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慶有
新課程下如何發(fā)揮“班班通”教學的最優(yōu)性
沈慶有
新課程的實施為教學活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也對教師的教學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倡導體驗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于是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班班通”向傳統(tǒng)的粉筆和黑板發(fā)起了挑戰(zhàn)。本文中“班班通”是指學校每個班級里具備與外界進行不同層次的信息溝通、信息化資源獲取與利用、終端信息顯示的軟硬件環(huán)境,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日常教學的有效整合,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最終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它“通”硬件(每個班級須配備適量的信息化設備和網絡設施)、“通”資源(在硬件通的基礎上配備與之相適應的信息化教學資源)、“通”方法(利用信息化資源和設備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發(fā)揮“班班通”的作用,以求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呢?
教師在備課、制作課件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廣泛搜集素材,但必須對素材進行篩選和加工,因為如果刻意追求用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資料把課堂裝扮得“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效果,那么充其量只能給學生帶來感官上的享受,與教學卻是無益。因此,教師面對信息技術帶來的豐富資料不能眼花繚亂,而應用自己的“慧眼”根據教學的需要加以選擇。
1.為導入新課而設計
利用“班班通”,可以與教室以外的時空巧妙連接,從而突破課堂狹小天地,拓寬學生知識面,對學生的觀察、想象、分析、記憶等能力的培養(yǎng),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能產生一種“磁石”效應。
2.為再現(xiàn)情景而設計
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利用多媒體直觀、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字與客觀現(xiàn)實之間的聯(lián)系,變抽象為形象、變靜為動、變枯燥乏味的說教為主動有趣的直觀教學,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人們便對教師的“滿堂灌”的教學觀念進行了徹底的否定。但如果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頻頻運用文字、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資料,讓學生目不暇接,一堂課后學生滿腦子充斥的都是各種信息技術的資料,而對應該掌握的知識卻知之甚少,在上課時學生只注意屏幕上出現(xiàn)的動畫和影片,忽略了教師的講解和教學的重點。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記住了屏幕上的動畫和影片,卻沒有記住教師傳授的知識。這就造成了變相的“滿堂灌”。因此教師要善于從學生認知、發(fā)展需要的角度去優(yōu)化信息技術手段。
1.要密切關注學情
學生在課堂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與課堂整合進行教學時,一定要善于根據學情而實施調整。例如:課件點擊到后面來了,前面的圖解不再存在,后面的內容又不能刪除,那么要想結合前后只是進行歸納,學生的思維就會出現(xiàn)“斷裂”。這時教師就應該及時利用板書“縫合”。
2.要在變化中展開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像“孔雀開屏”般地展開教學,讓每次信息技術的運用都能使學生興奮不已,成功地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思考與理解。這樣每次運用都有側重點,優(yōu)化得當,從而把教學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有人說,信息技術是死的,課堂教學是活的,這話有一番道理。然而信息技術是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的變化而靈活變化的,因為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所形成的教學模式,固然是相對穩(wěn)定的,可課堂教學的發(fā)展是絕對變化的。所以教師要處理好“相對穩(wěn)定”與“絕對變化”的關系,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
1.因課型而異
新授課的課件應多采取直觀、易變、多動的表現(xiàn)手法,化抽象為具體,以加深學生的第一印象。復習課運用多媒體技術,課件設計則以濃縮教學內容、構建知識體系、增大課堂教學容量為主旨,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顒诱n的課件設計則應多讓學生實際操作以拓展學生的視野。
2.與教師的參與相結合
多媒體解放了教師,但教師不能從應用多媒體的課堂教學完全“游離”出來,而應該牢記自己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幫助者,學生在課堂上感到快意的不僅在于信息技術帶來的愉悅視聽感受,還在于教師娓娓道來的解說,熱情洋溢的評價和激勵。此外教師的板書、參與學生的討論也是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必不可少的手段。
鞏固練習是對所學新知的鞏固與延伸,能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開拓學生思維。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練習鞏固,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練習題。根據本課內容,精心設計各種各樣的練習題,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增強了鞏固練習題訓練的密度,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并且及時得到反饋。特別是以電子白板為互動平臺,學生在電子白板上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進行直接書畫和操作,不僅可以讓每一個學生直接參與集體學習之中,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反復的演練、修正,并可以記錄下學生自主探索的動態(tài)和細節(jié),在必要時可以回溯和重現(xiàn)操作過程和細節(jié),較好地激勵學生正視自己的進步和不足。
化學實驗中產生的許多化學現(xiàn)象的視覺效果不是很明顯,例如:化學反應中伴隨的現(xiàn)象,可以通過展示臺投影儀來放大顯示,實現(xiàn)“現(xiàn)場直播”。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可以利用實物投影儀進行放大演示的實驗現(xiàn)象有:品紅地擴散、硫磺的燃燒、金屬與酸或鹽溶液的反應等,在實物投影儀下讓學生仔細觀,能使全體同學都詳細、全面地觀察到教師演示的操作過程和比較準確的實驗現(xiàn)象。
1.調動學生多元智能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白板操作工具中獨有的拖放功能、照相功能、隱藏功能、拉幕功能、涂色功能、匹配功能、即時反饋功能等,更加提高了視覺效果,更加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尤其是學習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和概念時,白板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由于白板教學更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師生、生生的互動,使原來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注意聽講、做小動作、隨意說話等現(xiàn)象大大減少,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動力和學習自信心。并且交互白板可以記錄下白板上發(fā)生的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的所有細節(jié),可以使學生隨時復習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筆記的抄寫過程也發(fā)生了變化,這時記筆記的時間可用來更多的參與到集體學習或交流反饋中。因此要將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教學方式和電子白板環(huán)境下師生交互、生生互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讓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實現(xiàn)全新的變革,促進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2.生成教育資源
傳統(tǒng)的多媒體課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課件在演示過程中學生無法參與,因為課件的內容無法更改。而用白板技術制作的“課件”(確切地說是教師數字化教案),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和參與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更改、充實教師原先的“課件”內容,不管是學生對知識的正確理解,還是錯誤的回答,只要在白板上操作,白板系統(tǒng)就會自動儲存這些寶貴的資料以備隨時回放(反復呈現(xiàn)),在電子白板上也可以隨時進行屏幕錄像,通過錄制屏幕的變化過程記錄課堂教學的流程,從而生成每個教師每堂課的個性化的“課件”(確切地說,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數字化記錄),并且,成為教師以后教學的重要資源。
運用“班班通”與課堂教學的整合,不單是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和輔助學的工具,而且還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教學整合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普遍嘗到了甜頭,但為了防止多媒體與教學“兩張皮”的現(xiàn)象,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熟練多媒體的使用方法,擺正“班班通”與教學之間的關系,做到為教而用,有機融合,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出與信息技術和諧生輝的化學課堂教學效果。
[1] 潘克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下構建新型教育模式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人民教育,1999,12
[2] 南國農.信息技術教育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1,8
[3] 王屹,韋海偉,黃敬東.教育信息資源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3,1
稿件編號:P1105073
沈慶有,本科,中教一級。
湖北省十堰市鄖縣實驗中學。
3.為烘托氣氛而設計
精彩的畫面、生動的情景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學生的感情,有利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