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明 汪海洲 王國耀
(武進中醫(yī)醫(yī)院急診科,江蘇 常州 213161)
老年急腹癥是指60歲以上老年的急腹癥[1]。隨著社會進步和醫(yī)療條件的完善,全球人口正在進入老齡化時代,老年急腹癥發(fā)病率不斷增加,可占同時期急腹癥總數(shù)的29.8%[2]。老年急腹癥患者呈增長趨勢。外科急腹癥以突發(fā)腹痛為其特點,而腹痛劇烈,變化急劇,短時間內病情加重。甚至早期呈現(xiàn)休克癥狀,任何診斷上的錯誤延誤、治療時機或處理上的不當,均可導致不良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現(xiàn)就治療體會報道如下。
68例老年急腹癥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2例。60~69歲53例,70~79歲11例,80歲以上4例,最高87歲,平均69歲。其中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24例,急性闌尾炎22例,胃十二指腸穿孔10例(潰瘍8例,腫瘤2例),急性腸梗阻8例(腹外疝嵌頓1例,粘連性5例,腸道腫瘤2例),急性胰腺炎4例(水腫型2例,出血壞死型2例)。合并癥:高血壓病39例,慢支肺氣腫、肺心病6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5例,慢性腎功能不全1例。
詢問病史是診斷急腹癥病情和病因的開始,老年患者往往患有多種慢性病,一旦發(fā)生急腹癥,在敘述病史的描述,家屬代訴亦難十分確切,唯有耐心細致而有目的地進行,待體格檢查和常規(guī)化驗以后,根據(jù)需要再作進一步深入的詢問。
有52例行手術治療,其中急癥手術36例,非手術治療16例,術后并發(fā)心肺功能不全9例,多臟器功能衰竭1例,切口裂開3例,治愈63例,術后化療4例,死亡1例。
3.1 老年急腹癥有其獨特的病理生理特點[3]
①反應能力差:老年患者由于各系統(tǒng)功能衰退對疼痛反應遲鈍,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癥狀及體征也不能真實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發(fā)生腹膜炎不一定出現(xiàn)典型的腹膜刺激癥。②合并癥多,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腦血管及呼吸道疾病,這些合并癥的存在降低了老年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加手術風險。③病情進展快,病死率高,老年患者免疫功能衰退,機體代償能力低下,對疾病的應激能力差,易使急腹癥在短時間內發(fā)生急劇變化,如得不到及時救治,會迅速發(fā)生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進而導致死亡。
3.2 老年外科急腹癥早期診斷問題
首先要確定是否為外科急腹癥,其次要確定急腹癥的性質,是否需要剖腹探查,老年外科急腹癥診斷的意義在于把握剖腹探查的時機,而不是一味追求術前確診而延誤手術時機。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資料有助于快速診斷,其中診斷性腹腔穿刺或灌洗在診斷急腹癥的陽性率可達60%以上,X線檢查陽性可以確診消化道穿孔或破裂、腸梗阻、膽結石和泌尿系結石等疾病,B超對肝、膽、脾、胰、腎及腹腔內積液或腫塊的診斷,具有許多獨到之處。腹部CT及腹部MRI等新的方法使急腹癥的診斷和治療得到顯著提高。
3.3 老年急腹癥有手術指癥且只要無絕對禁忌證都應積極盡早手術。對并發(fā)感染性休克先予抗休克治療后再手術。手術力求簡單有效,搶救生命為主,如腫瘤性腸梗阻不具備腸切除條件可先予腸造瘺。術后抗生素選擇應足量有效,對肝腎功能損害輕。術中盡可能采樣做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術后及時更換抗生素。術后加強管理,動態(tài)監(jiān)測各器官功能,控制液體量,避免心臟負荷過大。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感染。注意尿量、血糖變化。老年人因體質差,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慢,禁食時間長,要加強支持治療,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平衡,促進早日康復。
[1]顧倬云.老年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1-330.
[2]車震,艾建繁,袁勇元.老年人急腹癥445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7):1338.
[3]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51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