關系數
表2 各個性狀對單株總產量的通徑系數
2.2 遺傳通徑分析
相關系數只測定各性狀間的相互關系,而通徑分析既能研究自變量對依變量的直接作用,也能比較作用大小,通徑系數越大,影響越大。從統(tǒng)計學上講,通徑分析實質上就是標準化變量的回歸分析。各性狀的通徑分析結果見表2,可以看出對單株總產量的影響從大到小依次為單株前期產量>單株采瓜數>株高>葉面積>單瓜質量>瓜長>第一雌花節(jié)位>瓜把長>瓜形指數>瓜粗>莖粗>主蔓20節(jié)內坐果率。從表2可知,影響總產量的各個性狀作用不同,其中單株前期產量、單株采瓜數、株高、葉面積、單瓜質量、瓜長、第一雌花節(jié)位的直接通徑系數分別對總產量有直接的正相關作用。
遺傳相關分析結果表明(表1),單株總產量與莖粗、株高、葉面積、單株采瓜數、單株前期產量之間的相關性達到極顯著正相關 (r分別為0.721 7**, 0.533 5**,0.523 3**,0.509 0**,0.626 5**),與瓜長、單瓜質量達到顯著正相關(r分別為0.316 1*,0.319 6*),表明植株高大,葉面積大,莖粗壯,生長勢強,單株前期產量高,采瓜數多及單瓜質量大是獲得較高產量的基礎。單株前期產量與其他性狀之間的相關性均達到正相關、顯著或極顯著正相關。單株采瓜數與瓜長、單瓜質量、第一雌花節(jié)位、子房縱橫比呈極顯著負相關 (r分別為-0.503 3**,-0.525 2**,-0.5716**,-0.595 0**),說明第一雌花節(jié)位低,商品瓜及時采收能明顯增加單株采瓜數。因此,在迷你黃瓜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并協(xié)調好各性狀間的相互作用。所以,培育高產迷你黃瓜品種應從提高植株長勢、單株前期產量、單株采瓜數及單瓜質量入手。這與馬德華等[5]、楊瑞環(huán)等[6]和何歡樂等[4]以黃瓜為材料進行的相關研究結果相似。
通徑分析結果表明(表2),在所有性狀中,單株前期產量對單株總產量的影響最大,直接通徑系數為0.500 35,單株采瓜數對單株總產量的影響次之,直接通徑系數為0.475 51。單瓜質量、葉面積、株高對單株總產量的直接通徑系數分別為0.267 40,0.345 96,0.370 76,對單株總產量的直接作用也較大。這和前面的相關分析結果基本一致。第一雌花節(jié)位、瓜長對單株總產量的直接通徑系數分別為0.021 37,0.090 56,對單株總產量的直接作用較小。瓜把長、瓜形指數、瓜粗、莖粗、主蔓20節(jié)內坐果率對單株總產量的直接通徑系數均為負值,分別為-0.024 55,-0.090 82,-0.093 62,-0.235 11,-0.261 44,表明這些性狀與總產量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尤其是莖粗對總產量表現(xiàn)的負相關作用,與相關分析結果不一致,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相關分析和通徑分析結果均表明,單株前期產量、單株采瓜數、單瓜質量、株高、葉面積對總產量較為重要。因此,在黃瓜親本選配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這些性狀,以增加雜種一代的產量。
[1]宋曙輝.14種名特瓜類蔬菜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2.
[2]陳學好,曹碚生,徐強.黃瓜單性結實產量組成的遺傳相關和通徑分析[J].江蘇農業(yè)學報,1995,11(3):32-35.
[3]錢忠英,蔡潤,何歡樂,等.全雌性單性結實黃瓜主要性狀配合力分析[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1(3):61-65.
[4]何歡樂,蔡潤,潘俊松.單性結實黃瓜主要農藝性狀的遺傳相關和通徑分析[J].北方園藝,2005(6):54-55.
[5]馬德華,呂淑珍,沈文云,等.黃瓜若干性狀的相關及通徑分析[J].華北農學報,1995,10(2):34-37.
[6]楊瑞環(huán),劉殿林,哈玉潔,等.黃瓜早熟及豐產性與主要農藝性狀的相關性分析[J].華北農學報,2005,20(5):34-37.
Genetic Correlation and Path Analysis of Some Character of Mini-cucumber for Special Using in Greenhouse
LV Huifang1,WANG Liping2
(1.Anhui 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Anhui 247000;2.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sing 5 cucumber inbred line department,compounds 10 hybrid combinations,correlation and path analysis including 14 agronomic characters were analyzed.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per plant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tem diameter,length of plant,area of leaves,per plant fruit number,per plant early yield (rwas 0.721 7**,0.533 5**,0.523 3**,0.509 0**,0.626 5**respectively),with per fruit weight achieve positive correlation(r=0.319 6*).The results on path analysis showed that per plant yield was affected mostly by per plant early yield, directly path coefficient was 0.500 35,next was per plant fruit number,directly path coefficient was 0.475 51.Per fruit weight,area of leaves,length of plant to per plant yield was the direct path coefficient with respectively 0.267 40,0.345 96,0.370 76,direct effect of per plant yield was bigger.
Mini-cucumber;Characters;Genetic correlation;Path analysis
10.3865/j.issn.1001-3547.2011.08.004
池州學院引進研究生科研啟動項目(2009RC030)
呂慧芳(1982-),女,研究方向為蔬菜遺傳育種及蔬菜營養(yǎng)研究,E-mail:545884406@qq.com
201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