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陽 李玉琴 范英超
(解放軍第463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42)
1.1 病例摘要 患者,男,81歲,因“突發(fā)胸痛1 h”于2009年11月23日入院。既往1998、2004年曾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經內科保守治療后好轉,出院后間斷服用阿司匹林、魯南新康等藥物,心絞痛時有發(fā)作;高血壓病史 7年,血壓最高180/100 mmHg,間斷口服降壓藥,監(jiān)測血壓控制正常。3個月前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一次,目前病情穩(wěn)定。否認糖尿病病史。入科后完善心肌酶譜化驗及心電圖檢查,明確診斷:急性前間壁心肌梗死、高血壓3級。因患者高齡,近期TIA史,存有溶栓禁忌證,且拒絕PCI治療,故按急性心梗藥物指南給予擴冠、抗血小板、抗凝、調脂、穩(wěn)定斑塊及控制血壓等對癥治療,病人胸痛癥狀逐漸緩解。于25日突然出現病情變化,病人頭暈、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濕冷、神志遲鈍,測血壓80/45 mmHg,心率45次/min,急查心電圖:Ⅲ°房室傳導阻滯、心室奪獲、室性逸搏心律??紤]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第2天出現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心源性休克,病情危重,立即搶救。
1.2 搶救過程 立即給予嗎啡靜推、多巴胺及小莨菪堿靜滴鎮(zhèn)靜、升壓、提高心率等對癥治療,病情無改善,心率曾一度下降至30次/min,血壓測不出,心電監(jiān)測儀提示QRS波寬大畸形;病人出現意識不清,立即予腎上腺素、阿托品1 mg靜推,病人心率無上升,考慮阿斯綜合征。因病人具有絕對臨時起搏治療指征,給予緊急啟動體外心臟起搏系統(tǒng)(ENCP):(1)儀器設備:采用美國ZOLL公司 M-Series型心臟監(jiān)護、除顫、起搏三用儀器及多功能無創(chuàng)起搏電極片。(2)起搏方法:①床邊常規(guī)心電監(jiān)測,選擇心電圖R波振幅高的導聯進行監(jiān)護,以提高體表感知程度。②起搏電極位置:用酒精擦拭局部皮膚,正極置于左肩胛下角與脊柱之間,陰極置于心尖部皮膚表面,使電極與皮膚緊緊相貼。③起搏程序:采用按需起搏VVI方式,起搏頻率設置比病人基礎心率高10~20次/min即66次/min,觀察監(jiān)護屏感知功能,起搏電流從40 mA開始逐漸遞增,每次遞增2 mA直至奪獲心室出現起搏心電圖后再增加5 mA持續(xù)起搏,此時電流強度為起搏閾值。(3)臨床療效:患者2 min內得到ENCP治療,當起搏閾值達60 mA時,心電監(jiān)護儀上出現脈沖刺激信號,隨后有1個增寬QRS波(≥0.14 s)及倒置T波,即有效起搏波形圖。在ENCP維持及藥物輔助治療下,病人意識轉清,臨床癥狀逐漸緩解,心電監(jiān)測提示起搏心率66次/min,血壓90/60 mmHg。起搏過程中病人無嚴重不適,在電極部位出現與起搏脈沖同步的肌肉抽動,可耐受,未發(fā)現有相關心肌酶學增高及皮膚、軟組織損傷、嚴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起搏成功后,病人24 h內安裝了經靜脈臨時起搏器,設定心率70次/min;起搏第4天,恢復自主心率,試關起搏器,心率維持在65~70次/min,停機觀察2 d,感覺良好,撥出起搏導管。
下壁心肌梗死90%是由于右冠狀動脈阻塞所致,其合并傳導阻滯多為房室結動脈缺血,阻滯點位于希氏束以上,因有雙重血液供應,阻滯多為一過性,若發(fā)生完全性傳導阻滯也常為漸進性,數小時~1 w恢復正常傳導,所以有足夠時間觀察、治療。而前壁心肌梗死是由于前降支供血受阻引起,阻滯位點位于希氏束以下,往往突然發(fā)生雙束支及三束支傳導阻滯,即多個束支同時阻滯的結果,此種情況說明梗死范圍廣泛,且常伴有休克、心衰等,病情重,預后差,而機體無法通過增加心率而代償性增加心排出量,即使應用異丙腎上腺素、小莨菪堿、血管活性藥物等進行治療,心律失常和休克也難以糾正。此類病人死亡率極高,必須積極搶救,安置心臟起搏器。本例病人考慮是由于前降支大血管阻塞導致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因拒絕冠脈造影而無法進一步直接證實,臨時起搏為唯一治療手段。
人工心臟起搏是用特定頻率的脈沖電流經過導線的電極刺激,代替心臟的起搏點引起心臟搏動的治療方法,按起搏方法分為有創(chuàng)性和無創(chuàng)性兩種。前者包括經靜脈和開胸植入心肌電極法,操作麻煩、浪費時間,在床旁急診行穿刺置管具有一定盲目性和危險性。ENCP即無創(chuàng)性體外心臟起搏,是由美國學者ZOLL等于1952年首創(chuàng)并應用于臨床,經過數十年起搏技術發(fā)展和設備的不斷完善,臨床應用日益廣泛,在搶救緩慢性心律失常、心臟驟停等方面療效已被肯定〔1〕。根據筆者體會,進行ENCP操作一般在5 min內即可完成,而且可在床邊進行,具有不需要X線輔助定位、氣管插管時起搏不中斷、不影響搶救進程、無明顯不良反應等優(yōu)點,尤其適用于不宜搬動而需緊急心臟起搏的患者;另外,對有潛在風險的緩慢性心律失常病人,若暫不需安裝起搏器或無條件者可用ENCP行保護性心臟起搏治療,可作為經靜脈心內膜臨時起搏器和永久起搏器前的過渡性起搏。再者,ENCP可避免創(chuàng)傷性心內膜的并發(fā)癥,還可用于有出血傾向、急性心內膜炎、三尖瓣修補術后等不宜進行經靜脈起搏的患者〔2〕。ENCP簡便、迅速、無創(chuàng),安全、有效,適應于無條件安置起搏器的小型醫(yī)院、急診室和社區(qū)等院前急救。ENCP除用于嚴重過緩型心律失常外,可用于終止快速性心律失常事件,ENCP可使四個心腔同時除極,較單一心房或心室除極更易消除折返而終止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3〕。
從本病例中可以總結出以下經驗教訓:此患者既往2次患急性心梗,均未行冠脈血運重建治療,且出院后也未按心梗用藥指南系統(tǒng)服藥及門診復檢,導致冠脈病變逐漸進展,增加了急性冠脈事件的發(fā)生、病死率。說明患者對疾病重視程度及對藥物的認識尚有不足。因此,為改善冠心病患者長期預后,除了在急性期應積極治療外,還應加強二級預防,深化患者的認知,使患者從規(guī)范化治療中受益。
1 馬明洲,戴國強.無創(chuàng)性心臟起搏在急診中應用體會〔J〕.急診醫(yī)學,2000;9:394-5.
2 鄭燕列,呂新志,黃建華,等.體外無創(chuàng)性臨時心臟起搏的臨床應用〔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4;9:141-2.
3 曹萬才,翟魁敏,田艷芳,等.經皮胸壁心臟起搏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2;16(3):2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