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灌漿技術是水利工程地基處理中較為常用的施工措施,并且在大壩壩基的防滲和加固處理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本文就水利水電工程灌漿技術與質量控制進行了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水利工程;灌漿施工;除險加固;質量控制
一、工程概況
某水庫總庫容為2111萬m3 ,壩頂高程950. 8m,河床地面高程934.3m,最大壩高l6. 5m,壩頂寬度2. 5m,壩長398m。該水庫是運用汛限水位按溢洪道進口底高程944. 5m運行,正常運用設計洪水標準為20年一遇( P =5%) 。非正常運用校核洪水標準為50年一遇( P = 2%) 。
二、充填灌漿設計
1. 輸水洞頂充填灌漿加固。輸水洞位于樁號0 + 220主副壩交界處的砂巖上,為半圓拱無壓涵洞,使用漿砌石襯砌,寬1. 4m,側墻高1. 2m,拱高0. 7m,洞長42. 2m。輸水洞運行至今, 砌體已老化,勾縫脫落,滲漏嚴重,尤其是沿巖基與砌體間側墻繞滲現(xiàn)象嚴重。危及壩體安全。灌漿布置:設計對輸水洞進行充填灌漿加固,由于洞徑較小,在洞外從壩面上鉆孔至洞壁與壩體接觸處進行灌漿,沿垂直洞軸線的方向布置11排鉆孔,排距2m,每排2至3個孔,孔間距2m,呈梅花形布置, 其中壩頂布置2排,壩上游坡布置4排,壩下游坡布置5排,鉆孔深度應到達洞頂和洞左側邊墻外壁與壩體接合部位,灌漿工程設計共布置灌漿孔28個,總進尺385. 78m,最深處位于壩頂,為9. 73m,最淺孔位于壩下游坡最低處鉆孔為3. 65m。
2. 庫區(qū)左岸臺地充填灌漿。在水庫蓄洪運用中。庫水位由944. 42m漲到946. 37m時. 在大壩上游與壩相鄰的左岸臺地處(距大壩20tn-80tn,為耕作區(qū))出現(xiàn)冒泡現(xiàn)象;當水位降到945m后,冒泡現(xiàn)象消失。經(jīng)當時現(xiàn)場分析認為是此處土體密實度低,存在孔洞或空隙所致。為提高此處壩基和相鄰臺地的密實度。改善土體的滲透穩(wěn)定和變形. 防止水庫水位抬高運行后出現(xiàn)異常情況,設計對此處進行充填灌漿加固。灌漿區(qū)域為上游壩坡與左岸臺地相接處、高程945m -947. 5m的范圍內,灌漿孔呈梅花形布置,間距2m ×2m,共布置灌漿孔182個,其中壩坡上93個,臺地上89個。灌漿孔設計深為:上游壩坡處壩坡平均鉆深2m。深入壩基以下3m,則壩坡孔平均深度6m;左岸臺地處平均孔深為5. 2m,灌漿孔總進尺2500m。
三、灌漿施工
1 漿液材料基本要求。常用的水泥漿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水、外加劑等。將漿體制成7.07×7.07×7.07cm 立方體試件,標準養(yǎng)護7d,其抗壓強度應到5MPa以上。漿體應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和易性、保水性,漿體過稠不能均勻布滿板底空隙,漿體過稀,干縮性大。在施工中,筆者認為為防止?jié){體的干縮,漿液中宜摻加一定量膨脹劑。流動度是影響可灌性的主要因素,一般流動度越高,可灌性就越好。由于在現(xiàn)行規(guī)范中未對此做明確規(guī)定,參照預制梁板壓漿施工經(jīng)驗,采用水泥漿稠度試驗漏斗,以漿體自由全部流完的時間作為流動度來控制。在標準條件下,不同水灰比、不同材料配比之間的流動度結果及試件強度,水泥凈漿不管摻或不摻減水劑,其流動性都比相同條件下水泥粉煤灰漿體的流動性要好。因此,對于不摻減水劑的水泥凈漿,其流動度不應小于16s,摻減水劑的漿體可減小到12s,流動度最大應不大于26s。
2. 灌漿準備。首先要做好灌漿機具、料物、勞力和場地等的準備工作。制漿和灌漿機械的布置應考慮灌漿泵容量的大小、輸漿距離的遠近、揚程高低和料場位置等因素盡量遵循施工干擾少、搬遷次數(shù)少以及電源和交通方便等原則。其次,灌漿施工前應確定好觀測點位置,埋設好觀測設備,并應準備好觀測、試驗儀器以及觀測記錄表和成果表。第三,對灌漿所用土料和漿液進行試驗。第四,灌漿施工前應做灌漿試驗。
3. 灌漿工藝。灌漿施工工藝是土壩安全和保證灌漿質量的關鍵。根據(jù)“壩體分段,區(qū)別對待,單排布孔,分序鉆灌孔底注漿,全孔灌注,綜合控制,少灌多復”的原則,灌漿施工過程主要包括造孔、制漿、灌漿和封孔等工序。
(4)終灌、封孔。直觀上要以飽、滿、實為度,具體標準是:連續(xù)復灌3次不再吃漿;壩頂連續(xù)3次冒漿,或連續(xù)3次超過控制壓力、位移和裂縫寬度;每孔灌漿次數(shù)和灌漿量應達到或超過設計數(shù)量;對具有水平砂層的壩體或砂壩的結束灌漿標準,還應有足夠的帷幕厚度,以滿足防滲要求,封孔一般用泥球或稠漿封孔。在終灌后, 將孔內清水抽出,然后倒入泥球或稠漿,最后表面用土夯實。
四 水利工程灌漿施工中的質量控制
在進行灌漿施工以后,必須全面注重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在工程竣工以后的28 天內,認真的進行檢查,對灌漿區(qū)的鉆孔要仔細的檢查,做好壓水的試驗,并有效的觀察巖芯膠結情況,鑒定質量。并通過各種途徑來獲取有效的數(shù)據(jù),來達到互相印證的作用,在施工中不能夠單憑壓水試驗來獲取透水率,對灌裝質量進行評價。只有在蓄水以前,并且按照下列的順序才可以檢查灌漿的質量:仔細的檢查工程的原始記錄,對灌漿資料進行有效的分析;設立檢查孔,對帷幕和固結灌漿簧鉆都要取巖芯,并觀察膠結的情況,所有的檢查孔都要做壓水試驗,帷幕灌漿需要檢查鉆孔的數(shù)量,并要求按灌漿孔總數(shù)10%布置,固結灌漿按5%布置。帷幕灌漿檢查孔徑應小于110mm,而固結灌漿檢查孔應小于140mm;在對鉆孔進行壓水試驗的時候,應該按照單孔壓水試驗操作規(guī)程來進行,一般情況下可以分成三個壓力階段進行,但是在試驗之前應該用相當于1.5 倍左右的設計水頭的壓力來進行壓水前的沖洗,從而獲取穩(wěn)定的流量,當吸水率數(shù)值在規(guī)定范圍內,就說明灌漿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