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成輝 (湖北省大悟縣陽平中學)
眾所周知,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說尤其受人青睞,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成功地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鋸埵菫榱送怀鍪挛锏奶卣?強調(diào)某一種思想感情,在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上運用豐富的想象。魯迅先生深諳這一修辭格的精髓,并輕松自如地用之于小說,對于人物的感情表達、人物形象的刻畫和小說主題的表現(xiàn)都起到了一箭中的的藝術(shù)效果。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的,但如何把人物內(nèi)在的情感通過外露的言行舉止表現(xiàn)出來,這一點先生是很注重方法的。在《故鄉(xiāng)》中有這樣一段敘述:“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這里是“我”回到故鄉(xiāng)時宏兒出來迎接的一個細節(jié)描寫,一個“飛”字就把宏兒即將見到親人的那種急切、歡快、好奇的心情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同時也盡顯孩子天真無邪的個性,真是令人稱奇。無獨有偶,在《故鄉(xiāng)》中,對另一個人物楊二嫂的動作描寫:“楊二嫂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自己以為很有功,便拿了那狗殺氣,飛也似地跑了。”同樣一個“飛”字,同是一種夸張,把一老一少兩個不同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魯迅先生不僅是杰出的文學家,也是優(yōu)秀的思想家,他很善于解剖人的思想靈魂。在小說《一件小事》中,當人力車夫扶那老女人走向大門時,是這樣表現(xiàn)“我”的內(nèi)心感受的:“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后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蔽闹械能嚪蛟俑叽笠膊粫觥拔摇钡囊暰€之外,可見作者是運用夸張,從一種超感覺的層面來寫的。車夫的人格讓“我”敬佩,故覺其形象高大,須“仰視才見”。這一夸張手法的運用,把“我”的自私自利的“小”與車夫高尚、正直的“大”形成對比,傳神地表現(xiàn)“我”當時的內(nèi)心活動,甚見夸張之妙。
魯迅先生不僅擅長運用夸張描寫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而且也善于運用夸張描寫人物的外貌,“欲顯其內(nèi),先顯其外”,達到以形顯神、形神兼?zhèn)涞乃囆g(shù)效果,從而完成人物形象的刻畫。在《孔乙己》中,作者用畫龍點睛之筆描寫孔乙己的外貌:“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長衫是孔乙己身份的象征,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竟然還穿在身上,這可能嗎?顯然作者是運用夸張的手法描寫人物外貌,極言孔乙己的窮、懶、臟,把一個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老儒生的形象推到讀者面前,充分表現(xiàn)人物窮困潦倒、思想迂腐、死要面子、好喝懶做的性格特征,真正達到了以其外貌顯其內(nèi)心的效果。在《明天》中也不乏這樣的經(jīng)典之筆,作者描寫庸醫(yī)何小仙:“伸開兩個指頭按脈,指甲足有四寸多長?!鄙钪辛粲幸淮缍嚅L指甲的人已屬罕見,顯然作者依然是在運用夸張手法描寫人物外貌,因為在這里長指甲是醫(yī)術(shù)高明的象征,作者以此揭露封建社會庸醫(yī)誤人的丑惡本質(zhì)。
一篇文章用什么修辭格,并不是由作者決定的,而是“要確切地揭示事物或人物的精神”,魯迅先生使用夸張手法,也是為文章的精神——主題的需要。在小說《藥》中有一句話:“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边@里描寫了兩個人,一個康大叔,一個華老栓。劊子手康大叔的目光既兇狠又尖利,說它像兩把刀,這顯然是比喻中兼有夸張。老栓心地善良,老實巴交,膽子又小,根本禁不起劊子手兇狠眼光的威逼,所以他瑟縮,但是他的身子無論如何也不會縮小一半,這顯然也是一種夸張。這種夸張完全是為了突出劊子手康大叔的蠻橫兇狠和平民華老栓的膽小怕事而設計的。但如果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就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當時社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善惡分明的兩類人呢?原來是因為辛亥革命后反動勢力猖獗和人民思想覺悟低沉麻木。這樣就觸及小說的主題??梢?夸張手法服務于小說的中心,有利于表現(xiàn)深刻的主題。
由上觀之,夸張為文章服務,但又不是任意夸張,隨心所欲,沒有節(jié)制。魯迅先生說:“夸張必須以生活的真實為基礎(chǔ),必須有根有據(jù),不能憑空臆造;夸張又須有節(jié)制,不能不著邊際,夸張到別人不敢相信的地步?!彼谛≌f創(chuàng)作中,完全實踐著自己的這一理論。在《阿 Q正傳》里有這樣一句話:“可是永遠記得那狼眼睛又兇又怯,閃閃的像兩顆鬼火,似乎遠遠的來穿透了他的皮肉?!毖劬δ艽┩钙と?這顯然是夸張,然而這也是有幾分真實在里邊的,城里的人不能輕易體會,要看動畫片才知道,但鄉(xiāng)下人對見了狼那心驚肉跳的滋味是非常熟悉的,特別是膽小的人,見了狼群渾身哆嗦,簡直骨頭都要酥散了!從這個角度來說,狼眼能穿透人的皮肉這一夸張手法,就有了真實的生活基礎(chǔ)。魯迅先生在文章中又說,阿 Q“使用了平生的力畫圓圈”,這也是夸張,但含有寫實的成分。一字不識的農(nóng)民學文化,常??梢月牭焦P桿子比鋤頭把子還重的說法,他們寫一個字累得滿頭大汗的情景也是有的。所以說,從未拿過筆的阿 Q畫圓圈要使盡平生的力氣,也有幾分“真實”在里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