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的氣味、質(zhì)地和柔軟的肉體有關(guān),而它那引人遐思的海腥氣味,讓無數(shù)人如癡如醉。
牡蠣的愛情生活很奇特,要依賴不可預(yù)測的溫度和潮汐,如果它所處的世界溫暖,如果周遭的水溫在華氏70度左右,它便能噴射一條小水柱似的生猛精子,從而刺激雌牡蠣大量產(chǎn)卵。如果潮汐配合的話,精子會遇到卵,牡蠣苗就這樣成形了。
男人的愛情生活也很奇特,其中有一部分長久以來都依賴這種雙殼軟體動物那般神秘的力量。大多數(shù)食譜經(jīng)典上都將牡蠣視為“愛”的靈藥,并建議人們生食。
當(dāng)代飲食文學(xué)女掌門M.費(fèi)雪在《寫給牡蠣的情書》里說,有一批為數(shù)驚人的男性,很多還是耶魯甚至普林斯頓的畢業(yè)生,也信誓旦旦地確定牡蠣可以壯陽,是極好的春藥。這些男人們舉出數(shù)不清的例子,不外乎某位仁兄只不過生食冰涼的牡蠣,一時之間精力倍增,威武可比雄山羊?;蛘邥醯?8世紀(jì),考證說意大利的花花公子卡薩諾瓦,曾與122個女子有過床幃之歡,秘訣就在每天以50只牡蠣作早餐。
據(jù)說如果女性生食牡蠣,也會受到影響,讀過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的讀者,肯定記得下面的描寫:“兩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蠣。她們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著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臟長袍,然后嘴巴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jìn)去,把殼扔到海里。”遍尋美食的費(fèi)雪在書中寫道:密西西比州一位名叫穆索里尼的仁兄發(fā)誓說,他出自深思熟慮,把撈自附近灣流的褐色長殼雄牡蠣,喂給7位處女吃,從而治愈了她們性冷淡的毛病。
其實這多半是人的心理作用,跟牡蠣的氣味、質(zhì)地和柔軟的肉體有關(guān),而且它那引人遐思的海腥氣味,確實讓無數(shù)人如癡如醉。
生食牡蠣最好在寒冷的月份,就在戶外的氣溫里,撬開剛剛打撈出來的牡蠣,隨即將牡蠣肉從其粗糙且形狀不規(guī)則的殼中挖出,如此一來,牡蠣的黑鰓因受到周遭空氣的振蕩,會微微顫動、抖縮,像引人遐想的女人身體。這片半透明的牡蠣肉宜吞食,但是吞的速度不能太快,接著喝它咸咸的、可口的汁,應(yīng)就著殼,一口喝下。那汁的氣味最像退潮以后留在巖岸上的水潭。
如此簡單,如此心曠神怡。
生食牡蠣就有開殼的問題,好幾千年以前,人們掰開牡蠣殼,吸吮它們的柔軟身體以及伴隨而來的汁液時,難免會夾雜著銳利的碎殼片。有了刀以后,就演練成了形形色色的“別殼之道”。
“別”牡蠣殼之道,要領(lǐng)是手要窩著,五指搭著未開殼的牡蠣,刀尖朝著殼尾縫隙一搭,一撬,所謂手起刀落,將刀尖順勢伸進(jìn)微微張起的殼縫,持刀的手腕一轉(zhuǎn),一摳立馬就可以將蠣肉剔出。往往熟練的賣蠣人,刀功實在已出神入化,完全可以像我們在鍵盤上敲字的盲打一樣,一邊招呼客人,一邊手里的活不停。
據(jù)說生牡蠣之美味,世界之最,滋味溫和卻又勁道,恬淡且耐人尋味。不過某一樣食物之所以特別,往往受時空因素左右,影響甚至大過食物本身。說起牡蠣,也許你會想起一位體形略微豐腴的美女,有著黝黑的雙瞳和線條纖美的手腕,在夏日午后淋漓歡愛一場之后,狼吞虎咽卻不失優(yōu)雅地吃著牡蠣,那肯定是人間至味。
法國18世紀(jì)畫家特魯瓦專門畫了一幅叫作《牡蠣宴》的世界名畫。描述漂亮奢侈的大廳里,地面上牡蠣殼狼藉一片。半酣的楚楚君子,在蠔和美酒的驅(qū)使下已經(jīng)忘乎所以。不過這些牡蠣?wèi)?yīng)該是燒燉過的。
法國人無法想象竟有人把牡蠣煮熟了吃。差不多每顆高盧心靈當(dāng)中,都有一股強(qiáng)烈的情感,促使他們認(rèn)為,烹煮牡蠣實在是罪大惡極。連很有聲望的美食家,在寫需要烹燒的牡蠣食譜時,都得附上一段半哄半騙的甜言蜜語:我了解,閣下并不太欣賞熟牡蠣,不過……您不妨屈就一下,試試下面這個食譜……
費(fèi)雪說,很多人不愛生食牡蠣,那么就祝他們懷著妒羨之情,幸福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