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艷, 陳冬梅
(南通市中醫(yī)院,江蘇南通226001)
近年來,慢性盆腔炎的發(fā)病率居高不下,且有上升的趨勢[1],而盆腔炎癥造成的輸卵管組織結構的破壞,局部防御機能減退,在高危因素影響下可再次感染導致盆腔炎反復發(fā)作[2],是當前臨床上最常見的比較棘手的現象。筆者自2004年至2006年間,對慢性盆腔炎患者在規(guī)范治療癥狀控制后,予補中益氣丸預防其復發(fā),取得較好效果。
1.1 一般資料 將所有來自于南通市中醫(yī)院婦科的115例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62例,年齡在23~48歲,其中有急性盆腔炎病史者21例,有反復發(fā)作病史者47例;病程最短者3個月,最長者8年。對照組53例,年齡在22~49歲;有急性盆腔炎病史者19例,有反復發(fā)作病史者36例;病程最短者2.5個月,最長者8年。兩組年齡、病情輕重程度及病程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診斷依據 慢性盆腔炎復發(fā)的診斷參照《中國PID診治規(guī)范》[3]的標準:《中國PID診治規(guī)范》:⑴最低診斷標準:子宮壓痛或附件壓痛或宮頸舉痛,同時有下腹部壓痛和下生殖道感染征象的患者,應考慮PID的診斷,根據患者的危險因素決定治療方案。⑵支持PID診斷的附加條件:①口腔溫度≥38.3℃;②宮頸或陰道黏液膿性分泌物;③陰道分泌物顯微鏡檢查有白細胞增多;④血沉加快;⑤ 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⑥實驗室檢查證實有宮頸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體感染。⑶PID的最特異標準:①子宮內膜活檢顯示有子宮內膜炎的病理組織學證據;②經陰道超生檢查或核磁共振顯示輸卵管壁增厚、管腔積液,可伴有盆腔游離液體或輸卵管卵巢包塊;③腹腔鏡檢查結果符合PID表現。
所有病例在規(guī)范治療后均隨訪36個月。在36個月之內出現的癥狀符合PID診斷標準的為復發(fā)。
所有慢性盆腔炎患者均依據《中國PID診治規(guī)范》予規(guī)范治療,控制癥狀。治療組62例患者在癥狀控制后,加服補中益氣丸兩個月,用法;每次8~10丸,1日3次,溫開水送服,連續(xù)服用兩個月。經期停用。對照組53例僅予規(guī)范治療。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見表1。
表1 兩組療法有效率比較
兩組復發(fā)率經χ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補中益氣丸預防慢性盆腔炎復發(fā)療效確切。
中醫(yī)學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許浩等[4]在綜合近年中醫(yī)學對盆腔炎的研究中,歸納為五大類研究方向,其中免疫學研究居首位。認為盆腔炎發(fā)病除與病原體感染有關外,還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亂有關。故本病預防調攝與治療同等重要。提高機體免疫力,能夠降低復發(fā)率。補中益氣丸源于補中益氣湯,出自《脾胃論》,是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損者益之”,“勞者溫之”之旨而制定,為補氣升陽,甘溫除熱的代表方。功能: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補中益氣湯可提高細胞免疫,對體液免疫呈雙向調節(jié)作用,并能激活補體和巨噬細胞,同時具有抗疲勞作用[5]。有學者提出慢性盆腔炎治療時間的延長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即使臨床癥狀消失后,也應鞏固治療,以免復發(fā)[6]。本實驗對盆腔炎患者規(guī)范治療后予補中益氣丸鞏固治療,明顯降低了復發(fā)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對盆腔炎的治療注意扶正固本、提倡康復時期的鞏固治療應引起充分重視。
此外,盆腔位于人體軀干的最低位置,一方面受地心引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受人體直立姿勢的影響,升陽舉陷法對本病的治療可謂另辟蹊徑[7]。
[1]田永杰,湯春生.急慢性盆腔炎的藥物治療[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9):524-525.
[2]魏紹斌.盆腔炎反復發(fā)作的中醫(yī)治療探討[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4):253-255.
[3]劉朝暉,廖秦平.中國盆腔炎癥性疾病診治策略[M].第1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
[4]許 浩,汪明德.盆腔炎的中醫(yī)實驗研究探要[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8,22(3):76-77.
[5]謝 鳴.方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6]繆江霞,廖慧慧.綜合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濕熱瘀結證50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01,33(5):26.
[7]沈成飛.盆腔靜脈瘀血綜合征的中醫(yī)治療思路探討[J].光明中醫(yī),2008,23(5):65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