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月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天津 300191)
兩個五年計劃期間天津教科院科研成果統計與分析
王秋月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天津 300191)
已經過去的兩個五年計劃期間,天津教科院的科研人員共主持239項課題,公開發(fā)表論文1242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轉載47篇,出版著作109部,完成課題239項。有108項成果獲得省部級優(yōu)秀獎勵。為上級領導部門決策服務完成88項,在天津市的部分區(qū)縣成立了8個“天津教科院分院”??梢哉f,天津教科院為天津乃至全國的教育發(fā)展作出了較大貢獻。從具體情況來看,“十一五”期間發(fā)表的成果明顯多于“十五”期間。天津教科院與其他省市級教科院相比,發(fā)表成果的數量與質量也名列前茅。
“十五”;“十一五”;天津教科院;科研成果;統計
2010年是全國教育“十一五”規(guī)劃的結束?;厥资陙?在兩個五年計劃期間,天津市教科院有了長足發(fā)展,無論縱向與歷史相比,還是橫向與部分省市級教科院相比,科研成果都令人矚目。十年來,天津教科院的科研人員公開發(fā)表論文1242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轉載47篇,出版著作109部,完成課題239項,有108項成果獲得省部級優(yōu)秀獎勵,為上級領導部門決策服務完成88項,在天津市的部分區(qū)縣成立了8個“天津教科院分院”??梢哉f,天津教科院為天津乃至全國的教育發(fā)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十五”期間(2001年至2005年),全院參加考核的科研人員在38人至44人之間浮動,出版著作54部,公開發(fā)表論文537篇,其中教育類核心期刊299篇,其他公開發(fā)表論文238篇。主持并完成各級各類課題124項,其中院級課題54項,天津市重點調研課題10項,天津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5項,天津市教育規(guī)劃課題36項,教育部及全國哲社基金項目8項。為上級領導部門教育決策服務中,被上級主管部門批示批轉了25項。獲得省部級優(yōu)秀成果獎33項。
“十一五”期間(2006年至2010年),全院參加考核的科研人員在39人至41人之間浮動,出版著作25部,公開發(fā)表論文705篇,其中教育類核心期刊579篇,其他公開發(fā)表論文126篇。主持并完成各級各類課題115項,其中院級課題55項,天津市重點調研課題4項,天津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4項,天津市教育規(guī)劃課題38項,教育部及全國哲社基金項目9項。為上級領導部門教育決策服務中,被上級主管部門批示批轉了63項。獲得省部級優(yōu)秀成果獎75項。
表1 “十五”“十一五”期間科研基本情況
從表1中可以看出,天津市教科院每年參加考核的科研人員變化不大,這些年每年都會引進人才,以博士和碩士居多,因為人才流動屬正?,F象,所以調出的科研人員也有一些,而且大部分是科研隊伍中的骨干力量,大多是博士或具有正高級職稱的科研人員。從發(fā)表論文的情況看,“十一五”期間發(fā)表的論文數量明顯高于“十五”期間,十年平均每年發(fā)表的論文數是124.2篇,而“十一五”期間每年發(fā)表的論文數都高于這個數字,但是2006年至2010年發(fā)表的論文數量在136至150篇間徘徊,相對穩(wěn)定,不像2001年至2005年那樣從69篇至163篇那樣大起大落。
表2 2001年-2010年科研成果分類表
2008年 5 135 109 80.7 26 19.3 2009年 5 150 129 86.0 21 14.0 2010年 3 136 113 83.1 23 16.9合計 25 705 579 82.1 126 17.9總合計 79 1242 878 70.7 364 29.3
表2顯示,“十一五”期間出版的著作是25部,比“十五”期間出版的54部少了一半,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在“十五”期間各種論文集較多,那時候評職稱也大多認可,現在評職稱已經不再認可,所以數量驟減。其次,現在出版書的成本較高,如果賣不出去就會資本積壓,所以也影響了書的出版。再次,“十一五”期間的著作又分為幾種:(1)為了晉升職稱,把多年的積累整理后出版;(2)博士論文整理出版;(3)科研人員在成熟期,把自己的學術觀點整理成冊出版。
表3 2001年-2010年按學歷分類發(fā)表論文情況
從表3中可以看出,學歷越高發(fā)表的論文越多,學歷與科研能力呈正相關。因為近年來引進了多名博士與碩士,每年都有多名博士、碩士獲得優(yōu)秀,有的一人一年能公開發(fā)表論文十幾篇,這樣就把博士發(fā)表論文的平均數提升了許多。
表4 2001年-2010年各職級人員發(fā)表成果情況
表4顯示,職稱越高發(fā)表的論文數量越多。一般來講,從職稱角度看,獲得正高級職稱后,研究人員的積極性會因為不再評職稱而降低,而從表4中看出,正高級職稱人員的平均數卻遠遠超出副高的平均數,這和教科院的考核與獎勵制度是分不開的。院內為了調動正高人員的科研積極性頒布了一系列的獎勵措施,使得正高人員的積極性大增。還有一部分正高人員不僅僅把發(fā)表論文作為考核的依據,更是把科研當作是自己的愛好與事業(yè),樂在其中。比如有的正高科研人員,每年要在中小學聽課評課三百多節(jié),不僅為自己的科研做了積累,也深入基層,為自己的理論打好基礎,還受到了學校的好評與追隨。還有,正高人員的科研積累相較于副高和其他職級來說,積累較多,有感而發(fā),有的一年發(fā)十幾篇文章。
表5 2001年-2010年科研成果獲獎情況分類表
表5顯示,2006年全國教育科學優(yōu)秀成果獲獎的4項是教育部為了獎勵“十五”期間的教育科學優(yōu)秀成果而設立的?!笆濉逼陂g共獲獎33項,“十一五”期間獲獎75項,“十一五”是“十五”的兩倍多。從表5可以看出,每次的評獎都是兩年一次,而且就集中在這五種獎項。天津市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是天津市人民政府頒發(fā)的。天津市人事局曾出臺文件,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獲得者中排名前兩位的作者,可提高退休費比例10%,三等獎獲得者和一、二等獎獲得者中排名第三位以后(含第三位)的作者,可提高退休費比例5%,所以這個政策鼓勵了許多的科研人員積極申報此獎。但是對于教育科學的評獎種類太少,天津市教育科學優(yōu)秀成果是天津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舉辦的,也只是從2006年才開始設立。
表6 2001年-2010年科研人員主持科研課題分類表
天津市教科院的課題來源主要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國家級立項的課題,包括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教育部)立項、全國社會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立項、全國教育學會立項的課題等。由于我院是教育科研單位,所以主要立項的是教育部和教育學會的課題。第二類是市級立項的課題,包括天津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掛靠在我院)立項,天津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掛靠在天津市委宣傳部理論處)立項、天津市教衛(wèi)工委立項的調研課題等。市教科規(guī)劃辦每五年申報一次,而市社科規(guī)劃辦除每五年申報一次外,每年還有滾動課題的申報。市教衛(wèi)工委調研課題的申報是由每年院級重點課題中選報的。第三類就是院級重點課題,這些課題是每年院領導根據上級的要求及當前的形勢立項的。第四類是所級課題,這一類課題是在各研究所內立項,一般這類課題很少。以上四類課題主要是指課題負責人是我院人員,還有一種是子課題的管理,這種也比較少,基本上我院科研人員都有自己主持的課題。
從總量來看,“十一五”期間的課題數比“十五”期間要少一點,這主要是市教衛(wèi)工委立項的課題和其他來源的課題減少了,但院級立項課題和市級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與社科規(guī)劃課題沒有減少。院級課題和市級課題大多數是根據市委市政府及教委領導的指示而定的題目,可以說,“十一五”期間我院為上級領導部門決策服務的意識增強了,課題增加了。這從被上級領導批示批轉的項目數量上可以看出,“十五”期間被上級領導批示批轉了25項,而“十一五”期間被批示批轉了63項,是“十五”的兩倍還多。
從2007年的教育理論刊物中選了44種期刊,重點調查了全國各省市教科院(所)的論文發(fā)表情況。這些刊物大多數都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或教育類核心期刊,而且基本上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科研單位主辦。同時還針對2007年的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中的《教育學》、《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學刊》、《中小學學校管理》六種刊物進行了統計。下邊以2007年為例,與其他省市級教科院所作一比較。
表7 2007年44種期刊的統計數據
表7顯示,2007年,有18家教科院(所)在這44種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70篇。其中天津市教科院發(fā)表篇數最多,共70篇,占總數的25.9%。各省市教科院所的發(fā)表情況存在一定的地域性。例如,中央教科所發(fā)表的文章主要集中在自己所屬的刊物上或者是北京的刊物上。天津教科院發(fā)表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天津市教科院學報》和《天津教育》。黑龍江省教科院共發(fā)表了9篇,全部都在本院主辦的《教育探索》上等。還有一個特點,各家教科院發(fā)表文章的作者主要集中在幾個人身上。例如中央教科所的詹萬生、孟萬金、朱小曼、田慧生等,天津市教科院的和學新、王敏勤、張寶貴、王毓、牛征、秦虹、陳雨亭等,山西省教科院的盧紅、王愛玲等。但是從數量上看,天津市教科院還是名列前茅。
表8 2007年各省市教科院所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數量統計
表8顯示,在2007年中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的文章數量,相較于其他省市教科院所,天津市教科院也是名列前茅,單從數量上來說,教育理論刊物的發(fā)表量,天津市教科院占相當大的比重。而從質量上講,不能很好的評價,而人大復印資料是很多教育單位認可的雜志,如果能被其全文轉載,那么文章的質量是可以被認同的。2007年的成果雖不是這十年中最多的,也不是最少的,而且這五年來數量也比較平均,在136~150之間徘徊,相對穩(wěn)定。此例說明,天津市教科院在全國的教科院所是有一定影響的。
從前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前兩個五年計劃中,天津教科院確實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存在不足之處。
1.在課題方面,本市立項的課題較多,國家級的課題較少。兩個五年計劃期間,課題總數是239項,而國家級課題只有17項,只占總數的7.1%。應該鼓勵科研人員多申報國家級課題,并在經費上給予支持,雖然天津市的課題較多,但在全國的影響力較小。應該讓科研人員走出天津市。
2.為了鼓勵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還應該多增設優(yōu)秀成果的獎項。這也是檢驗成果質量的一種方式。只有比較,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G40-03
A
1671-2277-(2011)03-0027-03
責任編輯:劉升芳
【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學員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