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李東杰
(1.龍巖學院外國語學院,福建 龍巖 364012;2.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廣東 廣州 510420)
日語的時體是日語母語者時空觀在其語言上的語法表現(xiàn)形式。根據(jù)Langacker的理論,時間具有一維特性,描述時間不能缺少時間方向(包括現(xiàn)在、過去和將來)、時點時段(包括時間點和時間段)、時間參照(包括時間基點和時間流向等幾個要素[1])。下文通過影視劇情簡介文進行具體分析。
日本電視連續(xù)劇《ドラえもん》中有一場多拉A夢變成植物人后的劇情。其劇情簡介文如下。
例1
のび太とドラえもんに別れの時が訪れます。それは、なんともあっさりと……ドラえもんが動かなくなっていた……當然、のび太にはその理由は解りません。喋りかけたり、叩いたり、蹴ったり、しっぽを引っ張ってみたりしたでしょう。なんの反応も示さないドラえもんを見てのび太はだんだん不安になってしまいます。付き合いも長く、そして固い友情で結ばれている彼ら、そしてのび太には動かなくなったドラえもんがどういう狀態(tài)にあるか、小學生ながらに理解するのでした。その晩、のび太は枕を濡らします。
如果注意這段話的時體,會發(fā)現(xiàn)行文中主句結尾有“ます”,有“ました”,還有“ていました”等用法。這些用法是如何交替使用的?有何意義?它們所描述的時間流向如何?另外,本文所探討的劇情簡介文應該屬于哪類文本?它們是否具有所歸入文本的特征和解釋規(guī)則?它們的時間流向和時體形式表現(xiàn)是否典型?這類文章和其他相類似的文本,如旁白(語り)及作品簡介(作品紹介)等在時體表現(xiàn)上有什么區(qū)別?基于上述問題,本文擬以日語時體研究的最新成果為基礎,結合中國學習者的學習難點,采用時體用法有具體、實用、容易捕捉等特點的劇情簡介文用例,闡明日語時體的規(guī)則和用法,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探討其話語效果。
例2、例3是日本電影《戀空》的DVD版本劇情簡介。為了便于觀察句子的時間順序,我們以自然句為單位,添加了句子序號。
例2
(1)2000年夏、ごく普通の高校生1年生、美嘉はふとしたきっかけで長身でイケメンの同級生、ヒロと付き合うことになる。(2)今まで戀愛をしたことのなかった美嘉は、激流に飲み込まれるかのごとくヒロと戀に落ちていく。(3)ヒロと心を通わせる中、想像を超える、ある悲劇が美嘉に襲いかかる。(4)しかし、ヒロの深い愛に支えられ、美嘉はその心の傷をゆっくりと癒していくのだった。
句(1)~句(4)介紹的劇情為:一個普通高一學生,由于偶然的機會和同年級高個子帥哥開始了一段交往……整個劇情簡介是以動詞“る”形展開,時間順序則以句(1)—句(2)—句(3)依次向前推進。然而為什么到了句(4)時突然轉(zhuǎn)用“だった”了呢?因為句(4)所描述的并不是句(3)所描述的情節(jié)進展,而是句(3)所描述的場景(シーン)的結果。這從接續(xù)詞“しかし……のだった”的連接可見一斑。參照中文可以看得更清楚:“但是,由于有ひろ的真愛,美嘉慢慢愈合了(這個悲劇帶來的)心靈創(chuàng)傷。”
接下來故事一波三折,愈合了心靈創(chuàng)傷的美嘉卻又被告知了一件令她驚恐的事情。
例3
(5)心の傷が癒え、ヒロとの戀に生きる美嘉に驚くべき事実が知らされる。(6)美嘉のお腹にヒロとの間にできた新しい命が宿っていたのだった。(7)その事実を告げた美嘉に、ヒロは俺らの子供を産んでくれと笑顔で答えるのだった。一緒に子供を育てようと約束した二人。(8)そんな二人に、クリスマスイブの夜、さらなる悲劇が襲う。(9)悲しすぎる出來事だったが、それが美嘉とヒロの絆を一層強いものにしていった。(10)様々な障害を乗り越え、永遠の愛を誓う二人だったが、高校2年の春、なぜかヒロは突然、美嘉に別れを告げる……
這段劇情的時間流向仍以“る”形按句(5)—句(9)—句(10)為序依次展開。這里句(6)、句(7)之所以又轉(zhuǎn)回“だった”,原因與句(4)相同,句(6)提示了句(5)的“驚くべき事実”的內(nèi)容,即“在美嘉的腹中孕育著他和她之間的新的生命”。句(7)進一步說明:“……聽后笑答,生下咱們的孩子。”接下來,句(9)是句(8)的結果,句(10)的前半句“愛を誓う二人だったが”是說明和提示,承接前面的場景,在后半句故事進一步展開。
根據(jù)森山卓郎的劃分,獨立句句尾的動詞“る”形,一般表示現(xiàn)在或?qū)?,除狀態(tài)動詞謂語如“ある、いる”的“る”形可以表示現(xiàn)在,一般動作動詞,在敘述與具體的時間無關的事項,如狀態(tài)時,雖然也可以表示現(xiàn)在,如“日本人は米を食べる”等,但在敘述與具體時間相關的事項時,則一般表示將來[2]。
可見這里“る”表示將來,用以按劇情的進展講述一部電影的劇情。由于聽者還不知道故事將會如何發(fā)展下去,故采用將來時有一種懸念感,會令聽者追著聽下去。在以“る”展開一個故事的過程中,提示前一個場景的結果或?qū)Υ诉M行點評、說明等時候,即轉(zhuǎn)用“た”形,以示與劇情主線相區(qū)分。因此這里的“た”表過去,相當于中文說“當時……”。
工藤真由美根據(jù)文本內(nèi)部的時間結構和人稱結構的不同制約關系,把日語的文本分成會話文本(話し合いのテクスト)和敘述文本(かたりのテクスト)兩大類。其中會話文本是指在人稱上是我—你的關系,時間上是發(fā)話行為的現(xiàn)在的這種具有現(xiàn)實指向性的文本,而敘述文本則是指無論是在人稱還是時間上,都沒有指向現(xiàn)實的發(fā)話行為的場面的具體指向性的文本。依此標準,日常會話屬于前者,第三人稱小說中的描寫部分屬于后者,除此之外,后者還包括紀實文體(ノンフィクション)。具體可分為經(jīng)歷性寫實(體験的ノンフィクション)和非經(jīng)歷性寫實(非體験的ノンフィクション)[3]。
依上述分類可見,本文探討的對象不是需要人稱指向性的會話文本,而是受制于時間性的敘述文本,而且是其中的紀實文體。但是,由于講述故事梗概的人并沒有親身參與故事,且故事本身就是影視劇、戲曲等“フィクション”創(chuàng)作作品,因此將此類文本劃入其中似乎并不合適。不過本文認為,閱讀一部作品或觀看一部影視劇、戲曲猶如游歷一處觀光景地,又如同查閱歷史寫一些歷史論述,所閱讀所觀看的對象,無論是虛構還是寫實,創(chuàng)作出來時都已經(jīng)定型,它們的時間表述似乎也有同樣的方式,因此基本可以歸入體驗性紀實類作品中,而且實際上它們在時體用法上也的確存在一定的相類似之處。
日語文本形式的多樣性和相應時體使用的多樣性構成了文本時體的外在特征。而文本時體的多樣性是由日語母語者的時空觀及其在語言中的表現(xiàn)——時體、時間流向和時間基點決定的。作品內(nèi)容簡介需要提示劇中看點,旁白則回顧已結束的情節(jié),介紹新的進展,這是它們選用時體表現(xiàn)的時間基礎。例4是白骨精故事的一段內(nèi)容簡介:
例4
(1)孫悟空一行人來到一處荒漠。(2)他們被邀請進了一座王宮。(3)見到白骨精……(4)然而等待他們的結果十分令人意外!
不難看出,句(1)—句(2)—句(3)按劇情發(fā)展的時間順序排列,句(4)與前三句不同,它不是主情節(jié)而是前面情節(jié)的結果和提示,是這一情節(jié)看點的宣傳,因此不是“る”形。日文原文如下:
(1)悟空たちが旅の途中に草木の枯れた砂漠の町に立ち寄る。(2)そこで、王宮とやらに悟空たちは、招かれる。(3)その場所で、魔法で白骨精を再目にする。(4)でも、そこには予想外の展開が待っていたのでした。……(『西遊記』の映畫ストーリー,http://movie.goo.ne.jp/contents/movies/MOVCSTD10960/story.html)
最后一句采用了雙時體(ダブルテンス)用法?!按盲皮い郡韦扦筏俊笔莾?nèi)容簡介以及旁白的常用時體形式。根據(jù)工藤真由美的解釋,“のだった”具有解釋的功能,所以可以肯定這句話不是故事情節(jié)主線中的環(huán)節(jié),而是講話人的說明或提示。而“~ていた”的功能是表示“た”之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件,屬于過去完成時。
但在以“る”為時間鏈的敘述里,如前所述,“る”雖然表示將來,但隨著一個將要發(fā)生的情節(jié)的發(fā)生,時間也隨之由將來變?yōu)檫^去,因此,“ていた”即相當于一個具有“た”功能(パーフェクト)的“る”之前發(fā)生的事件。例4的時間流向見圖1。
圖1 時間流向圖式
句(1)、句(2)、句(3)都是用“る”來敘述故事情節(jié)的時間流向的,構成一個不間斷的時間鏈。但是隨著句(3)的情節(jié)的發(fā)生使其時間也由將來變?yōu)檫^去,相當于“た”,所以句(4)中的“ていた”是表在句(3)之前發(fā)生的事件。就是說,“……見到白骨精,后來又……”,后面的故事更加精彩紛呈、扣人心弦。不過,在看到這精彩的一幕之前,還有意想不到的事件突然發(fā)生。這就是用這樣時體寫法所追求的效果。
而同屬介紹故事情節(jié)的旁白,在以現(xiàn)在為事件敘述的時間基點時,采用“る·です”表示現(xiàn)在,“た·でした”表示過去,而且即使是過去不同時間的時間進展仍以“た”表現(xiàn)。
例5是NHK大型電視連續(xù)劇《德川家康》第10集“前哨戰(zhàn)”之后,第11集“天下分け目”之前的一段旁白。
例5
千曲川は信濃を流れる非常豊かな川です。上田城は名將と言われた真田昌幸の城でした。関原の戦いの前、初めて大將として筆陣した徳川秀吉とあの手この手で戦い、最後まで守りきりました。秀忠は中山道木曾町を通って西へ迎えましたが、風光明媚な街道も難所続いて、ついに関原の戦いに遅れてしまったのです。かつての城下町を偲ばせる町ですね。智將真田昌幸は家康に縁があった長男信幸を徳川家につけ、次男幸村を豊臣家に殘す策を取って、家康が天下を取った後も、真田家を存続させました。真田家の名を殘す真田紐、自然の味わい、人の力の信濃の風景です。
旁白第一句就確定了文本整體的時間基點,因此講話人現(xiàn)在為“です”,如“千曲川は信濃の流れる非常豊かな川です”(千曲川河是一條流經(jīng)信農(nóng)地區(qū)的富饒的河流)等。而此前的歷史,則為“でした”。雖然“秀忠は中山道木曾町を通って西へ迎えましたが~(秀忠經(jīng)中山道木曾城西進,但是……他卻遲于關原大戰(zhàn)趕到)”是第11集的情節(jié),但就講話人的現(xiàn)在時點看,仍然還是過去的歷史,因此“てしまった”是當時,“のです”是站在現(xiàn)在時點的說明。
回到本文開始提到的《ドラえもん》的大結局處,現(xiàn)在可以作如下解釋:
例1劇情展開的時間順序依次是:“~時が訪れます/……分手的時間來到”,后來“~のび太はだんだん不安になってしまいます/……漸漸覺得擔心起來”,后來“その晩、のび太は枕を濡らします/那天晚上,大雄淚水流濕了枕頭”。其中“ドラえもんが動かなくなっていた”是直接描寫,“(當……的時候),(發(fā)現(xiàn))多拉A夢已經(jīng)不動彈了?!币环N突然和驚訝的表情躍然紙上?!耙脧垽盲皮撙郡辘筏郡扦筏绀Α币馑际恰?大雄見到多拉A夢不動彈了)肯定又踢又拽又……吧”,可見這不是劇情的情節(jié),而是作者對前一情節(jié)的補充,因此用“た”就再自然不過了,這與最后使用“理解するのでした”的意圖相同。
在以現(xiàn)在時點為時間基點的“旁白”類文本中,“る”表示將來,“た”為過去;而在劇情簡介文中,如果以過去為現(xiàn)在時點,則以“る”為時間線索展開劇情,這是由于在其中加入點評、說明等“夾敘夾議”中“議”的部分時,時間基點轉(zhuǎn)回現(xiàn)在,故過去的事件采用“た”形。
在劇情簡介、內(nèi)容介紹文本里,“る”與“た”形的時體交替,其中“る”具有使事件向前發(fā)展的功能,而“た”則具有表示同時的事件的作用。在“た”形進行的補充中,仍然有可能交替“ている”“ていた”形。其道理與時間基點及虛設時體(パーフェクト)相關,從根本上講,這與用在細節(jié)描寫文本(小説の地の文)里,“た”推動事件向前,“ていた”則將時間倒回前一事件之前,而“ている”則與前一事件同時發(fā)生并保持延續(xù)的時空描述方法如出一轍。時體歸根結底表現(xiàn)著日語母語者的時空觀,因此時體的表現(xiàn)也有相應的模式和用法規(guī)則。這在一些具有定型格式的文本中得到集中地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 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日)森山卓郎.アスペクト的意味の決まり方[J].日本語學,1984(12):3-12.
[3](日)工藤真由美.アスペクト·テンス體系とテクスト[M].東京:ひつじ書房,199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