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人員多、經濟實力好的村基本上都興辦了自己的農貿市場。村辦農貿市場的興建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在管理上逐步暴露出一些問題和矛盾,與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不相協(xié)調。其村辦農貿市場一般規(guī)模較小、經營人員復雜,市場管理人員基本上是村民委員會委派的當?shù)卮迕?,其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每個市場的情況也千差萬別。突出的焦點為三個“不一”:
(一)產權不一,給管理帶來一定困難。村辦農貿市場一般建有店面房和集中攤位,店面房多數(shù)以商品房的形式出售給了個人,產權歸個人所有。攤位的產權屬村里集體所有,形成了店面房經營人員不接受管理甚至拒絕繳納包括衛(wèi)生費在內的任何費用,從而引起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矛盾。
(二)管理形式不一,決定了一些管理人員追求利益、疏于管理。目前,村辦農貿市場有指定式管理和承包性管理兩種管理形式,前者是村民委員會指定一個或幾個村民對市場進行管理,收益全部歸村民委員會,管理人員的工資由村民委員會發(fā)放;后者是由一個或幾個村民對市場進行承包,并向村民委員會繳納一定數(shù)額的承包費,其余收益全部歸承包人員所有。由于收費的多少直接關系到管理人員的利益,容易形成管理人員為了增加收入多設攤點,甚至亂設攤。流動攤點占道經營、占停車場經營現(xiàn)象非常普遍,擾亂了市場正常的經營次序。
(三)市場管理標準不一,特別在收費上存在隨心所欲、不開具票據(jù)問題。前不久,一村辦農貿市場一經營戶反映
管理人員收費不開票,省工商局非常重視,委托市局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該市場由于是村民承包管理,導致收費不開票。在亂設攤等問題上直接影響了投訴者的經營,與管理人員發(fā)生矛盾,遂以此向省局投訴。而工商部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市場管理經驗,基層工商分局在現(xiàn)有管理任務重不可能全面接管村辦農貿市場的情況下,如何介入村辦農貿市場管理,幫助村辦市場管理人員做好工作,化解矛盾,筆者認為,可以從四個“建立”上著手:
(一)引導村辦農貿市場建立法人主體機構。村辦農貿市場多數(shù)是經營性的,雖然村民委員會建立市場的初衷不是以盈利,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按攤位費或衛(wèi)生費的形式收取費用,實際上形成了出租場地的行為。因此,村辦農貿市場完全可以依法成立經營主體。有了農貿市場的主體機構,才能為市場管理奠定基礎。
(二)幫助村民委員會建立市場管理制度。建立村辦農貿市場管理者、經營者職責和攤位安排、收費等一整套規(guī)范化管理制度,從制度上逐步消除問題和矛盾。
(三)與村辦市場管理人員建立協(xié)調溝通機制。工商管理部門肩負商品流通領域監(jiān)管重任,維護市場經營秩序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要主動與村委進行溝通,與村辦市場管理人員建立聯(lián)系網絡,爭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目前,很多村辦農貿市場是一個村的活動中心,做好村辦農貿市場的管理工作,事關民本、民生,事關新農村建設、事關和諧社會的構建,因而工商部門理應盡力配合村委一道抓,抓出規(guī)范、抓出成效、抓出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