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跳一舞,一舞跳千年。在貴州文化千島的舞臺上,錦雞舞,正從笙歌鼓舞的歲月深處迤邐而來。
走進錦雞舞動山地風物傳奇的麻鳥苗寨,我被那里鮮活著的山魂舞韻深深震撼著。
那是一個被折疊進大山褶皺里的傳統(tǒng)民族村落,坐落在黔東南丹寨縣和雷山縣交界的雷公山腹地?!八陌倮锟v橫,霧鎖云吞”的雷公山成就了貴州東南部的第一屏障,也造就了山地民族生存繁衍的獨特地理空間。那些遍地生長的民歌,高亢、悠長的聲韻里,有大山的幽深,歲月的綿長,也透露出生命的蒼涼和沉郁。
傳奇性和詩意化是苗族歷史文化和當下生活的內(nèi)核因子之一。無論是走進大山深處的邊地苗寨,還是在富麗堂皇的都市大劇院中欣賞苗族歌舞,都會有一種因由觸發(fā)人們對苗族文化的期待,苗族文化同時以生生不息的姿態(tài)向人們打開陌生卻又蘊藏著無限想象的文化空間。
麻鳥和黔東南的許多苗寨一樣,緊貼在大山上,一幢幢農(nóng)家木樓,從半山腰拔地而起,依著山勢,向山嶺逐層遞升,以一種擁抱云彩,逼近藍天的宏闊氣勢,反襯著歲月的沉厚和山地民族的偉岸。一條盤山公路從大山坳外沿展而來,恰似一根土黃色的腰帶,把層巒疊障的青山和山寨麻鳥捆系在一起。千百年來,蒼茫的大山以巍峨的雄姿托舉著山民的夢想,也遮擋了山民們向山外世界探尋的目光。然而,世居山野的麻鳥人似乎對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有一種通達的靈性。苗家人在經(jīng)歷了漫長的逃亡遷徙流離后,他們扎根在這片青山之上,懷著敬畏自然而又與自然為伍的樸素情懷,在繁衍兒女也繁衍鄉(xiāng)土民謠的鄉(xiāng)風土俗中,形成了追尋樸素生活美感的族群心靈史。錦雞文化就是他們用歌舞來回答苦難,以微笑來迎接陌生的文化追尋中,奉獻給世人的文化瑰寶。
我們從丹寨出發(fā),經(jīng)楊武,過排調(diào),上雅灰,到麻鳥,一路走來,無論在鄉(xiāng)村集市上,還是村頭寨尾,田間路旁,都能見到身著錦雞服飾的女性,慈祥和善的老嫗,光彩照人的青年女子,天真無邪的女孩。那一身極富地域特色的百鳥衣裙,那種經(jīng)歷千百年的積淀,已經(jīng)內(nèi)化為族群記憶的美,讓人在驚嘆中生出一種感動。在麻鳥苗寨寨門前,伴隨著苗家人震山撼谷的蘆笙曲,“錦雞”身著絢麗的百鳥衣裙,翩翩起舞,舉手投足間,傳達出平和,嫻靜,清潤,秀雅的氣息,如山風吻過樹梢,似春雨潤出新芽,清新得直教人不知身在何處,心在何時。跳舞的人,成了一群物我兩忘的“錦雞”,而觀看的人群中,簇擁在一起的“錦雞”們自然構(gòu)成了另一道迷人的景觀,讓你分不清哪些是真正的舞者哪些才是觀眾。錦雞起舞的時候,人們的臉上都漾動著微笑,整個村子的人們都舒展著笑顏。
彰顯生命力量的藝術(shù)才是好的藝術(shù)。到麻鳥那天,恰好遇上一個錦雞姑娘的婚禮。姑娘離開家門時,除了舉行向親人道別等儀式外,還要向甄子、板凳等告別,而到新郎家,也有認親、認灶等必不可少的儀式,充滿了山地農(nóng)耕文化色彩?;槎Y的高潮是在新郎家舉行的一場蘆笙舞,當然新嫁娘是主角,那是山寨女孩生命里最華彩的舞蹈,錦雞舞把人性之美展現(xiàn)到了極致。
錦雞是苗家人的吉祥物,是嘎鬧支系最為尊崇的神鳥?!板\雞舞”流傳于丹寨縣東南部,因其模仿錦雞形態(tài)而得名,為苗族蘆笙舞中獨具特色的一種,擁有錦雞般美麗動人的舞姿,又有自然生態(tài)的平安祥和,表現(xiàn)了人與自然相依相存的和諧理念。一位觀看過丹寨錦雞藝術(shù)團錦雞舞表演的世界旅游組織專家說:“世界上有兩個民族的歷史是由戰(zhàn)爭和遷徙寫成的,那就是猶太民族和中國苗族。今天,大部分猶太人和一部分苗族流落分散到世界的許多角落,成為世界公民。而更多的苗族則在中國西部的高山峻嶺之中定居下來,成為典型的高山民族,在令人難以置信的惡劣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了奇特的文明。錦雞舞就是這種奇特文明的鮮活個案。”
錦雞舞,雖然出在山野,根植于鄉(xiāng)間,卻凝天地精氣,得山水神韻,讓人在清貧中收獲富有,在平凡中看到美的力量。她舞動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情致,清潤秀雅間漾出山地民族代代相襲的企盼。這千年一跳,一跳千年的山地舞魂,正是苗家人對美的不懈追求和釋放浪漫情懷的藝術(shù)化身。
責任編輯: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