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億,王玉華,姜長林
鹽酸文拉法辛在慢性疼痛治療中的應(yīng)用
鄭億1a,王玉華1a,姜長林1b
目的觀察鹽酸文拉法辛治療慢性疼痛的臨床療效。方法慢性疼痛中具有抑郁癥狀的患者90例分為兩組,每組45例。Ⅰ組:曲馬多緩釋劑100 mg,每日2次;Ⅱ組:曲馬多緩釋劑100 mg,每日2次,鹽酸文拉法辛 75 mg,每日1次。4周后記錄Zung氏抑郁評分(SDS)和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結(jié)果治療后組內(nèi)和組間的SDS、VAS值均有顯著性差異。結(jié)論鹽酸文拉法辛可增加鎮(zhèn)痛藥物療效。
慢性疼痛;抑郁;鹽酸文拉法辛
慢性疼痛患者常反復(fù)就診,而醫(yī)生往往只關(guān)注其疼痛主訴,而忽略了其情感障礙,致療效不佳。現(xiàn)就180例慢性疼痛患者經(jīng)過篩選后,對并發(fā)抑郁[1]癥狀90例,在治療慢性疼痛的同時,伍用抗抑郁藥物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在疼痛門診通過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對180例慢性疼痛患者予以評估。以SDS≥50定為抑郁狀態(tài),篩選出90例伴抑郁癥狀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50例;年齡35~45歲,平均(40.27±3.81)歲;頭面痛12例,腰骶痛 45例,腰背痛 21例,四肢痛12例;發(fā)作性疼痛56例,持續(xù)性疼痛34例。疼痛評定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90例疼痛評分均大于5分。病程2~6年,平均(38±8.2)個月。此前均采用過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均無精神病史及器質(zhì)性疾病史。
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5例。Ⅰ組為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27例(60%);年齡37~44歲,平均(39.6±2.1)歲;予曲馬多緩釋劑100 mg,每日2次;Ⅱ組為治療組,男性 22例,女性 23例;年齡 35~45歲,平均(41.32±5.8)歲;予曲馬多緩釋劑100 mg,每日2次,鹽酸文拉法辛75 mg,每日1次。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VAS評分無顯著性差異。兩組連服 4周。記錄SDS、VAS評分,并觀察副作用癥狀。
全部資料均采用SSPS 11.5軟件進行t檢驗。
治療前SDS、VAS兩組間無顯著性差異。治療后兩組患者的SDS、VAS均明顯下降(P<0.01);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有口干、便秘、嗜睡和胃腸道反應(yīng),均能耐受,不需要處理。
表 1 兩組治療前后 SDS、VAS的改變
據(jù)統(tǒng)計,在慢性疼痛患者中高達67%的患者有心理異常,其中人格障礙占31%~59%[1-2]。米景龍等認為,抑郁是疼痛體驗的直接后果或固有的一部分,疼痛與抑郁存在著共同的致病基礎(chǔ),兩者在生物學(xué)的相似性包括血清及尿中褪黑素水平低,腦脊液中5-羥吲哚乙酸(5-HIAA)低,血小板單胺氧化酶低,丙咪嗪受體結(jié)合能力下降等[3]。研究發(fā)現(xiàn),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可能對抑郁和慢性疼痛產(chǎn)生最大程度的緩解,抑郁癥的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功能下降學(xué)說在慢性疼痛的發(fā)病機制中可能均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抗抑郁治療在慢性疼痛治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4-5]。目前慢性疼痛最常用的抗抑郁藥是高選擇性的5-羥色胺或/和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NE)再攝取抑制劑等,除了抗抑郁、抗焦慮、調(diào)整晝夜節(jié)律改善睡眠、改善認知作用外,其鎮(zhèn)痛作用起效遠早于抗抑郁作用[6]。
文拉法辛及其主要活性代謝產(chǎn)物O-去甲基文拉法辛(ODV)是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的強抑制劑,并且對多巴胺的再攝取亦有輕微的抑制作用??梢愿纳朴幸钟舭Y狀患者的情緒,且副作用較輕。動物實驗顯示,文拉法辛對醋酸、啤酒酵母、光熱刺激所致的小鼠或大鼠疼痛模型有鎮(zhèn)痛作用。我們在臨床治療中發(fā)現(xiàn),鹽酸文拉法辛與曲馬多緩釋劑合用治療慢性疼痛4周后,在疼痛緩解的同時,抑郁評分也有隨之下降,支持慢性疼痛與抑郁之間有直接或間接的關(guān)系[7]。
本組慢性疼痛患者抑郁評分較低,屬于輕中度抑郁,故抗抑郁藥物的劑量較小。一些患者對使用抗抑郁藥物配合治療慢性疼痛不理解,對用藥時間一定要超過2周不理解,對其催眠效果遠不如安定類藥物不理解,經(jīng)解釋說明,可提高其用藥的依從性。
[1]白克鎮(zhèn),楊虎全,黃祖芳,等.慢性疼痛與情緒障礙及其干預(yù)治療效應(yīng)[J].中國臨床康復(fù)雜志,2006,10(6):190-192.
[2]王東明,張潤榮.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狀況[J].臨床精神醫(yī)學(xué)雜志,2001,11(9):197.
[3]米景龍,于法彥,張霞.帕羅西汀與硫必利治療伴情緒障礙的偏頭痛68例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6,9(6):51-52.
[4]孫琳,劉慧.抗抑郁藥在慢性疼痛中的應(yīng)用[J].華西醫(yī)學(xué),2008,23(2):422-423.
[5]Briley M.New hope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symptoms in depression[J].Curr Opin Investig Drugs,2003,4(1):42-45.
[6]Fishbain DA.Approaches to treatment decisions for psychiatric comorbidity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hronic pain patient[J].Med Clin North Am,1999,83:737-760.
[7]金燕,張達治,劉成仙.抗抑郁藥物的臨床應(yīng)用評價[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05,11(1):47-48.
R441.1
B
1006-9771(2011)01-0085-02
[本文著錄格式]鄭億,王玉華,姜長林.鹽酸文拉法辛在慢性疼痛治療中的應(yīng)用[J].中國康復(fù)理論與實踐,2011,17(1):85—86.
1.大慶市油田總醫(yī)院,a.藥學(xué)部;b.疼痛門診,黑龍江大慶市 163001。作者簡介:鄭億(1976-),男,山西左云縣人,副主任醫(yī)師,主要研究方向:藥物的臨床應(yīng)用及藥理、藥效學(xué)研究。
2010-07-15
2010-11-05)
·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