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翠 李 莉
(焦作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隨著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復雜多變,近年來,精神病的發(fā)病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精神病患者在藥物治療過程中,由于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的副作用和體位的變化,往往出現(xiàn)體位性低血壓,輕則給患者帶來不適,重則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所服藥物的特點,對治療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低血壓及其處理方法做到心中有數(shù)。我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對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期間發(fā)生的體位性血壓變化進行觀察,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及預防措施,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本組共觀察我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120例,均符合有關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1]。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齡23~50歲,平均(35.8±11.3)歲;病程3個月~11年,平均(3.65±2.63)年。其中服用氯丙嗪36例,氯氮平45例,維思通39例,均分為早、晚2次口服。排除有嚴重器質性疾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且入院前3周內(nèi)未服用過抗精神病藥物及其它影響血壓的藥物。所有病例的血常規(guī)、心電圖、腦電圖、肝腎功能及體查均顯示正常。將全部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即首次服藥組60例和長期服藥組60例,比較兩組的血壓變化。
每天記錄患者的頭暈、眼花、心慌、眩暈、脈速、臉色蒼白、暈倒、摔傷等癥狀的出現(xiàn)頻率、好發(fā)時間。嚴格遵守測量血壓的規(guī)程及注意事項,選用固定式水銀柱血壓計,從患者入院的第一天起,每天午休后指派專人負責測量,先測患者安靜臥位時血壓, 連續(xù)兩次, 然后讓患者直立后即刻測兩次,2min后再測兩次(均為同一個肢體),取兩次的平均值并做好記錄。連續(xù)觀察4周。
直立時收縮壓(SP)下降2.7~4kPa,或舒張壓(DP)下降3kPa以上;血壓下降的同時伴有頭暈、黑朦、暈厥或者摔倒等癥狀;體位性低血壓下降持續(xù)2 min以上。
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況、服藥情況及飲食情況,對首次服藥、體質差、高齡及進食不好的患者應作為重點觀察對象,加強護理,協(xié)助患者做好個人生活的料理,滿足患者的身心要求,盡量給他們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環(huán)境。對拒食者要進一步勸誡或者給予鼻飼飲食,必要時按醫(yī)囑給予靜脈輸液以保證患者正常的營養(yǎng)。
由于低血壓患者的思想負擔沉重,精神十分緊張,所以會有悲觀失望、焦慮恐懼等心理反應[3]。因此,護理人員應耐心宣教,尤其對那些首次服藥者,更應該采取一定的溝通技巧,主動與患者溝通,關心體貼患者,態(tài)度要和藹可親。向患者及家屬積極講解有關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識、藥物的基礎知識,讓患者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病情,并且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使之能主動地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另外,護理人員應用愛心和真誠去激發(fā)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主觀能動性,力爭達到心理功能全面康復。
在治療期間應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變化,每隔l5 min左右查房一次,尤其是對那些年老體弱伴有心血管疾病、進食不好的患者,注意觀察有無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的癥狀,如頭暈、眼花、乏力、心悸、站立不穩(wěn)等,一旦發(fā)現(xiàn)應立即要求其坐下或者臥床,監(jiān)測血壓情況,并立即報告臨床醫(yī)師,遵醫(yī)囑給予相應的對癥處理。另外,在潮濕悶熱的天氣或者進行淋浴時應注意緩慢站立,防止患者突然摔倒,加重病情。
患者一旦發(fā)生面色蒼白、眩暈出冷汗、突然跌倒、血壓低于10.67/6.67 kPa等體位性低血壓癥狀時,立即將其就地平臥或抬高下肢30°,不可挪動,測量血壓的同時及時報告臨床醫(yī)師,并給予吸氧、保暖、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等搶救工作,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并準備好急救用品和藥物[4]。如平臥后血壓及意識仍不恢復,可按醫(yī)囑給予升壓藥,如去甲腎上腺素、間羥胺等,或給予中樞興奮藥;對那些血壓持續(xù)不升者,應給予吸氧、輸液、藥物等治療。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時,特別注意禁忌使用腎上腺素,這是因為腎上腺素具有β-受體激動的作用,促進血管擴張,使得低血壓反應進一步加重。
向患者尤其是首次服藥組講解精神病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為什么要服用這些抗精神病藥物,其目的又是什么,對藥物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都要用通俗易懂的言語加以解釋。囑患者服藥后要休息片刻再從事活動,改變體位時動作要緩慢,站立前先做些輕微的四肢活動等,尤其是對那些年老體弱、進食不佳、藥量較大、伴有心血管疾病及有體位性低血壓病史的患者,改變體位或起居時,動作更要緩慢。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定時排便,并多食一些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同時,根據(jù)患者的個人愛好選擇相應的運動項目,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最后,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應詳細向患者及其家屬交待院外服藥的有關注意事項。
本組120例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后出現(xiàn)體位性低血壓33例,其中首次服藥組出現(xiàn)23例,發(fā)生率為38.3%;長期服藥組出現(xiàn)10例,發(fā)生率為16.7%,兩組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經(jīng)過認真的觀察和上述有效的護理措施后,33例患者均獲得較好的恢復,無并發(fā)癥及意外事件發(fā)生。
抗精神病藥物又稱神經(jīng)阻滯劑,由于藥物的中樞性作用,對心臟和血管平滑肌起到直接抑制作用,可發(fā)揮α-腎上腺素能的阻滯作用[5],阻斷外周腎上腺素受體,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人體的代償機制建立變得緩慢,導致大腦一過性供血不足,進而出現(xiàn)頭暈、眼花、心慌等體位性低血壓先兆癥狀,甚至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精神疾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首次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后就有可能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對首次服藥患者應重點加強護理。本研究結果進一步驗證了首次服藥組的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長期服藥組患者。同時,體位性低血壓也與藥物種類、劑量、個體差異有很大關系[6]。因此,臨床上對此類患者用藥要謹慎,密切觀察其血壓變化,在做好基礎護理的同時,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加強病房巡視尤其是夜間查房、及時對體位性低血壓進行有效護理以及對患者加強健康教育,防止一切意外發(fā)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傊‘斢行У淖o理是促進抗精神病藥物所致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病情穩(wěn)定及康復的有效措施。
[1]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
[2]丁艷,吳皓. 抗精神病藥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7,19(24):1110.
[3]楊清海,孫興華.醫(yī)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3:168.
[4]馬麗,陳艷玲,李萍.抗精神的藥物不良應的觀察和護理[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8,20(5):477-478.
[5]譚小林,羅英茂.奧氮平與奮乃靜治療老年癡呆精神行為癥狀的比較[J].重慶醫(yī)學,2008,37(10):1091.
[6]劉學梅.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引起體位性低血壓60例觀察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