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d,而每天病人補液的時間要>12 h。在輸液期間,病人因翻身、進食、如廁等"/>
吳繼萍,孫 杰,黃 鳳
目前病人外科手術后靜脈輸液療程一般要>7 d,而每天病人補液的時間要>12 h。在輸液期間,病人因翻身、進食、如廁等活動所造成的輸液外滲每日達25%以上。臨床上為了確保病人補液時不滲出,一般采用紙盒固定,但這種固定的方法既不舒服又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為此,我們通過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制作了輸液固定座,臨床效果較好?,F(xiàn)介紹如下。
本實用新型輸液固定座為手掌大小的軟枕式固定座:底座為橢圓形棉布布袋12.5 cm×8.5 cm,布袋內(nèi)有棉花或海綿等柔軟材料充填;布袋開口處用細繩緊扎;布袋兩側(cè)距開口處4.5 cm分別縫有2條膠帶,將輸液部位固定于固定座上。
將輸液用固定坐墊于病人掌心或腕關節(jié)、指關節(jié)處,然后用膠帶再將輸液部位固定于固定座上。
2007年12月-2008年4月收集了臨床補液病人70例,隨機分為輸液用固定座組與紙盒固定組,每組35例,病人臨床資料見表1。其中1組病人輸液時采用新型的輸液固定座,1組病人采用紙盒固定,比較病人輸液滲出情況和病人舒適度情況,見表2。
本實用新型輸液用固定座,材質(zhì)柔軟,小巧輕便,制作簡易,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舒適,與傳統(tǒng)臨床的紙盒固定相比,可重復利用,病人感覺較前者柔軟,外形美觀,固定方便。在使用過程中還可吸收病人掌心中的汗液,增加病人的舒適感。如有體液污染可拆開清洗,內(nèi)膽也可隨時更換,減少資源浪費,利于環(huán)保。它適用于長時間進行靜脈輸液的病人,尤其是四肢小關節(jié)處的輸液病人。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可提高護理質(zhì)量,減輕病人痛苦,減少滲出和并發(fā)癥,減輕護士工作量,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病人舒適性和病人滿意度,得到同行、專家、社會認可。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 例
表2 兩組病人滲出與舒適的比較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