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翠玲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楊凌712100)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研究*
鄭翠玲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楊凌712100)
運用計算機網絡教學模式已成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趨勢。但由于諸多條件的限制,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仍然盛行。文章分析了兩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劣,提出了一種新的整合模式:多媒體課堂教學+網絡實驗室自主學習,以期提升英語教學效率,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優(yōu)化;多媒體課堂教學+網絡實驗室自主學習;教學效率
近年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和普及給中國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頒布了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指出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帶來的契機,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由此正式啟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程。這個工程的核心就是:改革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建立基于網絡的多媒體教學的新模式。如此網絡教學得以迅速普及。目前,我國有四百多所高校、近百萬名學生在開展網絡英語學習,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越來越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流。但是由于諸多原因,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依然是大學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校普遍實行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兩者各有優(yōu)劣,如何有效整合,做到優(yōu)勢互補,成為關注的焦點。
兩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缺點
針對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使用,大學英語教育界出現(xiàn)了兩種極端:一種是全盤否定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認為傳統(tǒng)教學必須進行整體改革;另一種是全盤否定多媒體教學手段,認為多媒體教學過多地追求形式上的多樣而偏離了教育的本質,人性化的師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機交往”所取代,嚴重妨礙了師生課堂情感的互動,多媒體教學過程成了“教師—課件—學生”的信息傳遞過程。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網絡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都有積極和消極的一面。網絡多媒體教學較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許多明顯的優(yōu)勢:它體現(xiàn)了英語教學實用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有利于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改變了以往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fā)展。因此,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化了外語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與教學目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果。但是網絡多媒體英語教學對硬件條件要求頗高,需要配置能夠連接到網絡的多媒體教室、與網絡多媒體教學配套的教材和教學資源、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并能迅速解決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相關問題的教學和教輔人員。這些方面的要求往往不是很容易就能解決的,而且成本也比較高。即使硬件條件具備,也會存在教學軟件方面和人員素質方面的問題。
我們還應考慮利用傳統(tǒng)教學的一些優(yōu)勢,來彌補網絡多媒體教學可能存在的不足。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雖然存在大班上課難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學環(huán)境不夠理想、教學手段單調、教學資源有限、缺乏趣味性等諸多問題,但傳統(tǒng)教學歷史悠久,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并積累了一些值得反思和借鑒的方法和策略,如傳統(tǒng)課堂師生的人性化交流保證了師生間的情感互動、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師生面對面更有利于開展學習策略訓練、進行效果評價等。應恰當應用這兩種教學模式,發(fā)揮彼此的長處,規(guī)避二者的不足,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
教學模式優(yōu)化探索:多媒體課堂教學+網絡實驗室自主學習
(一)傳統(tǒng)課堂學習+網絡聽說教學模式的不足
筆者所在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前兩年試點的基礎上,從2008級開始實行“傳統(tǒng)課堂講授+網絡視聽說”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根據課程設置,英語教學分為兩部分:采用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讀寫課和采用網絡教學的聽說課。實踐中發(fā)現(xiàn),在網絡教學環(huán)境中,視聽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比較靈活多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凸顯了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然而,實施一年半以來,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依然存在,而視聽網絡教學也并非盡善盡美,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由于每星期只有兩課時,課程任務重,網絡教室限制等多種原因,學生學習只能按照教師設定的線路走,自主性受到限制。再者由于教材設計、網絡運行等問題,學生往往花費了大量時間,卻并沒有取得多少進展。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有些學生對計算機的了解不夠充分,對計算機輔助英語學習還知之甚少,因而不能充分利用網絡學習。還有些學生在網絡的強烈誘惑下,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扔下書本,沉迷于網絡游戲和聊天。這些都使得網絡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聽力測試成績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為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不能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而學生認為自己完全是在上自習。如此割裂課堂教學和網絡實踐,使英語教學事倍功半。
(二)多媒體課堂教學+網絡實驗室自主學習
如何優(yōu)化這兩種模式,做到優(yōu)勢互補呢?筆者認為,應該結合這兩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開展多媒體課堂教學+網絡實驗室自主學習。這種“人機結合”的課堂教學形式不僅可以革除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弊端,也可以彌補網絡教學的不足。它能吸收二者的優(yōu)點,克服二者的局限性,從而做到優(yōu)勢互補,豐富教學資源,突出英語學習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體課堂教學如果在語言實驗室進行,效果就更為明顯了。但是這對設施配套要求太高,要讓語言實驗室滿足全校四千余名本科生的教學需要,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因此,筆者認為,多媒體教室可以基本滿足網絡化課堂教學。借助于一臺連接網絡的計算機和大幅顯示屏,教師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教學資源,進行聽力訓練、測試,在講授課本內容的同時,還可以根據需要,使用教師自主補充的課件,豐富授課內容及講授形式,改善教學環(huán)境,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保證師生之間及時交流、互動,便于實施策略訓練、運用各種評價方法。這種教學模式不需要學生直接操作計算機,也就同時解決了耳機接觸不良、網絡斷線、鍵盤操作失靈、學生玩網絡游戲、QQ聊天等諸多問題,還簡化了教學程序。但是它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的備課量大大增加。除了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外,教師要做好課堂活動的設計,其主要支撐就是課件,課件制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教師要利用書本、磁帶、光盤、網絡資源等,截取所需要的材料來補充、豐富課本內容。
多媒體網絡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部分,并非全部,尤其是在有限的課堂內進行聽說訓練,遠遠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梢圆扇 叭藱C結合”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其獨有的優(yōu)勢獲得了國內多所高校的青睞。例如,北京大學實行1小時課堂授課+3小時獨立上機模式;復旦大學實行3小時課堂授課+1小時獨立上機模式;大連理工大學實行3小時課堂授課+1小時集體上機模式;華南理工大學則是2小時課堂授課+2小時獨立上機模式。由于我校2008級實行的是分級教學,筆者認為可以借鑒西北工業(yè)大學的做法。
西北工業(yè)大學的大學英語教學在2004年被列入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項目,并于2006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31個示范點之一,是國家級大學英語精品課程建設單位。該校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規(guī)定的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分層次要求,將大學英語按課程群設置,分為基礎級課程群、中級課程群、高級課程群和自選課程群。教學模式多樣化:采用具有該校教學特色的多媒體網絡教學模式,即網絡視聽說教學+多媒體讀寫譯教學+小班口語教學的教學模式,網絡課突出視聽說專項訓練,多媒體課堂突出讀寫譯教學,小班面授突出口語教學。
參照西北工業(yè)大學的經驗,結合我校實際,筆者認為,我??梢栽诂F(xiàn)有的分級教學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模式。根據學生英語水平分為普通班和快班,分別以一級和二級為起點,一級班兩年學完《新視野大學英語》一至四冊,兩年后開設英語選修課,二級班一年半學完《新視野大學英語》二至四冊,然后進行英語選修,以滿足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規(guī)定的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追求。由于網絡英語教學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教師不妨在第一學期開展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對計算機、網絡類教學模式有個熟悉過程,了解課程設置、課程特點、基本操作等。從第二學期開始就可以實行網絡實驗室自主學習。具體可以這樣操作:(1)規(guī)定學生一學期必須完成的聽說課程內容及進度;(2)下午、晚上及周末開放語言實驗室,實行打卡制,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記錄及管理。(3)教師采取輪流值班制,以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保證學習順利進行。這種模式可突破課堂時間的限制,適應不同水平、不同學習要求和目的的學生,體現(xiàn)個性化的教學原則,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學習效率。
網絡教學雖然已在高校普及開來,但仍然是個新的教學模式,有其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也有不可回避的缺點。改進、完善這種模式,還需要我們更多的努力和實踐。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蔡基剛,武世興.引進多媒體網絡技術,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J].外語界,2003,(6).
[3].劉延秀,孔憲慧.計算機輔助自主學習+課題的模式探索與學習者研究[J].外語界,2008,(1).
[4]秦樂娛.多媒體網絡技術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思考[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4,(4).
[5]張堯學.關于大學本科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再思考[J].中國大學教育,2003,(7).
G712
A
1672-5727(2011)02-0116-02
*本文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才基金項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回國人員科研啟動項目》(項目編號:01140507)資助
鄭翠玲(1971—),女,陜西眉縣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外語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外語習得與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