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富王文俊
(1昭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云南 昭通 657000;2云南永孜堂制藥有限公司)
制備維生素C片不同處方設計的比較
李正富1王文俊2
(1昭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云南 昭通 657000;2云南永孜堂制藥有限公司)
目的:比較制備維生素C的三種不同處方設計,評價不同的制備方法的優(yōu)缺點,以獲得更佳的制備處方及高品質的維生素C片。方法:以維生素C片的外觀,溶液的顏色及半成品顆粒的外觀、流動性、粒徑分布,成品的崩解時限、含量測定為指標,評價無水乙醇制濕顆粒處方、淀粉漿制濕顆粒處方、稀乙醇制濕顆粒處方三種方法制得維生素C片的優(yōu)劣。結果:以無水乙醇為濕潤劑的處方設計成品質量穩(wěn)定,顏色好,但輔料要求高,生產成本高;以稀乙醇為濕潤劑的處方設計成品質量穩(wěn)定,外觀顏色較好;以淀粉漿為濕潤劑的處方設計成品質量穩(wěn)定較差,外觀偶見色斑、顏色易變黃。結論:以稀乙醇法的處方設計質量穩(wěn)定、經濟合理。
維生素C片;稀乙醇制備法;質量穩(wěn)定;生產成本
維生素 C 化學名 L(+)-蘇阿糖 2,3,4,5,6-五羥基-2-乙烯酸-4-內酯,又名,抗壞血酸,結構為:
本品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味酸;久置色漸變微黃;易溶于水,略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和乙醚;水溶液顯酸性反應。
維生素C的連二烯醇結構具有很強的還原性,易被空氣氧化,光熱、堿和金屬離子等因素可加速其反應??箟难岬臐耦w粒遇金屬(如銅、鐵),不僅可促進抗壞血酸的氧化作用,而且易引起變色,如鐵離子與抗壞血酸的濕顆粒接觸,常使片面出現(xiàn)暗紅色或黃色斑點,成品呈黃色的原因可能由于維生素C自身氧化水解生成糠醛,糠醛在空氣中繼續(xù)聚合而呈黃色。維生素C在干燥,隔絕空氣的狀況下,性質較為穩(wěn)定,但在制劑生產中不可避免要受濕和與空氣、光熱、金屬離子接觸,因而選擇合適的濕潤劑對維生素C的穩(wěn)定性及成品外觀是否“花片”顯得尤為重要。
高速剪切制粒機(上海天祥);35沖旋轉式壓片機(上海天祥);721分光光度計(上海精密儀器有限公司);智能崩解儀ZB-1D(天津大學精密儀器廠);維生素C(山東新華);淀粉、糊精(四川遂寧藥用輔料有限公司);乙醇(95%,分析純,洛陽市化學試劑廠);酒石酸(分析純,洛陽市化學試劑廠);硬脂酸鎂(貴州遵義化工廠);滑石粉(桂林藥用滑石粉廠)。
原料與用量見表1。
表1 無水乙醇制濕顆粒原料與用量
制法:前三種組分以5%的乙基纖維素乙醇溶液(無水乙醇溶解),和無水乙醇制成適宜的濕顆粒,過80目不銹鋼篩網,空調房間中室溫下干燥,過20目不銹鋼篩整粒,加入余下的組分,混合均勻,用1/4口寸平沖壓片,20片重量為 0.39 g(片 1)。
本法是以無水乙醇作濕潤劑,在低溫下干燥,避開了維生素C對濕熱敏感的特性。選用乳糖、乙基纖維素作黏合劑,無吸濕性,可壓性好,性質穩(wěn)定,但使用輔料昂貴,生產成本較高。
原料與用量見表2。
表2 稀乙醇制濕顆粒原料與用量
制法:如壓制25 mg規(guī)格者,取上列方量的1/4,50 mg規(guī)格者則將處方量減半。將抗壞血酸、淀粉、糊精置不銹鋼高速剪切制粒機中,設置攪拌漿速度為300 r/m in,混勻,另將酒石酸溶于50%乙醇中,一次加入抗壞血酸的混合粉末中,混合均勻;設置制粒刀速度為150 r/min制粒。置熱風循環(huán)干燥箱中干燥,開始時溫度不超過60℃,將近干燥溫度可升至70℃以下,以加速干燥,但溫度不宜過高,以免變色,干粒通過20目篩,加入硬脂酸鎂拌和,即可壓片,得維生素C片(片2)。
用料與用量見表3。
制法:以0.2~0.3 kg淀粉漿配制成10%~15%淀粉漿,將維生素C、淀粉、微晶纖維素、糊精以淀粉漿潤濕,用濕法制粒機制粒,先干混3~8 min,轉速300 r/m in,加入濕潤劑再濕混3~5 m in,轉速1.50 r/m in,啟動切藥裝置1.5~2 m in/料,濕顆粒置熱風循環(huán)烘箱中干燥,溫度為45~65℃,干顆粒用快速整粒機整粒(18目);置V型混合機中,加入滑石粉和硬脂酸鎂,用淺平沖直徑為7 mm壓片,即得片3。
表3 淀粉漿制濕顆粒用料與用量
通過測定休止角來考察顆粒的流動性。休止角的測定采用固定漏斗法,將2只漏斗串聯(lián)并固定于水平放置的坐標紙3 cm的高度處,將顆粒分別沿漏斗壁倒入最上面的漏斗,直到最下面的漏斗形成的藥粉圓錐尖端接觸到漏斗口為止,由座標紙測出圓錐底部的直徑計算出休止角,分別取3次平均值。
用孔徑為 960 μm(20目),450 μm(40目),300 μm(60目)工業(yè)篩篩析顆粒的分布,取3次平均值。將100 g顆粒放置在標準篩的最上層,置振蕩器上以800 r/min振蕩5 min,分別取960μm以上,960~450μm和300μm以下顆粒稱重,計算不同大小顆粒的百分比。
吸濕性是反應片劑質量穩(wěn)定性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已恒重的扁形稱量瓶(不要瓶蓋)底部放入厚約2 mm,準確稱重后置于25℃,RH 75%的條件下,定時稱重,計算得25℃、RH 75%的吸濕百分率。
吸濕百分率=(吸濕后顆粒重-吸濕前顆粒重)/吸濕前顆粒重×100%
片劑外觀應完整光潔、色澤均勻,無雜斑,無異物,分別取片1、片2、片3各20片在白色A3打印紙上觀察。
崩解度檢查采用吊藍法,使6根底部鑲有篩網(直徑2 mm)的玻璃管,上下往復通過37℃的水,每個玻璃管中的每個藥片應在1.5 m in中內全部通過篩網。
硬度檢查采用孟山都硬度計法,將藥片立于兩個壓片之間,沿直徑方向徐徐加壓,剛剛破碎時的壓力即為該片劑的硬度。
脆碎度檢查采用羅氏脆碎儀法,使藥片在一個旋轉的鼓中互相碰撞和摩擦,經一定時間(一般為4分鐘)后檢查片劑的碎裂情況。
取本品的細粉適量 (相當于維生素C 1.0 g)加水20 m L,振蕩使維生素C溶解,濾過,濾液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在440 nm的波長處測定吸光度。
取本品20片,精密稱定,研細,精密稱取適量(約相當于維生素C 0.2 g),置100 m L量瓶中,加新沸過的冷水100 m L與稀醋酸10 m L的混合液適量,振蕩使維生素C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經干燥濾紙迅速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50 m L,加淀粉指示液1 m L,用碘滴定液(0.05 mol/L)滴定,至溶液顯藍色并持續(xù)30秒種不褪。每1 m L碘滴定液(0.05 mol/L)相當于8.806 mg的C6H8O6。
經流動性考察可知,處方一制得顆粒的休止角為(32.5+0.22)o,處方二制得顆粒的休止角為(38.6±0.38)o,處方三制得的顆粒的休止角為(35.3+0.29)o。
結果顯示,處方一、處方三的休止角小于處方二,表明其流動性較處方二好,這與處方中加入微晶纖維素有關,但處方二制得的顆粒流動性也能滿足壓片時填充料的要求,制得片劑的重量差異也在規(guī)定范圍內。因處方二省去了微晶纖維素用較低廉的淀粉、糊精替代,既能滿足質量要求又降低了生產成本。
從粒徑分布范圍來看大于960μm的大顆粒以處方二較多,小于300μm的小顆粒以處方三較多;介于300~960μm之間的中等顆粒處方一為88.66%,處方二為76.39%,處方三為84.45%。表明三處方粒徑分布相差不大,均能滿足壓片需要。
因本品收濕后易變質,因此有必要比較其吸濕性。考察三種顆粒60 h內不同時間段的吸濕百分率及吸濕趨勢,見圖1。
圖1 三處方半成品(顆粒)吸濕性曲線
由曲線得知三處方所得顆粒吸濕性沒有顯著性差異。
三處方成品外觀均完整光潔,但處方三偶見色斑,顏色微顯淡黃色,這與使用淀粉漿為濕潤劑而未使用絡合劑酒石酸有關,這樣處方二的優(yōu)勢凸顯。處方二使用稀乙醇做濕潤劑使得物料受濕時間縮短,又在處方中加入少量防止抗壞血酸變色的酒石酸;其原理是因為酒石酸能與金屬離子等形成絡合物,以避免金屬離子與抗壞血酸作用而發(fā)生變色反應,因此得到了更為圓滿的外觀質量。
經采用吊藍法測定兩處方維生素C片的崩解時限,處方一為2.5分鐘,處方二為3.5分鐘,處方三為3分鐘,均在合格范圍內。
硬度:處方一為36.5 N,處方二為32.4 N,處方三為31.6 N,均為合格。
脆碎度:處方一失重為0.45%,處方二失重為0.65%,處方三失重為0.71%,均為滿意。
用分光光度法測定兩處方在440 nm的波長處吸光度,處方一為 0.018,處方二為0.026,處方三為0.039,表明處方三有變色的趨向。
根據2005版《中國藥典》二部含量測定方法,測定處方一成品的含量為標示量的102.70%,處方二為101.8%,處方三為101.40%,均在合格范圍內。
通過以上對比可知,采用稀乙醇加絡合劑的方法制備維生素C片能得到更好的外觀質量及降低生產成本,能有效地防止抗壞血酸氧化變色而產生的片劑外觀出現(xiàn)花斑(色斑)和顏色變化的趨勢。
[1]屠錫德,張鈞壽,朱家璧.藥劑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732.
[2]顧學裘.藥物制劑注解[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432.
[3]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執(zhí)業(yè)藥師資格認證中心.國家執(zhí)業(yè)藥師資格考試應拭指南《藥學專業(yè)知識(二)》[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29-64.
[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2005年版[S].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二部正文669-670,附錄5-6.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Designs of Prescriptions of Vitam in C in Preparation
Li Zhengfu1,Wang Wenjun2(1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tong,Yunnan Zhaotong 657000,China;2 Yong Zi Tang Pharmaceutical Co.Ltd)
Objective:The comparison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Vitamin C produced and designed by different prescriptions so as to obtain better prescription and high quality of Vitamin C.Methods:To evaluate three prescriptions of Vitam in C in preparation by the follow ing indicators:appearance of the product,the color of grains,appearance of sem i-finished product,mobility,grain distribution,disintegration time and content test.Results:The prescription with absolute ethyl alcohol as amoisturizer proved to be good in stable quality and nice color,but with a high cost of production since high quality of auxiliary materials is needed.The prescription with homeopathic alcohol as amoisturizer proved to be good in both quality and color.The prescription with starch paste as amoisturizer proved to be poor in stability of quality and colors.Conclusion:The prescription designed with homeopathic alcohol proved better quality with reasonable cost.
Vitam in C;Homeopathic A lcohol;Stable Quality;Production Cost
李正富,男,主管藥師。研究方向:醫(yī)院藥學。E-mail:5343203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