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中央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北京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加強,取得了顯著成效,積累了寶貴經驗。特別是2004年《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文件)下發(fā)以來,全市各有關部門和各高校進一步提高認識,形成合力,采取有力措施,推進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北京奧運會、新中國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動中,首都大學生展現(xiàn)出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較高的綜合素質,贏得了社會的廣泛好評。但是,面對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正在發(fā)生的廣泛而深刻的變化,面對首都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階段新形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新課題新考驗。必須緊密聯(lián)系實際,明確方向,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深刻認識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維護北京高校政治穩(wěn)定的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發(fā)展,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由于國際媒體話語權主要掌握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手中,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思想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越來越直接、越來越深刻,其中既有人類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也不乏腐朽落后的東西。同時,由于我國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一些國家對我國的疑慮、恐懼、戒備心理加重,西方反華勢力對我國形象上丑化、思想上滲透的力度只會加大不會減弱。
高校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的前沿,各種反動勢力都力圖在高校找到代言人,青年學生是他們爭奪的主要對象。北京高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更成為這種斗爭的重要戰(zhàn)場,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對首都大學生的影響不容忽視,“法輪功”等邪教組織、地下教會組織也千方百計地加緊向北京高校滲透。
同時,我國社會仍處在人民內部矛盾凸顯、刑事犯罪高發(fā)的特殊發(fā)展時期,高校與社會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社會思潮容易向高校集散,社會問題容易向高校投射,社會熱點容易向高校傳導。
如何牢牢掌握黨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導權,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大學生頭腦,引導大學生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文化,自覺抵制社會上一些錯誤思想觀念的影響,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主動維護校園安定和諧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
2.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提高首都高等教育育人水平的要求
目前,首都發(fā)展已經進入了新階段,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建設世界城市的新的戰(zhàn)略目標。從紐約、倫敦、東京等世界城市的發(fā)展歷程來看,高等教育在世界城市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北京已經處于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大學生不僅數(shù)量越來越龐大,而且組成結構也變得日益復雜,如何將他們培養(yǎng)成適應建設世界城市要求、推動首都新一輪發(fā)展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是當前首都高等教育面臨的根本任務。這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增強內容的針對性、目標的實效性和方法途徑的吸引力、感染力,才能適應當代大學生思想觀念多元性、差異性、選擇性不斷增加的特點,引導教育他們進一步增強首都意識、責任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和國際觀念,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yè)觀,按照“遠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淵博的知識、強健的體魄和完整的人格”的標準和要求,加強綜合素質歷練,自覺擔當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世界城市的歷史重任。
3.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應對新興媒體深刻影響的必然選擇
當代大學生對網絡的關注度非常高,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他們獲取信息、認知世界、參與生活、表達思想情感的主要渠道,數(shù)字化生存成為當今大學生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大量新鮮有益的信息有助于大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道德法制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而反動、涉黃等有害信息則對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近年來,一些社會腐敗、丑惡現(xiàn)象往往最先通過網絡揭露出來,各類社會問題容易通過網絡的快速傳播成為社會熱點甚至發(fā)展成群體性事件,西方敵對勢力也把網絡作為西化、分化的重要渠道。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適應網絡時代的發(fā)展要求,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蓋面有待進一步擴大,尤其是對個別學生、群體的工作有待進一步細化;二是重視程度、工作水平還不平衡,各高校在隊伍專業(yè)化、政策支持方面還存在差異;三是對全市教育資源的利用還有待進一步統(tǒng)籌;四是研究生和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還需要進一步抓實。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徑
1.要著力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發(fā)展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徹底改變粗放的工作模式,著力形成精細化、專業(yè)化、縱深化的工作模式。要堅持以人為本,積極開展面向所有學生的深度輔導,將“每名學生每年都能得到至少一次有針對性的深度輔導”落到實處。要真正關心、了解每一名學生,關注學生思想、心理、發(fā)展、就業(yè)以及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主要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從每一名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2.要著力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水平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進一步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大力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深入總結落實中央16號文件過程中形成的首都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好做法、好經驗,將其上升到制度建設層面,努力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健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制度,特別是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根據(jù)新形勢新任務,修訂“北京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將針對這項工作的定期督查納入日常工作體系,推動高校形成自我檢查、自我完善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保證體系。
3.要著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統(tǒng)籌
統(tǒng)籌宣傳、文化、綜治等政府各部門力量,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列入經濟社會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輿論環(huán)境和校園周邊環(huán)境。統(tǒng)籌學校內部教學、管理、服務等各支隊伍,進一步增強全員育人意識,鞏固全員育人格局。統(tǒng)籌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就業(yè)教育、安全教育等各項工作,進一步強化“大德育”概念,提升育人的綜合效果。統(tǒng)籌利用首都各高校和全社會教育資源,引入“社會大課堂”的工作理念,進一步豐富和創(chuàng)新實踐育人平臺,提升實踐育人效果。
4.要著力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信息化,依托首都高校宣教資源庫和“大學生在線”“宣教之窗”“首都教育新聞網”等網絡平臺更多地用生動、形象、直觀的信息化方式呈現(xiàn)教育內容。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轉變網絡宣傳教育模式,變“堵”為“疏”,變“管理”為“服務”,在服務中開展教育。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除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外,引導學工干部和任課教師發(fā)揮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效引導和把握網絡輿論并施以針對性教育,確保將各種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與此同時,要落實校園網實名制等管理制度和相關技術措施,加強師生網絡道德教育,最大限度地降低網絡的負面影響。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工作
1.要抓根本,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須緊緊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根本,堅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重點。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落到實處,圍繞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不斷深化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深入開展成才觀教育、就業(yè)觀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和志愿服務精神教育,引導廣大學生自覺劃清“四個重大是非界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個人理想融入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中。以“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為目標,以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教學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全面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充分發(fā)揮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按照擴大覆蓋面、增強凝聚力的要求,加強班集體、黨團組織建設,把班級和基層黨團組織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進一步夯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基礎。
2.要抓薄弱,切實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民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群體具有黨員比例高、思想比較成熟、獨立性強、社會經歷和學歷背景多樣、主要跟隨導師進行研究和學習等特點,應當根據(jù)這些特點,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應進一步探索研究生黨組織的有效設置形式,探索在班級、學科、實驗室、課題組或研究生公寓等建立黨組織,加強研究生黨組織建設,充分發(fā)揮黨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應將導師對研究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況納入對導師工作的評價和考核體系,引導導師對研究生進行深度思想、心理輔導。由于辦學體制和機制的原因,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當前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應以開展民辦高校黨建評估為抓手,進一步加強對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和支持,盡快落實民辦高校輔導員與公辦高校輔導員的同等待遇。各民辦高校應切實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積極探索符合民辦高校工作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內容、新方法和新機制。民辦高校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良好學習習慣和文明言行的養(yǎng)成教育、職業(yè)發(fā)展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等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內容,以實現(xiàn)黨組織全覆蓋和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規(guī)范化建設為主要抓手,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盡快提高此項工作的整體水平。
3.要抓關鍵,進一步提升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水平
首都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后,輔導員工作從對象的數(shù)量、工作的內容到復雜程度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提高隊伍的專業(yè)化水平就成為關鍵。應當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加強北京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完善隊伍建設規(guī)劃與制度措施,抓好輔導員配備、選聘、培訓、考評、晉升等工作環(huán)節(jié),健全隊伍建設和發(fā)展的體制機制。以專業(yè)培訓、課題支持、骨干研修、掛職鍛煉、工作交流為抓手,不斷提高輔導員專業(yè)化水平,努力讓每一位輔導員都成為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專家。應當根據(jù)北京高校輔導員崗位職責和各高校實施細則的要求,加強輔導員工作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職稱聘任、職務晉升和各類津貼直接掛鉤,使考核真正起到激勵輔導員專業(yè)化發(fā)展的作用。在提升輔導員隊伍專業(yè)素質的同時,應始終堅持將輔導員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進一步規(guī)范輔導員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內容、方法和工作機制,不斷提高這支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為輔導員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的思想政治基礎。
(作者單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
[責任編輯:常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