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德明
(華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牡丹亭》一名《還魂記》,又名《牡丹亭還魂記》,與《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并稱為“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是湯顯祖劇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牡丹亭》全劇共五十五出(場),【繞池游】至【隔尾】稱為《游園》。 《牡丹亭·游園》由六支曲子組成,描寫了杜麗娘在《詩經(jīng)·關(guān)雎》洲渚之興的啟迪下,和春香瞞著父母到后花園游玩,看到“姹紫嫣紅開遍”一片大好景色,引起青春的覺醒。
黃鶯婉轉(zhuǎn)的歌聲驚醒了杜麗娘,催醒了女主人公的春情,然而意緒繚亂的杜麗娘被縛深閨,只能單獨站立在狹窄、陰冷的“小庭深院”。她無法感受外面姹紫嫣紅的春光,只能從吹進幽深庭院里的晴絲來窺見春天的蹤跡。正是這些搖漾的春絲打開了杜麗娘閉鎖的心扉,一步步推開了杜麗娘萌生的情思?!扒缃z”一語三關(guān),字面上指陽光下發(fā)亮的蜘蛛網(wǎng),晴絲下面卻是少女與外界隔絕的苦悶,聊以觀察蛛絲度日;“晴絲”又寓意“情思”。接下來杜麗娘對鏡梳妝,不是杜麗娘照鏡子,而是菱花鏡偷看她,害羞得把發(fā)卷弄得歪斜了。即使在自己的閨房里,也怕被人看見。作者在修辭上(擬人手法)給人帶來新鮮之感,更是別出心裁地表現(xiàn)出女主人公天真嬌羞的神態(tài)。杜麗娘梳洗完畢,春香夸她打扮得好而引出杜麗娘顧影自憐、珍惜青春卻又無人賞識、倍感孤單。此時,青春落寞無法排泄,內(nèi)心沸騰的杜麗娘喊出了“一生愛好是天然”的青春告白。這種愛美的個性卻被壓抑,“恰三春好處五人見”,于是一腔積怨,化作深沉的嘆息?!叭骸奔仁谴壕?,又關(guān)自己青春落寞。
【皂羅袍】、【好姐姐】是《游園》的核心曲詞,描寫的是杜麗娘走進花園觀賞美景后的感受?!驹砹_袍】唱出了主人公在春色感召下所產(chǎn)生的心靈震顫?!版弊湘碳t”的園中景色,引起了杜麗娘內(nèi)心的波動,情調(diào)為之一變。先是“驚”,驚嘆“姹紫嫣紅”的美景,這美景正是她美麗青春的象征。曲中“斷井頹垣”與“姹紫嫣紅”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杜麗娘也更驚“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的衰敗景象,這衰敗景象也正是她那冷若冰霜的真實家庭寫照。接著便是“怨”,埋怨爹娘瞞著她“恁憑景致”。最后又是“嘆”,感嘆“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這是春心的萌動,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生的覺醒?!板\屏人”,杜麗娘指像自己那樣的深閨中人,以前都不知道春光如此可貴,讓它白白地流逝了,這是自怨自悔,且自怨自悔中包含著她對不容許她珍視春光的人們的不滿。這樣,杜麗娘就把矛頭指向了父母——封建禮教的代表。通過杜麗娘對春光的嘆賞和嘆惜,透露了她愛情的苦悶,作者把抒情、寫景和刻畫人物心理活動非常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了?!竞媒憬恪渴嵌披惸镞M園后唱的第一支曲子,是她心緒突變的轉(zhuǎn)折點。通過杜麗娘對具體景物的感知,杜麗娘的感傷、反抗情緒有所發(fā)展,哀怨之情進一步抒發(fā)。在這支描寫賞花的曲子里,杜麗娘自比牡丹,隱喻自己的妙齡青春被蹉跎、被耽誤的幽怨和傷感,借用“杜鵑啼血”的典故,渲染了濃郁的感傷氣氛。成雙的燕子、黃鶯與春情萌動、孤寂冷寞的杜麗娘又形成了一種對比,這更反襯了杜麗娘孤獨、寂寞,更觸發(fā)了杜麗娘的心扉,哀怨無法排解。良辰美景虛度、賞心樂事烏有,怎能不傷感備至?所以“奈何天”、“誰家院”是杜麗娘心中的無限哀怨,蘊含著對封建家庭的強烈不滿,道出了千萬個少女的心聲。杜麗娘游園本打算消除憂愁,然而所見所聞卻使她適得其反。杜麗娘覺得即使欣賞完天下的美景,也不能排解內(nèi)心深處的苦悶,于是帶著春香回房去了。杜麗娘的愁是時代、社會所決定的,不是游園可以排解的。但是,游園進一步喚醒了杜麗娘青春的覺醒。此后,她在愛情道路上邁出了更加勇敢、更加堅定的步伐。
杜麗娘從不斷的感情沉積中走向沖破臨界狀態(tài)的心靈歷程,期間有躊躇徘徊,有回旋起伏。前三支曲子主要寫杜麗娘游園前的心理活動,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景語的點燃來寫的,刻畫了杜麗娘游園前的豐富心理內(nèi)涵。先寫孤鎖深遠、韶華虛度、春光撩人,再寫對鏡梳妝、欲行又止、顧影自憐、情思搖漾。作者描繪的既是游絲裊裊的春景,又是情思纏綿的春情;情與景、物與我、虛與實結(jié)合非常巧妙。后三支曲子刻畫女主人公來到園中,內(nèi)心激起的巨大波動,是“游園”的主要部分。它或寓景于情、或直抒胸臆,極為細膩地展現(xiàn)了女主人公的心理層次:驚詫、感嘆、幽嘆、哀怨。“游園”只是一個小小的片段,但它喊出了封建社會中被壓抑女子的心聲。
總之,《游園》成功、細致地將杜麗娘反抗的成長過程一層層剖析分明:杜麗娘清晨醒來的慵懶、想到游園時的愉悅、梳洗打扮迎接春天的急切、觀賞自己的嬌柔、踏出閨門的激動、處在春景中的驕傲、邁進花園的感嘆、看到殘垣斷壁的感嘆、想象昔日的歡樂、感嘆時空的流逝、辜負大好時光的感傷、消磨時光的無奈,一步步把杜麗娘的情緒推向高潮。春光、青春、春情三情合一,相互映襯,游春、戀春、惜春、傷春四種感慨,在游園中得到含蓄而又酣暢的表現(xiàn)之后,《驚夢》之夢成為必然的結(jié)局——為追求個人幸福的一切道路被阻塞之后,夢是唯一的出路。
《游園》突出的藝術(shù)成就之一是情景交融,心理描寫惟妙惟肖。作者緊扣住大自然美好時光對杜麗娘心靈的啟示和情感的震撼來細致入微地刻畫她的形象,特別是【步步嬌】、【醉扶歸】、【皂羅袍】三支曲子,景物描寫是通過人物眼睛與人物當時的思緒,來寫出人物對景物的感受。景中情、情中景渾然一體,無境不新,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游園》的語言也具有特點。湯顯祖既注意保持元雜劇語言富有“本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注意發(fā)揮自己在滿懷激情創(chuàng)作時的“靈氣”,將自然真切的語言與個別字句的精工琢磨融合起來。語言自然真切,又婉麗精工,曲詞往往形成詩的意境,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很適合作者奔流的感情,去描繪人物細膩復雜的感情。每句唱詞都是押韻的,為了曲意表述完整,有些唱詞中還加入了襯字,流暢自然。另外,化用前人名句、成語也比較多。并且做到了子出己鑄、華美秀麗、聲情并茂。
構(gòu)思嚴謹和描寫傳神。無論是杜麗娘生前追求愛情,還是死后跟柳夢梅同居,都不曾出現(xiàn)杜父母出面阻撓,似乎一帆風順,沒有遇到任何阻礙。因為湯顯祖抓住了封建制度織成的落網(wǎng),即杜麗娘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來抒發(fā)反封建道統(tǒng)的思想感情。而杜麗娘也沒有和封建父母交鋒,只跟籠罩住青年男女的封建環(huán)境搏斗,更能突出主題思想。杜麗娘為階級性局限,為環(huán)境束縛,從她口中說出來的話必然不多,因而被壓抑到只能通過潛意識的夢來表達出來,又該是多么深邃的表現(xiàn)。作者通過人物欲藏又露的神態(tài)動作、主客觀交融的景物觀照,回腸九曲的心靈告白等表現(xiàn)手法,引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另外,《游園》的舞臺表演藝術(shù)也堪稱典范,經(jīng)過歷代昆曲藝術(shù)家的不斷加工和提煉,以《游園》為代表的說唱、表演、音樂、舞蹈相結(jié)合的綜合藝術(shù),充分體現(xiàn)了昆曲藝術(shù)典雅、端麗的藝術(shù)特征,是昆曲乃至中國戲曲表演藝術(shù)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