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文
(重慶市涪陵中心醫(yī)院,重慶 408000)
熱毒是感染性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祖國醫(yī)學認為,凡以清解里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清熱藥,其性質均屬寒性或涼性,主要用于熱癥。熱癥是疾病病理過程中的綜合性反應之一。清熱類藥物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熱、抗炎、解毒、調節(jié)機體功能活動等,呈現廣泛的藥理作用?,F就其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分述如下。
清熱藥對多種細菌、病毒、真菌、螺旋體、原蟲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體外試驗研究表明,黃芩、黃連、大青葉、板藍根、金銀花、連翹等對多種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有抑制作用,黃連、黃柏對結核桿菌、鉤端螺旋體有較好的抑制作用;苦參、龍膽草、金銀花、連翹、青黛、魚腥草等能抗多種皮膚真菌。黃芩水煎液對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為臨床有效治療細菌生物膜感染提供了理論基礎[1]。連翹中的異連翹酯苷和連翹酯苷均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尤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SA)的抑制作用比四環(huán)素還強,是連翹中極有前景的植物抗菌活性成分[2]。目前已知的抗菌有效成分有小檗堿(黃連、黃柏)、黃芩素、黃芩苷(黃芩)、綠原酸、異綠原酸(金銀花)、秦皮乙素(秦皮)、苦參堿(苦參、山豆根)、連翹酯苷(連翹)、色胺酮(板藍根、青黛)、葵酰乙醛(魚腥草)等。清熱藥的抗菌譜較廣。有人把清熱作用與抗菌作用等同起來,其實清熱作用是一種綜合性作用,包括抗菌、抗病毒、抗炎、免疫調節(jié)等;而抗生素是單一的抗病原體,沒有綜合性作用。目前大量的研究發(fā)現,還沒有哪味清熱藥像西藥抗生素那樣具有很強的體內抗菌活性,盡管許多清熱類藥物體外試驗抗菌作用不強,但其在臨床應用中對許多感染性疾病有顯著的療效[3]。
清熱藥的抗病毒作用也很顯著,金銀花、連翹、黃芩等能抑制流感病毒;大青葉、連翹、板藍根對脊髓灰質炎病毒、輪狀病毒有較強作用;除此之外,大青葉、板藍根還有抗流行性乙腦病毒、腦炎病毒等作用[4]。
在感染性疾病中,微生物毒素是引起嚴重炎癥級聯反應和膿毒癥發(fā)生、組織損害的重要因素,許多清熱藥具有抗細菌內毒素作用,可通過激活免疫系統(tǒng)提高機體對內毒素的耐受能力。其拮抗方式主要是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兩種,直接作用表現為降解內毒素,拮抗外毒素;間接作用表現為降低細菌毒力,使其內毒素產生減少。用清熱藥治療微生物感染,常可見到毒血癥狀迅速改善,臨床癥狀減輕。丹皮、知母、黃連等在無抑菌作用的濃度時就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的形成,使細菌的毒力減弱,從而減輕對組織的損害[3]。
熱癥的主要表現為急性炎癥,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理過程屬熱癥的范疇,許多清熱藥對控制炎癥有一定作用。如連翹水煎液、大孔樹脂吸附物和連翹多酚對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腫脹炎癥模型均有顯著抑制作用[5]。近年來還發(fā)現,連翹甲醇提取物有明顯的抗炎活性,且發(fā)現牛蒡苷元是連翹果實的一個主要活性中介物質,具有顯著的抗炎和止痛作用,在急性炎癥動物模型中,它可抑制毛細管通透性增加、補充發(fā)炎組織中的白血球。大青葉、板藍根對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均有抑制作用[6-7]。對伴有變態(tài)反應的炎性病癥,黃芩有較好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此類藥物治療急慢性炎癥,常取得很好的療效。
溫熱病的主要癥狀是發(fā)熱,而多數清熱藥有明顯的緩解或解除發(fā)熱的作用,在多項發(fā)熱模型中均顯示出較強的解熱作用。板藍根含片能降低傷寒、副傷寒三聯菌苗所致家兔體溫升高[8]。以細菌內毒素為熱原,發(fā)現板藍根F022部位對細菌內毒素所致家兔發(fā)熱模型有良好的解熱作用[9]。李敬等[10]研究黃芩苷的抗內毒素作用顯示,0.833 g/mL黃芩苷可使4EU內毒素降解為0.546EU,對內毒素破壞率為87.45%;0.5%黃芩苷溶液可顯著降低由內毒素引起的家兔體溫升高,相同劑量的黃芩苷可使脂多糖引起的小鼠死亡率從70.0%降為10.0%;黃芩中的黃芩苷可抑制脂多糖致小鼠血清中腫瘤壞死因子(TNF)和一氧化氮(NO)的過度釋放,抑制炎性介質的反應,其抑制率呈劑量依賴性。說明這些清熱藥在解熱和抗炎性遞質釋放中有顯著的作用。
在巨噬細胞吞噬功能試驗和測定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試驗中,評價板藍根及其不同化學部位的免疫調節(jié)活性。結果表明,板藍根乙醇及其正丁醇提取部位,能夠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提高小鼠血清中溶菌酶的量,具有較強地增加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作用[11]。金銀花、穿心蓮等也能增強白細胞和網狀內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魚腥草能提高機體的溶菌酶和備解素水平,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有提高及改善細胞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董淑霞等[12]用復方雙花片(金銀花、連翹、穿心蓮、板藍根)治療慢性咽炎??傆行蕿?7.8%。慢性咽炎屬中醫(yī)喉痹范疇,多因風熱毒邪所致,常見有咽癢、咽燒灼感、咽干燥感以及咽喉紅、腫、熱、痛等癥狀?,F代醫(yī)學認為,其多因細菌、病毒感染,有時可由多種細菌混合感染所致,人體免疫功能低下及微循環(huán)障礙等與其發(fā)生有一定關系。臨床上多以抗生素治療,但抗生素對病毒無效,還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復方雙花片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涼血利咽、清利咽喉、抗菌、抗炎、抗病毒的功效,可減少使用抗生素所致副作用。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是屬中醫(yī)風溫肺熱病的范疇,為一種急性外感熱病。劉素香[13]用清熱化痰口服液(敗醬草、魚腥草、知母、款冬花、浙貝、葶藶子、連翹等)與西藥聯合對癥抗炎治療肺炎41例,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5.1%,對照組為77.5%,治療組在體征癥狀改善及肺部炎癥控制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常見的病原菌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非典型病原體。長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會誘導細菌變異及耐藥菌株的產生,給臨床治療帶來困難?,F代藥理研究表明,敗醬草、魚腥草、連翹等具有抑菌、抗病毒、解熱作用。清熱化痰口服液與西藥聯合應用治療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在解熱、改善臨床癥狀和肺部炎癥吸收方面,療效均優(yōu)于對照組單純的西藥治療;同時還可減少抗生素的使用、縮短病程。另外,劉曉冬等[14]對痰熱清和清開靈注射液在治療重癥肺炎過程中的輔助作用進行比較觀察,結果大部分患者癥狀于72 h內有所緩解和改善,但痰熱清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短于清開靈組,說明痰熱清癥狀緩解和改善優(yōu)于清開靈。
西醫(yī)認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和咽喉部急性炎癥的概稱,主要為病毒感染(80%左右),常見的是鼻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合胞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少數是細菌感染(20%左右),多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等;臨床分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皰疹性咽峽炎、咽結膜炎、細菌性咽-扁桃體炎5種類型。中醫(yī)辨證,其屬“感冒”“外感發(fā)熱”“咳嗽”“爛乳蛾”等范疇。薛蓉等[15]采用銀翹桑菊飲(銀花、連翹、桑葉、菊花、黃芩、桔梗、批把葉、牛旁子、薄荷、蘆根、竹葉、甘草)治療上呼吸道感染120例,屬細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對照組單用抗病毒或抗生素藥物,6 d為一個療程;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4.2%,對照組為78.2%,治療組在改善臨床癥狀體征和有效率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銀翹桑菊飲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改善臨床癥狀和體征的功效。穿心蓮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等作用。陳春寶等[16]用注射用炎琥寧(穿心蓮提取的有效成分)治療兒童上呼吸道感染110例,可使癥狀、體征較快地改善,患兒發(fā)熱的持續(xù)時間明顯縮短,在降溫同時咽痛、咳嗽等癥狀隨之消失,與對照組比較,療效顯著,治愈率高,無耐藥現象,副作用少,是一種較理想的抗病毒藥物。
陳恩軍等[17]觀察了清熱解毒類中藥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采用熱毒寧注射液(青蒿、金銀花、梔子)治療帶狀皰疹58例;取熱毒寧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療程5~7 d。疼痛劇烈者適當加服非甾體類藥物如消炎痛等,局部使用爐甘石洗劑外用。結果總有效率為96.6%,提示熱毒寧治療帶狀皰疹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劉久法等[18]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采用清熱解毒為主治療,方藥組成為魚腥草、白術、木香、延胡索、厚撲、萊菔子、黃芩、黃連、丹參、陳皮、甘草、當歸、生大黃,每日1劑,水煎服,4周為1療程,對照組給予果膠鉍為基礎的“三聯療法”,果膠鉍150 mg/次、每日3次、空腹口服,阿莫西林500 mg/次、每日3次,甲硝唑200 mg/次、每日3次、連服14 d,然后單獨服果膠鉍14 d為1個療程。結果治療組 57例中痊愈 49例(85.96%),好轉 8例(14.04%);對照組 55 例中,痊愈 38 例(69.09%),好轉 15 例(27.27%),無效 2 例(3.64%)。兩組結果有顯著性差異(P<0.01)。經臨床應用觀察以清熱解毒為主、輔以理氣活血、行氣導滯止痛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療效優(yōu)于含鉍劑的“三聯療法”,其臨床治愈率、幽門螺旋桿菌清除(轉陰)率均較高,未發(fā)現明顯的藥物副反應。
清熱類中藥在治療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不同于西藥的一些特點和優(yōu)勢,中藥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較小,資源豐富,價格低廉;在抗菌、抗病毒的同時,許多還兼有解熱、抗炎作用;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阻止細菌、病毒進入細胞組織;作用于多靶點發(fā)揮多重效應等綜合功效,以清除體內病原體為目的,因多重效應作用而無耐藥性產生;能改善機體整體狀態(tài),特別是能調動機體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來增強抗感染能力;能降解或中和細菌內毒素,降低細菌毒力,減輕對組織器官的損害。因此,清熱類中藥在感染性疾病防治方面具有廣泛的作用和優(yōu)越性,顯示了廣闊的研究和應用前景。
[1]謝林利,周 密,陳勇川,等,黃芩苷、黃芩素抑制銅綠假單胞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J].中國藥房,2010,21(39):3651.
[2]曲歡歡.連翹化學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大學,2008.
[3]佟志剛,王凱軍,于濱偉.清熱類中草藥藥理作用的論述[J].黑龍江醫(yī)藥,2005,3(18):204.
[4]蔣成全.中藥抗病毒作用及其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15):8.
[5]胡竟一,雷 玲,余 悅,等.連翹的抗炎解熱作用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7,23(3):52.
[6]吳啟南,王立新,蔣小文,等.大青葉中有機酸藥理作用研究[J].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24(3):188.
[7]方建國,湯 杰,施春陽,等.板蘭根抑菌抗炎活性部位的評價[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3,23(6):328.
[8]包翠屏,陳百泉,許啟泰.板藍根含片的解熱鎮(zhèn)痛及抗炎作用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板),2003,22(3):25-27.
[9]林愛華,方淑賢,方建國,等.板藍根F022部位抗內毒素活性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2,27(6):439-441.
[10]李 敬,劉云海,陳 新,等.黃芩中黃芩苷的抗內毒素作用[J].醫(yī)藥導報,2006,25(12):1237.
[11]方建國,劉云海,王文清,等.板藍根清熱解毒實質研究[J].中草藥,2008,39(3):324.
[12]董淑霞,侯金霞,鄧蘇平.復方雙花片治療慢性咽炎90例[J].陜西中醫(yī),2007,28(5):561.
[13]劉素香.清熱化痰口服液治療肺炎41例[J].陜西中醫(yī),2008,29(4):393.
[14]劉曉冬,曹慧玲.痰熱清與清開靈輔助治療重癥肺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房,2010,21(3):254.
[15]薛 蓉,李明珠.銀翹桑菊飲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0例[J].中外健康文摘,2008,5(3):133.
[16]陳春寶,宋自強,王 敏,等.注射用炎琥寧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0例療效觀察[J].中國藥房,2010,21(3):264.
[17]陳恩軍,龔 磊.熱毒寧治療帶狀皰疹58例[J].陜西中醫(yī),2007,28(4):453.
[18]劉久法,羅曉莎.清熱解毒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糜爛性胃炎57例[J].湖南中醫(yī)雜志,2005,2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