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艷紅
(吉林省大安市中醫(yī)院,吉林 大安 131300)
無論是治病還是調(diào)養(yǎng),中藥都有獨到之處,其療效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驗證。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逐步提高,能夠認識到中藥的益處,生病后服中藥的患者也越來越多,但很多人對于如何正確煎煮各類中藥,掌握好服藥時間和做好服藥后的一般調(diào)護,還不甚了解。這會直接影響到病情的發(fā)展,關(guān)系到病體的康復。徐靈胎(清)指出:“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則非特無功,反而有害……”,可見正確的的服藥方法可以加速病情的好轉(zhuǎn),而錯誤的服用方法會使病情惡化[1-3]。下面介紹常用中藥方劑煎煮、服用、調(diào)護等方面的注意事項,以引起廣大醫(yī)務(wù)工作者的重視。
解表藥指以發(fā)汗解除表證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用于感冒、咳喘,還可用于水腫、麻疹、風疹、風濕痹痛、瘡瘍初起等證的治療。
服藥時需注意:①此類藥物性質(zhì)多辛散輕揚,不可久煎,以文火煎煮10~15min即可,以免有效成分揮發(fā)而降低療效。②湯劑宜溫服。服藥后蓋被或進熱粥,使患者遍身微微汗出。③患者飲食宜清淡、細軟,易消化,忌油膩、生冷,戒煙酒。④自汗、盜汗、熱病傷津以及陰虛發(fā)熱者慎用。
凡能引起腹瀉或潤滑大腸,促進排便的藥物,稱瀉下藥。用于頭痛目赤、咽喉牙銀腫痛、便秘等證的治療。
服藥時需注意:①宜空腹服用,服藥后以每日排便3~5次為宜。②服藥時,飲食宜熟、爛、軟,多食蔬菜、水果、湯類。實熱證飲食忌辛熱,里寒證宜溫補的食物,戒煙酒。③若患者腹瀉嚴重,要防止脫水。大便呈柏油狀或帶血,應立即停藥。
凡是藥性寒涼,以清解里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清熱藥。用于頭痛、咽喉腫痛、濕熱黃疸、熱毒下痢、癰腫療瘡、蟲蛇咬傷、水火燙傷等證的治療。
服藥時需注意:①應辨證用藥,辨其屬氣分或血分,實熱或虛熱。有表證宜先解毒表后清里熱,或表里同治;若邪入氣血分,宜氣血兩清。②本類藥物性多寒涼,陽氣不足或脾胃虛弱者慎用,或適當鋪佐健脾胃的藥物。③飯后30min涼服或溫服。不易久服,久服損傷陽氣。④服此類藥物時,患者飲食宜清補,忌油膩、辛辣。
以疏理氣機、治療氣滯或氣逆證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理氣藥。用于脘腹脹滿疼痛,胸痹疼痛,脅肋脹痛、乳房脹痛結(jié)塊、月經(jīng)不調(diào),嘔吐噯氣、呢逆等證的治療。
服藥時需注意:①本類藥物多含有揮發(fā)油成份,不宜久煎,以免影響藥效。②多食用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瓜果。③本類藥物大多辛溫香燥,應中病即止,年老體虛、孕婦或素有吐衄血、崩漏者慎用。
消導藥指能消食導滯、促進消化、治療飲食積滯的藥物。用于食積停滯所致的脘腹脹滿,噯氣泛酸,惡心嘔吐,不思吃食,泄瀉或便秘等證的治療。
服藥需須注意:①凡屬氣虛、陰虛而無積滯者禁用,積滯日久者,以丸劑緩消,或配扶正健脾藥。②消導藥宜飯后服用。③根據(jù)不同癥狀和原因,選擇恰當藥物。一般米面食積用麥芽,油膩肉積用山楂,癥情較重者用雞內(nèi)金,兼見氣滯用萊菔子。④宜少食多餐,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忌食生冷、油膩。⑤5授乳婦女忌用麥芽,服人參時忌用萊菔子。
活血祛瘀藥是能通利血脈、促進血行、消散瘋血的藥物。用于疲血阻滯引起的胸脅疼痛、風濕痹痛、癥瘕結(jié)塊、跌撲傷痛,及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產(chǎn)后瘓滯腹痛等證的治療。
服藥時需注意:①瘀血阻滯兼氣行不暢者,常配合理氣藥,加強活血祛瘀作用。②活血祛瘀藥有傷血之虞,故應用時必須注意用量,并適當佐養(yǎng)血藥。③月經(jīng)過多、孕婦應忌用或慎用。
化痰止咳平喘藥指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氣喘的藥物。
服藥時應注意:①首先辨清痰的寒熱,再選用不同的藥物。②痰多者,禁用止咳藥,必要時可將痰吸出。③咳嗽而咯血時,不宜用燥烈的化痰藥,以免引起大出血。④飲食要清淡,易消化,富營養(yǎng),禁食生冷、過咸、過甜、辛辣的食物。
具有平降肝陽、止息肝風作用的藥物,稱平肝息風藥。用于肝陽上亢、頭目眩暈,及肝風內(nèi)動、驚癇抽搐等證的治療。
服藥時需注意:①此類中藥中,礦石、介貝類質(zhì)堅沉重,用量應大,并打碎先煎。羚羊角為貴重藥品,一般入丸散服用。全蝎、蜈蚣為有毒之品,用量不宜過大,以免中毒。②藥物宜飯后服用,注意保護胃氣。③患者宜靜臥調(diào)養(yǎng),避免情緒波動。④此類藥藥性各不相同,一般來說,偏于寒涼者,脾虛慢驚則非所宜;性偏溫燥者,血虛傷陰者當慎用。
安神藥具有鎮(zhèn)靜安神為的功效。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多夢及驚風、癲狂等證的治療。
服藥時需注意:①介殼類、礦物類藥質(zhì)地較重,易傷脾胃,宜打碎先煎。不宜多服,久服,同時可配適當養(yǎng)胃健脾之品。②服藥時間多為臨睡前30min,以提高高藥效。③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可口,晚餐不宜過飽,忌辛辣、濃茶、咖啡等,忌煙酒。④解除患者急躁、緊張等情緒,保持心平氣和,以利于睡眠。
補益藥具有補虛扶弱的作用,能夠補益正氣,增強體質(zhì),提高抗病能力。針對患者有氣虛、陽虛、血虛、陰虛等不同類型,補虛藥分為補氣藥、助陽藥、養(yǎng)血藥和滋陰藥。
服藥時需注意:①要辨清氣血陰陽的不同虧虛,以便針對具體情況進行配伍治療。②補益藥多質(zhì)重厚味,湯劑宜多浸泡,久煎。阿膠類藥物不入煎劑,應烊化,人參等貴重藥需另煎。傘飯前空腹服用,可制成中成藥長期服用,不可峻補。④可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進行食補。⑤補虛藥對實邪未盡的患者,應予慎用,以免病邪留滯。⑥補益藥作用較緩,常需久服,多做成丸劑或膏劑。
[1]宮曉燕,王健.中醫(yī)學實踐指南[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2]吳崇奇.中醫(yī)方藥學[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0.
[3]雷載權(quán).中藥學[M].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