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立 毛愛軍 孫慧遠 王雪玲 王梅英 于小佳 李 巖 祁曉星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耳鼻喉科,河南新鄉(xiāng)453000)
聲帶息肉是常見的聲帶良性腫瘤,臨床上常采用纖維喉鏡下聲帶息肉摘除術進行治療[1],這種表面麻醉下進行的手術操作要求患者良好的配合,操作者具有嫻熟的手術技巧才能順利完成。筆者所在科室自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在術中采用連續(xù)鉗夾法經(jīng)纖維喉鏡治療聲帶息肉,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聲帶息肉患者165例,均以聲嘶為主要癥狀,術前纖維喉鏡檢查發(fā)現(xiàn)聲帶息肉,術后病理報告均證實為聲帶息肉。隨機將患者分兩組:纖維喉鏡組和支撐喉鏡組。纖維喉鏡組:男47例,女33例,總計80例,年齡(39.51±8.06)歲,聲音嘶啞史(28.32±8.17)個月;單側聲帶息肉52例,雙側28例。支撐喉鏡組:男46例,女39例,總計85例,年齡(37.42±7.12)歲,聲音嘶啞史(30.24±9.12)個月;其中,單側聲帶息肉55例,雙側30例。兩組患者年齡、聲音嘶啞時間等一般情況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年齡及病史比較分析(±s)
表1 兩組患者年齡及病史比較分析(±s)
注:兩組比較,a P>0.05
組別 n 年齡(歲) 病史(月)纖維喉鏡組 80 39.51±8.06 28.32±8.17支撐喉鏡組 85 37.42±7.12a 30.24±9.12a
1.2.1 術前準備 所有患者均術前禁食6h,術前半小時肌肉注射苯巴比妥0.1g,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對于纖維喉鏡組患者需進行手術前交流,叮囑患者術中需放松平靜呼吸,避免屏氣及說話。
1.2.2 麻醉方法 纖維喉鏡組 采用局部表面麻醉方法,給予患者雙側鼻腔1%丁卡因麻黃素棉片填塞鼻腔做鼻腔表面麻醉,口咽、喉黏膜噴灑1%丁卡因3次,間隔3min,之后經(jīng)鼻插入纖維喉鏡,當?shù)竭_喉入口后,讓助手取5mL注射器吸取2%利多卡因液1m L經(jīng)活檢口注入喉部聲帶表面,經(jīng)過表面麻醉后患者自覺咽喉部麻木,感覺遲鈍即可開始手術。支撐喉鏡組術前口腔及下咽噴1%丁卡因3次,之后經(jīng)口插管采用全身麻醉,靜脈給藥。
1.2.3 手術方法 纖維喉鏡組 采用連續(xù)鉗夾法進行聲帶息肉切除術。術者左手持鏡調整鏡頭方向,右手將活檢鉗自活檢口導出約1cm,調整活檢鉗口,使張開口方向與聲帶平行,自聲帶息肉后方向前鉗夾息肉基底部組織,咬除時助手配合術者指令咬緊活檢鉗口,術者右手持纖維喉鏡插入管連同活檢鉗一同快速用力,咬除腫物基底部與聲帶交界組織,鏡體在活檢鉗離開聲帶后,一次鉗夾動作完成,之后術者迅速將鏡體連同活檢鉗返回并對準聲帶息肉,鉗口張開,在原切口的前方咬切息肉基底部。在術者的“開”、“閉”指令下,助手協(xié)同術者做連續(xù)開合活檢鉗。在聲帶腫物與聲帶僅少量組織相連時,一次性將腫物取出,較小的息肉可以自活檢通道取出,較大者連同鏡體一同取出。手術過程在電視監(jiān)視器下進行,術者與助手通過配合協(xié)同完成整個手術。通常情況下小的聲帶息肉可以通過連續(xù)兩到三次鉗夾基底部完成聲帶腫物切除手術。對于大的聲帶息肉摘除,為防止活檢鉗內組織脫出進入氣管,在連續(xù)鉗取數(shù)次后拔出活檢鉗,助手將鉗口內組織取出,再次快速將活檢鉗導入,完成整個摘除術。支撐喉鏡組 患者經(jīng)插管全麻成功后,常規(guī)面部消毒鋪巾經(jīng)口腔置入支撐喉鏡,暴露聲門,在鼻內鏡電視監(jiān)視下使用顯微器械切除聲帶息肉。
1.2.4 術后處理 所有患者術后3d內應用慶大霉素8萬單位,地塞米松針5mg霧化吸入治療,2次/d,術后1周輔以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發(fā)音休息5~8周,所有患者術后2個月用纖維喉鏡復查。
(1)記錄纖維喉鏡下聲帶息肉摘除術手術時間:自表面麻醉后手術操作所需時間;(2)分別觀察和記錄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術后2個月療效。
臨床治愈:聲嘶癥狀消失,息肉消失,聲帶無充血、水腫,閉合佳;好轉:聲嘶癥狀明顯減輕,但說話久后仍聲嘶,咽部不適感,息肉無殘留,但聲帶仍有不同程度充血、肥厚;無效:聲嘶如前或加重,息肉殘留,聲帶肥厚,充血[2]。
采用SPSS15.0軟件包對兩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及術后2個月療效比較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0例纖維喉鏡患者平均手術時間(10.20±2.21)min,最短1min,最長20min。術中有2例患者因手術時間較長,出現(xiàn)術中鉗取時喉部嗆咳,聲帶刺激,充血腫脹,取出失敗,改支撐喉鏡,余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后無并發(fā)癥發(fā)生。85例支撐喉鏡組患者均于全麻下完成手術,平均手術時間(20.68±6.58)min,最短約10min,最長達41min。術后12例患者出現(xiàn)舌根部疼痛,5例出現(xiàn)味覺減退,8例出現(xiàn)軟腭黏膜下瘀血,2例顳頜關節(jié)功能紊亂,術后1周癥狀均緩解。與纖維喉鏡組相比,支撐喉鏡組操作時間明顯多于前者(P<0.05)。見表2。術后2個月時兩組聲音恢復情況,兩組間療效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并發(fā)癥對比
表3 兩組患者術后2個月療效分析(n)
聲帶息肉是喉部常見的良性腫瘤,臨床上保守治療難以去除,手術切除是根治的唯一方法。雖然經(jīng)纖維喉鏡下聲帶息肉摘除術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但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要成功完成該手術除要求息肉體積不能太大外,還必須做到兩點:(1)患者充分的術前準備、良好的局部麻醉,使患者能很好配合手術;(2)手術者具有嫻熟的手術技巧。因此手術中要圍繞此兩點展開工作。
纖維喉鏡下聲帶息肉取出術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患者配合與否對于保證手術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的經(jīng)驗是在手術前給予肌注鎮(zhèn)定藥物苯巴比妥緩解患者緊張情緒,肌注阿托品減少患者咽喉部黏液分泌,避免咽喉部急性炎癥期手術。由于術中患者保持清醒狀態(tài),部分患者會因畏懼手術表現(xiàn)為全身肌肉緊張,呼吸急促,或喉部屏氣狀態(tài),聲帶活動不利于手術操作,因此術前還需進行較好的醫(yī)患溝通,獲得患者對醫(yī)生的信任,放松緊張情緒。同時告知患者全身肌肉放松、平靜呼吸,配合治療。一般通過溝通,患者均能配合手術,避免術中緊張,呼吸加促,聲帶活動以及咳嗽、惡心等咽喉部動作影響手術進程。
筆者的經(jīng)驗是采用1%丁卡因+2%利多卡因表面黏膜麻醉方法。纖維喉鏡組患者在三次局部噴灑1%丁卡因后,為避免丁卡因過多吸入導致中毒反應[3],采用利多卡因經(jīng)纖維喉鏡活檢通道注入聲帶表面法用藥,即經(jīng)活檢口注入1mL利多卡因后立即注入5~10mL氣體使藥液快速經(jīng)纖維喉鏡灑向聲帶表面,術者經(jīng)纖維喉鏡可直觀看到藥液灑在聲帶表面,之后伴隨患者劇烈咳嗽后,喉部即可得到充分表面麻醉,患者此時均會立即感到局部感覺遲鈍,纖維喉鏡無需取出便可立即開展手術,縮短了手術時間。該麻醉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麻醉部位確切,效果好,阻斷了咽喉部黏膜的感覺神經(jīng)末梢興奮,可以避免迷走神經(jīng)刺激引起的惡心、屏氣及喉痙攣反應,使患者在手術進行中保持平靜呼吸,輕松配合術者順利完成手術。同時利多卡因毒性小、副作用小、表面麻醉用量少,而且手術中還可以在麻醉程度減低時追加藥量,從而確保麻醉的充分有效和安全。
纖維喉鏡下聲帶息肉取出手術均采用連續(xù)咬切法切除聲帶息肉,該技術是在活檢鉗及喉鏡一次性導入的情況下,連續(xù)開合活檢鉗鉗夾聲帶息肉基底部與聲帶相連處,使動作流暢切緣整齊,由于咬鉗口小、力量大,不會導致聲帶黏膜撕脫,在最后剩余與咬鉗口大小相當?shù)穆?lián)系帶時連同息肉可一并取出。本組除2例術中配合較差的患者未將息肉取出外,其余患者均完整取出息肉,切除創(chuàng)面整齊。同時手術操作時間短,通常在10min左右即可完成手術。不同手術方法各有利弊。對于較大的廣基聲帶息肉、聲帶息肉樣變位于前連合處、聲門下多發(fā)性大息肉患者,如使用經(jīng)纖維喉鏡下手術切除,反而會造成創(chuàng)面大,不利于聲帶愈合,此時應盡可能行支撐喉鏡下喉顯微外科手術[4]。但支撐喉鏡下手術并發(fā)癥明顯較高,本研究采用支撐喉鏡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達30%。雖然這些并發(fā)癥經(jīng)對癥或相應治療均可好轉或治愈,但其損傷確實大于纖維喉鏡,相關文獻也證實了這一點[5]。
綜上所述,纖維喉鏡下聲帶息肉摘除術操作簡單,并發(fā)癥少,相應費用也低,適用于多數(shù)聲帶息肉患者,尤其適用于在支持喉鏡暴露較為困難者。手術中連續(xù)鉗夾技術的掌握對于安全有效地完成手術至關重要。
[1] 田勇泉,韓德民,孫愛華.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 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98.
[2] 華瑋. 纖維喉鏡下微波熱凝治療聲帶小結與息肉的療效觀察[J]. 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17(3):181-182.
[3] 王軍,劉培法. 丁卡因粘膜表面麻醉毒性反應的防治[J]. 中國麻醉與鎮(zhèn)痛,2000,2(1):66.
[4] 劉倩. 聲帶息肉的兩種手術方法療效評價[J]. 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29(12):81-82.
[5] 袁曉陽. 支撐喉鏡喉手術少見并發(fā)癥防治[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2,10(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