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海 閆克杰 丁東紅 夏宛平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科,河南 南陽 473000
1948年哥本哈根的Jacobsen等人發(fā)現(xiàn),作為橡膠催化劑的雙硫侖被人體微量吸收后,能引起面部潮紅、頭痛、腹痛、出汗、呼吸困難等癥狀,尤其在飲酒后癥狀更明顯。人們把這種在接觸雙硫侖后飲酒出現(xiàn)的這種稱雙硫侖反應。許多抗生素具有與雙硫侖相似的作用,用藥后再飲酒也可出現(xiàn)類似癥狀,稱雙硫侖樣反應。5年來,我們在臨床接診并確診的雙硫侖樣反應共21例,我們對本組病例的診治作以總結并作以下分析。
1.1 一般資料 男21例,女0例,年齡16~57歲,飲酒量0.75~9兩,除1例為啤酒1例為葡萄酒外均為白酒,季節(jié)分布:四季均有,冬季多13例。
1.2 臨床資料 用藥至飲酒時間:2小時至4天,飲酒至發(fā)病時間:3分鐘至47分鐘。
1.2.1 癥狀 面紅18例,血管波動性頭痛11例,眩暈17例,視物模糊10例,胸悶12例,心悸16例,氣促4例,煩躁不安20例,幻覺9例,惡心嘔吐11例,乏力10例,多汗9例,腹痛腹瀉6例,思維混亂8例,胡言亂語6例,言辭不清6例,口干20例,血壓上升2例,血壓下降7例,呼吸困難16例,抽搐1例,嗜睡2例,昏睡2例,大小便失禁1例,心前區(qū)疼痛5例,瀕死感3例,喉頭水腫4例,口唇紫紺3例,眼黑眼花7例,結膜充血3例,死亡0例,急性肺水腫4例,急性肝損傷2例。全身皮膚發(fā)紅5例。短暫意識喪失3例。手足舞動3例。
1.2.2 心電圖 竇性心動過速19例,ST-T改變12例,其中ST段壓低10例、抬高2例。室早8例,房早7例。
1.2.3 血常規(guī) 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升高18例
1.2.4 心肌酶 升高3例,其中心肌酶譜升高1例、動態(tài)演變1例。心肌特異性酶及蛋白升高1例
1.2.5 電解質(zhì) 血糖升高4例,血糖降低3例,血鉀降低5例,血鈉降低2例
1.3 治療 入院后立即給予吸氧、心電監(jiān)護、鎮(zhèn)靜、建立靜脈通道、靜注地塞米松10mg,必要時加大量或重復應用。肌注苯海拉明20mg。血壓低者快速輸注生理鹽水、低分子右旋糖酐擴容必要時應用血管活性藥,胸悶心電圖示ST-T改變者應用活血化瘀、擴張冠狀動脈藥,昏迷嘔吐者清理暢通呼吸道,必要時氣管插管。21例均給予納洛酮靜注、葛根素靜滴等,飲酒多者重復應用。嘔吐重者給止吐藥。一般治療均給予保護胃粘膜、保護心臟、保護肝臟、保護腎臟等處理。均于2。5~3.5小時內(nèi)穩(wěn)定。
1.4 轉(zhuǎn)歸 21例全部癥狀改善體征消失,心電圖正常,心肌酶正常。治愈出院。
2.1 雙硫侖樣反應發(fā)生機制
2.1.1 一些藥物含有與雙硫侖相同的結構,進入人體后具有與雙硫侖一樣的作用。
頭孢類藥物母核上7-氨基頭孢烷酸環(huán)3位上有甲硫四氮唑取代基,可與輔酶Ⅰ競爭乙醛脫氫酶的活性中心,阻滯乙醛氧化,飲酒后導致乙醇氧化代謝的中間產(chǎn)物乙醛大量蓄積,達正常的5~10倍。乙醛可與體內(nèi)蛋白質(zhì)、磷脂、核酸以共價鍵結合,使膜結構破壞、功能喪失,引起不適,2分鐘至4小時出現(xiàn)一系列血管運動性和神經(jīng)精神性癥狀[1],嚴重程度與藥量和酒量成正比。兒童、老年人、過敏體質(zhì)及心腦血管病患者癥狀明顯,肝腎功能低下者尤甚[2]。嚴重者血壓下降、心動過速及ST-T改變[3]
2.1.2 含硝基咪唑類的抗生素能抑制肝臟線粒體的乙醛脫氫酶。
2.1.3 不含甲硫四氮唑側鏈的抗生素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原因:其代謝產(chǎn)物產(chǎn)生類似物。
2.1.4 雙硫侖代謝產(chǎn)物二乙二硫氨基甲酸酯阻斷多巴胺-羥化酶的形成,造成腦多巴胺升高。
2.1.5 最近國外Wistar鼠實驗結論:甲硝唑、阿的平對乙醛脫氫酶并無抑制,也不增加乙醛濃度,卻能增加腦內(nèi)5-羥色胺;氯霉素和呋喃唑酮在抑制乙醛脫氫酶的同時也有此作用,從而造成5-羥色胺中毒綜合征。且可抑制單胺氧化酶導致大難類濃度升高造成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呼吸困難等癥。
2.1.6 乙醇可降糖并減慢降糖藥代謝?;请孱愡€能降低乙醇耐受性。從而導致一系列臨床癥狀。
2.2 據(jù)報道可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有:頭孢哌酮、頭孢三嗪 (頭孢曲松)、頭孢美嗪、頭孢噻肟鈉、頭孢甲肟、頭孢孟多、頭孢氨芐、頭孢克洛、頭孢磺啶、拉氧頭孢;頭孢唑啉頭孢拉定、頭孢米諾;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塞克硝唑;氯霉素、紅霉素、呋喃唑酮、灰黃霉素、酮康唑、灰黃霉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苯乙雙胍、胰島素;磺胺類;抗凝劑;水合氯醛、奧美拉唑、阿米替林。
2.3 可與上述藥物發(fā)生作用的情況:飲白酒、黃酒、啤酒、含酒精飲料、含酒精藿香正氣水、酒心巧克力、酒精擦浴及皮膚消毒、含酒精飲料、人參蜂皇漿、糖漿酊劑、氫化可的松注射液。
2.4 上述二者間隔時間7~10日內(nèi)可發(fā)生反應。
2.5 從發(fā)病看,臨床未見到皮膚蕁麻疹,且乙醇分子不具備抗原、半抗原特性,故非酒精過敏反應。而乙醛中毒表現(xiàn)為:皮膚黏膜結膜刺激等局部癥狀,頭痛、嗜睡、昏迷等全身癥狀。此外,還有心肝腎損害[4]。急性中毒呈現(xiàn)面青、心悸、血壓下降、急性肺水腫。本組21例患者有皮膚發(fā)紅、心悸、胸悶等乙醇中毒癥狀,面青、急性肺水腫少見,血壓下降可見,視物模糊、幻覺、四肢舞動等特異癥狀多見。故單以乙醛中毒恐難完美解釋臨床癥狀。而苯海拉明及地塞米松療效肯定,且臨床呼吸道梗阻癥狀者應用后癥狀改善明顯,似與神經(jīng)血管性水腫有關。血壓異常升降除嘔吐與興奮外,應與多巴胺及5-羥色胺釋放有關。心悸胸悶有ST-T改變而飲酒少者其發(fā)生與單胺類升高有關。臨床應關注冠脈供血、心律失常及血壓情況。本組治療療效肯定,值得借鑒。
[1]李培杰,焦海勝。靜脈滴注頭孢哌酮鈉并飲酒所致雙硫醒樣反應的臨床觀察[J].臨床薈萃,2002,12(3):134.
[2]李輝。雙硫醒反應60例急診搶救體會[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4,24(3):22.
[3]史鳳閣,聶維南。頭孢哌酮鈉治療期間飲酒致雙硫侖樣反應2例[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1,3(3):200.
[4]青島醫(yī)學院。乙醛中毒。急性中毒 [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6: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