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
雪萊詩云:“輕柔的聲音寂滅后,音樂將在回憶中蕩漾;甘美的紫羅蘭枯萎后,敏感的嗅覺中繚繞花香?!蹦阋灿羞@樣的感受與體驗嗎?請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體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奪魁作文]
之后 劉薈
有一種習慣叫永遠記得,有一種缺點叫不愿面對,有一種情感叫不由自主的思念。(哲思入題:泛寫。)
離開,停止,終了之后會留下什么?這是之后的問題,與離開的無關(guān)?與留下的有關(guān)?(點題設(shè)疑,引入正題:具體。)
曾用一個星期面對爺爺離開后的一切,才知道用多久都一樣。那天,有人對我說:
“以后爺爺不會煩你了,看不見爺爺了?!蔽铱蘖?。(交代人物:更具體。)
那個愛喝酒,愛打麻將,沒事看看戲,捧著茶杯大街小巷找我的老頭兒,不見了。這回真的丟了(什么叫“丟”?有味兒),再也不用聽他無休止的嘮叨了。(敘述習慣:迤邐寫來,越點越明,雖然是三言兩語。“老頭兒”“無休止的嘮叨”:明貶實褒。)
可我想聽。
他離開(他沒有死,只是暫時離開,以后會回來的,是不是?)后的第二天,吃早飯時,爸爸從冰箱里拿出酒瓶,似乎意識到什么,頓了一下,將酒瓶放回原處。輕輕地嘆了口氣。(父親的動作、神態(tài),現(xiàn)實:之后永遠記得的習慣之———不由自主的思念。)
放學回象時,和同伴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斓郊议T口時,又習慣性地向那個路口望了一眼,一個捧著茶杯的老人就站在那個路口的拐彎處。他在對我笑,嘴咧得好大,滿臉都是黑一根白一根的“小芽”,他確實在笑,腳上還穿著媽媽做的那雙灰色棉鞋,一件褐色的皮夾克,有點舊了。我剛眨了一下眼他就不見了。失落,不,生氣,不,是想念。(動作、外貌、神態(tài)、心理,幻覺:之后永遠記得的習慣之二—不由自主的思念。)
晚上吃飯前,三叔來我家。說怪想念那老頭兒的,
“今天他沒去幫打掃,心里空落落的?!比暹呎f邊用手摸我的頭。我一把抓下他的手?!斑@下抓到了?!被剡^頭來,看到的只是三叔那張詫異的臉。意識到自己弄錯了?;琶ε苓M廚房。(三叔,我,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亦真亦幻:之后永遠記得的習慣之三——不由自主的思念。)
可是我感覺到了。(化虛為實。)
第二天。
“媽,今天我想吃××家的包子了,你讓爺爺給我去買?!眿寢尰剡^頭來看了我?guī)酌?,“我去買吧!”我怎么會這樣,爺爺還在吧!這就是那種永遠記得的習慣嗎?(第二天,我,語言,動作,心理,亦幻亦真:之后永遠記得的習慣之四——不由自主的思念。)
不得不去面對,可是有些時候是不由自主的,就像爸爸會在爺爺?shù)恼掌包c支煙,我會在那個路口停留一會兒,三叔盼著爺爺去打掃,媽媽會把電視機調(diào)到戲曲頻道……(總挽:由分到總,適應(yīng)第三節(jié)。)
曾經(jīng)有人說過,離開是一個人的事,我很想告訴他,離開是我們?nèi)胰说氖隆?/p>
習慣是可怕的。總是想起。這些都是以后的事,爺爺會知道嗎?他會在哪兒等我,他會在哪兒抽煙,他會在哪兒對我嘮叨?我想知道。
爺爺離開后,還有無盡思念,還有改不了的習慣,還有幻覺。還有好多好多……
(以上四節(jié),由敘到議:深化;呼應(yīng)。)
花謝之后會有果實;燭光熄滅之后會有余熱;太陽落了會有月亮;雨停了之后會有彩虹;花開之后會有清香;燭光亮了之后會有溫暖;太陽升起之后會有陽光;下雨之后會有叮咚的響聲。(用喻:言外之意沒有寫,讓人去“品”。)
之后……(點題:省略號省略的意思讓讀者去補足。)
[亮點展示]
本文有許多亮點,顯示出了作者較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①簡潔。緊緊圍繞中心,寫了好些事情,內(nèi)容非常豐富,如生前爺爺?shù)耐饷?,嗜好,習慣,性格特征,以及父親、母親、三叔,特別是“我”的思念,都寫得傳神,明晰,實實在在。語言凝煉,基本上采用短句,干凈利落,沒有一點拖泥帶水。
②白描。淡淡勾勒,人物就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全文沒有色彩濃重的形容語詞,沒有交錯運用的眾多辭格,也沒有復雜繁多的表現(xiàn)手法,卻意蘊豐厚,令人印象深刻。
③留白。文中到處“留白”,言外有意,給讀者留下了許多“咀嚼”的空間——能省則省,決不多寫。如說“以后爺爺不會煩你了,看不見爺爺了”的話后“我”就“哭了”,為什么要哭,怎么哭的,自己去想吧;“爸爸從冰箱里拿出酒瓶,似乎意識到什么,頓了一下,將酒瓶放回了原處。輕輕地嘆了口氣”中省寫了不少內(nèi)容,自己去品吧;同樣,“‘媽。今天我想吃××家的包子了,你讓爺爺給我去買。’媽媽回過頭來看了我?guī)酌?,‘我去買吧!’”中的“看了我?guī)酌搿保袧撆_詞,自己去填吧……這些“空白”,無言勝有言,增加了想象的空間,擴大了容量,文章也更有韻味了。
當然,文章也有不足之處,如:分節(jié)多了些;首尾的敘議還可簡練些,上下照應(yīng)的語言還可安排得更嚴密些。但瑕不掩瑜,畢竟這是在考場限定的時間內(nèi)寫出來的。
[難點突破]
這篇文章還有一個最“閃亮”的地方,也是超越一般記敘文習作之處:從入微的細節(jié)中“攝取”生活化的鏡頭,讓人物站立起來。
中學生的寫人散文,常常有一個通病,就是缺少精敘細描,總喜歡代文中人物說話,把觀點“套”到文中人物身上(把一些不相合的話語“強加”到文中人物身上)。許多同學只做介紹性概敘,見性格、見神態(tài)、見風貌處不著力刻畫,而是輕輕帶過。就是有一些語言、動作描寫,也不求個性,與敘述性語言沒有多大差別。寫自己熟悉的生活,比較喜歡不加選擇地詳敘過程,頂多是開頭來幾句肖像描寫,或者中間加幾句對話。由于方法和手段的單一,人物的個性顯現(xiàn)不出來(因不仔細觀察,人物被抽去了個性,只剩下共性),這樣就導致了所寫人物的雷同化、臉譜化、簡單化,因而人物形象往往是單薄的、平面的,沒有立體感。
這篇作文,克服了上述毛病,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是一般文章無法企及的。
文章寫了幾件小事,都很平?!职值摹板e”拿酒瓶,我放學回家時的幻覺;三叔的“想念”和我的“錯”抓,第二天我的脫口而出——并沒有特別之處,但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①幾個細小的情節(jié)看上去甚至有點瑣碎:但完全來自現(xiàn)實,生活氣息濃烈;②精心選擇,細加裁剪:把它統(tǒng)一到“永遠記得的習慣——不由自主的思念”內(nèi)容上來,既集中,又從不同側(cè)面摹寫人物;③主體部分記敘很少,運用多種人物描寫手段(動作、神態(tài)、外貌、心理、語言、細節(jié)等),特別是抓住傳神的動態(tài)精雕細刻,又適當配以別人的反映,使人物具體實在,有血有肉。一句話,用極富生活化的個性化細節(jié),立體描寫人物,相當成功。
[奪魁者語]
奪魁后,作者說——
“平時我喜歡看一些精短的文章,實用性強的文章,適合我口味的文章(亂七八糟的東西不看——學習那么緊,也沒閑工夫)。閱讀時不完全求速度,慢慢咀嚼,‘吃’到腦中去——這本身也是一種積累。做語文訓練題,每份試卷上都有好文章,我覺得做一遍就丟棄太可惜了,應(yīng)該好好利用。
“每次寫作文,我速度也不是很快,都認真對待,認真構(gòu)思,穩(wěn)扎穩(wěn)打,待搭好框架、思考成熟后才一口氣寫成。
“還有一點,就是不胡編亂造,不作假,不‘裝嫩’,不‘老氣橫秋’,就‘近’取材,寫身邊人,自家事。就如這次作文,我寫親人的事——親人的事歷歷在目,取材‘游刃有余’,只要稍作裁剪,就成文了,何必‘繞路’‘尋’材做吃力不討好的事呢?——當然也不能雜七雜八地寫,要有統(tǒng)一的構(gòu)思把它們串連起來。”
[備考方略]
劉薈同學的話,總結(jié)了三條成功經(jīng)驗。
一是多看書——奪魁的基礎(chǔ)。多讀書,不一定能寫出好文章,但要寫出好文章,必須多讀書?,F(xiàn)在不看書的學生不多,但真正看進去的又不是很多。書看雜一點沒關(guān)系,但亂看一通,不加選擇,沒有計劃,純粹獵奇,不求積累,肯定不行。大部分的名家名作不一定有時間都去看,可精讀,有針對性地讀,講求消化,不囫圇吞棗。
二是勤思考——奪魁的條件。展開來說,就是:①閱讀時多想想別人成功的地方(如好構(gòu)思,好材料,好語言)。要善于借鑒,把它化為自己的東西。②下筆前多想想怎樣構(gòu)思作文。要合理安排時間,善于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積累與情感積累,好好動一動腦(不要拿到籃里就是菜),長此以往,必有長進。③多想想文章的得與失。要善于反思,總結(jié)經(jīng)驗,寫好后記,相同的毛病不再犯,這樣才能逐步提高。
三是態(tài)度誠——奪魁的保證。端正文風,從“實”寫作。不少同學明明有好材料,就是不肯動腦,就想著“編”,甚至還要來一個“米不夠,水來湊”,結(jié)果往往寫成低幼化的文章。殊不知,即使是“編”,也要有生活基礎(chǔ),也要符合生活的邏輯。
[奪魁演練]
在一次水災中,湖北省嘉魚縣中堡村6歲的女孩江姍大難不死,創(chuàng)造了死里逃生的奇跡。她在驚濤駭浪中浸泡了約9個小時,短褲被洪水沖走了,只剩下一件上衣,兩股間被樹枝劃出一道道傷痕,但她緊緊抱住一棵搖搖欲墜的小楊樹,直到被武警救上岸。事后,人們得知小江姍之所以能堅持到最后,僅僅因為奶奶在被洪水沖走前的一句囑咐:“孩子,等解放軍來?!?/p>
要求:
(1)根據(jù)材料,合理想象,把江姍的經(jīng)歷寫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寫入記敘文(或?qū)懭松⑽?。
(2)少用記敘,更不要議論,要在動作、心理等描寫上下功夫,同時適當寫好襯景(景物)。
(3)一定要寫好傳神的細節(jié)——生活化了的“特寫鏡頭”,以此顯情。同時要注意點面結(jié)合。
(4)結(jié)構(gòu)清晰完整,行文流暢(特別提醒,盡量符合生活邏輯,不要隨意夸大事實)。
一題外鏈接通過一件小事表現(xiàn)人物個性
已是臘月二十三了,正逢周末,全家都回到外公家,幫老人打掃衛(wèi)生,置辦年貨,唯獨大舅一家快到中午才回來。一進門,大妗子就提高嗓門說:“哎呀呀,老遠就看見毛毛(我小姨的名字)在陽臺上擦玻璃。她那么胖,不靈便,萬一有個閃失,可怎么辦?快放著,我來擦?!彼痪o不慢地脫掉大衣,來到廚房閘道:“媽,飯好了嗎?我來支桌子?!庇挚吹酵夤谡ㄍ枳樱f:“爸,吃飯吧,下午我炸?!背酝晡顼?,大妗開始睡午覺,既沒有擦玻璃,也沒有炸丸子。醒來以后,急急忙忙穿好大衣,跟外婆說:“媽,下午我們廠還要上班,反正離過年還早,你們把活放著,下星期我來干。”外婆什么話也沒有說,給她開了門。(康露露)
[簡評]
這個片段選材頗具特點。小作者以臨近春節(jié)家人幫助年邁的外公外婆打掃衛(wèi)生,置辦年貨為素材,重點描寫了大妗的表現(xiàn)——語言和行動。事件非常簡單,敘寫樸實,但人物卻栩栩如生——從生活中攝取特寫鏡頭,人物真實、具體,讀來便如見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