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瑞華
(浙江省瑞安中學醫(yī)務室,浙江 瑞安 325200)
高中生睡眠狀況及失眠原因分析
曾瑞華
(浙江省瑞安中學醫(yī)務室,浙江 瑞安 325200)
目的 調查高中生睡眠狀況及影響失眠的因素。方法 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在高一、高二、高三的三個年級各收取4個班級,共365名學生進行調查。 結果 發(fā)放的365份問卷中回收有效問卷354份,有效回收率為97.0%。男174人(49.2%),女180人(50.8%),年齡在14~19歲,平均年齡(16.5±1.2)歲。睡眠質量好的學生占30.2%,睡眠質量一般的學生占37.0%,睡眠質量差的學生占32.8%。經過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年級、性別、身體狀況、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及是否經常喝咖啡、可樂、茶等六個因素是高中生失眠的影響因素。結論 高中生的總體睡眠質量一般,應針對影響失眠的各因素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高中生;睡眠質量;失眠
睡眠是臨床上衡量健康水平的一項基本指標,睡眠質量與個體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況有密切的關系[1]。睡眠質量好壞受到個體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況的影響,而睡眠質量也反過來會影響生理狀況和心理功能,良好睡眠是個體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1]。
失眠又稱為睡眠障礙,是個體的睡眠時間達不到正常人生理睡眠時間的一種表現(xiàn)。不同個體的失眠表現(xiàn)不同,有些人表現(xiàn)為上床后入睡不能;有些表現(xiàn)為早醒,即可以入睡,但入睡后1~2h即醒;有些表現(xiàn)為易醒,即可睡,但1~2h后即醒,醒后很難再次入睡;也有的表現(xiàn)為徹夜不眠,即整夜無法入睡,睜眼至天明。
對于處于生理和心理發(fā)展關鍵時期且學習壓力大的高中生來說,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其學習效率和心身健康。有研究指出,10%~23%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難及早醒等睡眠質量問題[3]。因此,了解高中生的睡眠狀況及失眠原因,對于采取針對性的預防干預措施,保證高中生良好的睡眠和學習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浙江省某高中學生進行睡眠狀況的調查,現(xiàn)報道如下。
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在高一、高二、高三的三個年級各收取4個班級進行調查,共調查學生365人。其中,高一124人,男生61人,女生63人;高二118人,男生59人,女生59人;高三123人,男生56人,女生67人。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抽中學生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①一般情況:內容包括年齡、性別、年級、班級、家庭居住地、是否是獨生子女、家庭關系、人際關系、飲食習慣有無偏食及是否經常喝咖啡、可樂、茶等、學習壓力、家庭收入及每周體育鍛煉次數等。②睡眠情況: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問卷(PSQI)[4],測定調查對象近1個月的睡眠情況。PSQI問卷由7個因子,18個條目組成。每個因子按0~3分進行等級評定,各因子累積得分即為PSQI總分。根據總分大小判定睡眠質量,總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一般,PSQI≤4表示睡眠好,4<PSQI<8表示睡眠質量一般,PSQI≥8表示睡眠差。若某個因子得分≥2,則表示調查對象在該因子所代表方面的質量差。
采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率進行描述,用χ2檢驗進行比較;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
發(fā)放的365份問卷中回收361份,錄入數據庫361份,其中有效問卷354份,有效回收率為97.0%。回收的354份有效問卷中,高一124人,男生61人,女生63人;高二118人,男生59人,女生59人;高三112人,男生54人,女生58人。從三個年級問卷填寫和回收情況看,高一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高二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不能回收和無效問卷均出在高三學生,高三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1.1%。
354名高中生中,男174人(49.2%),女180人(50.8%),年齡在14~19歲,平均年齡(16.5±1.2)歲。身體狀況好的學生135人,身體狀況一般的學生147人,身體狀況差的學生72人;學習壓力小的學生89人,學習壓力一般的學生121人,學習壓力大的學生144人;來自農村的學生128人,來自城市的學生226人;獨生子女218人,非獨生子女136人;家庭關系和諧的家庭239人,家庭關系差的家庭的學生115人;人際關系好的學生245人,人際關系差的學生109人;有偏食習慣的學生117人,沒有偏食的學生237人;經常飲用咖啡、可樂、茶的學生209人,不經常飲用咖啡、可樂、茶的學生145人;家庭收入高的學生116人,家庭收入一般的學生131人,家庭收入低的學生107人;平均每周體育鍛煉0次的學生109人,平均每周體育鍛煉≤3次的學生138人,平均每周體育鍛煉>3次的學生107人。
從睡眠質量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354例高中生中睡眠質量好的學生107人,占30.2%;睡眠質量一般的學生131人,占37.0%;睡眠質量差的學生116人,占32.8%。表1為不同分組因素條件下學生睡眠質量情況及比較結果,可知年級、性別、身體狀況、學習壓力、獨生子女、家庭關系、人際關系、是否經常喝咖啡、可樂茶等、每周體育鍛煉次數等影響學生的睡眠質量,而家庭居住地、有無偏食、家庭收入三個因素與學生的睡眠質量無關。其中年級越高睡眠質量越差,女生的睡眠質量較男性的差,身體狀況差的學生睡眠質量差,學習壓力大的學生睡眠質量差,獨生子女的睡眠質量較非獨生子女差,家庭關系差的學生睡眠質量差,人際關系差的學生睡眠質量差,經常喝咖啡、可樂、茶的學生睡眠質量差,每周體育鍛煉次數越少學生的睡眠質量越差。
表1 不同因素情況下睡眠質量比較[n(%)]
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年級、性別、身體狀況、學習壓力、獨生子女、家庭關系、人際關系、是否經常喝咖啡、可樂、茶等、每周體育鍛煉次數等影響學生的睡眠質量。將單因素分析中有意義的這些變量同時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的因變量為是否失眠。多因素分析結果,年級、性別、身體狀況、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及是否經常喝咖啡、可樂、茶等六個因素是高中生失眠的影響因素。其中,年級對失眠的影響最大,年級越高越容易失眠;其次是學習壓力,學習壓力越大越容易失眠;性別也對失眠有影響,女生的失眠較男生多,是男生失眠的6.28倍;經常喝咖啡、可樂、茶的學生也容易失眠;身體狀況差、人際關系差以及體育鍛煉次數少的學生容易失眠。
表2 睡眠質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從生理學的角度看,睡眠是一種保護性的抑制,能夠使中樞神經系統(tǒng)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良好的功能恢復。長期睡眠障礙反映了人體內分泌系統(tǒng)和神經系統(tǒng)的失衡,能夠誘發(fā)多種不良身心反應,對學習和工作帶來重要的不利影響[5]。國外有研究報道,美國成人中約1/3的存在睡眠紊亂[6]。我國國內也有研究指出,睡眠質量與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況有密切的聯(lián)系,且失眠對人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身心健康狀況及工作效率等諸多方面均產生不利影響[7]。
中學階段是青少年身心發(fā)展、情緒容易發(fā)生巨大變化的關鍵時期,良好的睡眠是保證高中生有充沛精力學習的前提。失眠容易導致學生記憶力降低、情緒障礙,嚴重者對認知功能造成損害,甚至出現(xiàn)行為紊亂。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問卷(PSQI)是國外研究睡眠質量和精神科臨床評定的常用量表[8],被多數研究者應用,用于測量被試個體的睡眠質量,其應用簡單易行,信度和效度較高。
本文應用PSQI問卷對高中生進行睡眠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高中生的睡眠質量一般,其中睡眠質量好的學生占30.2%,睡眠質量一般的學生占37.0%,睡眠質量差的學生占32.8%。對學生睡眠質量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年級、性別、身體狀況、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及是否經常喝咖啡、可樂、茶等六個因素是高中生失眠的影響因素。
其中年級對失眠的影響最大,年級越高越容易失眠。這與高年級學生面臨升學壓力有重要的關系。高三學生學習壓力大,精神高度緊張,導致睡眠質量低下。學習壓力是影響學生睡眠質量的一個直接影響因素。其次,女生的睡眠質量較男生差,與女生敏感、對學習成績更加關注有關。再次,經常喝咖啡、可樂、茶的學生也容易失眠。為了應付繁重的作業(yè)和爭取更多的時間學習,有些高中生從睡眠中抽取時間用于學習,且為了避免過分的瞌睡和精力不集中,借助于咖啡、濃茶等提神,進而導致入睡時咖啡因、濃茶的影響尚未消退,導致無法入睡。此外,身體狀況差的學生睡眠質量差,這主要由于生理情況導致心理壓力進而引起了睡眠障礙。人際關系差的學生睡眠質量差,人際關系對失眠的影響是本文的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人際關系與個體的性格有一定的關系,人際關系好的學生多數較為開朗活潑;而人際關系差的學生由于不好的人際關系,加之自身性格影響,在夜間入睡時考慮白天處理不好的事情而導致失眠。體育鍛煉也是影響睡眠質量的重要因素,體育鍛煉次數多的學生身體情況相對較好,且加之體育鍛煉本身能夠對血液循環(huán)和情緒、心情有幫助,故學生的睡眠狀況也相對較好。
綜上,高中生的總體睡眠質量不高,年級、性別、身體狀況、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及是否經常喝咖啡、可樂、茶等六個因素是高中生失眠的影響因素。學校應針對學生的睡眠采取針對性的預防和保健措施,減輕學生壓力,為其充足睡眠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1]匡培梓.生理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226-231.
[2]李德明.睡眠與心理健康關系初探[J].心理學報,1987,1:92-99.
[3]李守龍,鄭詠梅.高中生睡眠質量與焦慮狀況的相關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28(11):1034-1035.
[4]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29(2):103-107.
[5]黃濤,楊?,?,胡小龍.中學生睡眠狀況與學習成績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26(6):498-499.
[6]Taylor DJ,Lichstein KL,Durrence HH.Insomnia as a health risk factor[J].Behav Sleep Med(S1540-2002),2003,1(4):227-247.
[7]張麗,李傳平,孫秀娟.失眠癥患者的睡眠行為與應對方式及其心理干預[J]. 護理學雜志,2004,19(19):6-7.
[8]Fictenberg NL,Putnam SH,Mann NR,et al.Insomnia screen in post acute traumatic brain injury:ut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J].Am J Phys Med Rebabi,2001,80(5):339-345.
R195.1
A
1673-9701(2011)05-90-02
201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