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儒商周振剛攜帶500余件明清建筑木雕藝術(shù)品,回到離別20多年的故鄉(xiāng)蘇州。2005年,在“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吳江同里退思園景區(qū),他的收藏品在仿古建筑博物館內(nèi)展出,供游人參觀。
赴川經(jīng)商喜得瑰寶
20世紀80年代,在大陸涌起了改革開放熱潮,打開國門。周振剛不失時機抓住機遇,于1987年飛赴四川成都,做起了服裝生意。因他年輕時學過書法、繪畫,對藝術(shù)品情有獨鐘。曾在蘇州園林管理處工作過一段時間,接觸到一些古代建筑,認為此乃國之瑰寶,不能再生,應該好好保存,免于流失或失傳。
成都是“天府之國”,為三國時代蜀漢的首府。歷史上此地出過許多名人、達官,遺存有很多巨宅、官邸。自20世紀80年代起,成都大興土木,拆遷舊屋,當?shù)厝藢⒉鹣碌哪镜耖T窗、匾額、橫梁、立柱等許多雕件搬到文化市場出售,周振剛便經(jīng)常去市場上淘寶。他購得的第一件藏品是從一農(nóng)民手里買到的一件方形小木雕,其刀法精到,粗獷處如中國畫寫意筆法,細膩處如工筆畫線條。木雕主人的祖上在清代做高官,遺留下來的這塊小木雕是花床上的小裝飾板。自此,周振剛成了文化市場的??汀?990年,周振剛在地攤上覓到一塊清代洗臉架上的裝飾浮雕雕花板,雕工細致,十分精美。1993年,周振剛在成都一位藏友家中,看見一對楠木老門窗,中間厚,四周稍薄,布局奇特。每扇窗尺寸高72厘米,寬40厘米,四周鏤空雕刻,雕博古圖案:葫蘆、香爐、花瓶、花籃、書卷、笛、劍、佛珠等,雕工精湛。居中的長方形加框的板上,雕《三國演義》中東吳孫權(quán)、周瑜等10個戲劇人物。細密的花紋組成細如針眼的網(wǎng)點。周振剛喜愛之情溢于言表,最后這位藏友忍痛割愛將此物轉(zhuǎn)讓給了他。周振剛的收藏,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
奔波各地 覓寶豐收
周振剛收藏古代木雕出了名,許多朋友樂于相助一臂之力。1998年,周振剛應朋友之邀,遠赴浙江寧波。在那位朋友的臥室里,他被4扇清代雕花門所吸引。該器物雕刻的風格糅合浙派、徽派,實為罕見。浙派雕法以刀代筆,所雕山水、房舍皆有筆法,特別是密布的細長水紋,細如發(fā)絲,根根彎曲,如波浪起伏,有靈動之感。水中兩尾大魚,躍出水面,栩栩如生。徽派刀法則以粗獷豪放見長,所雕山戀雄健遒勁,烘托出磅礴的氣勢。門的上半部雕花卉,中間橫向雕山水。朋友說,這種雕工考究的門出自某清代大官尚書家,存世極少。周振剛聽后感嘆道:“我藏有蘇派、川派、徽派的古木雕,缺浙派精品,美中不足啊!”朋友為成全他的收藏愿望,當場轉(zhuǎn)讓。
明代雕件鎮(zhèn)館之寶
2000年夏,周振剛經(jīng)人指點,在成都文化市場發(fā)現(xiàn)幾件明代大型楠木雕件。其中一件長500厘米,高50厘米,是祠堂或廟宇的彩色橫梁。另兩件的走廊梁,亦厚重。大廳橫梁雕十八羅漢、四大金剛和神獸30余種,形態(tài)各異,活靈活現(xiàn)。兩件走廊梁各雕一吹笛乘龍神仙和一吹笛騎鳳仙女。刀工多變,或浮雕,或圓雕,或平雕,或鏤雕,豪放中不失精細。這幾件古木雕來自三峽地區(qū),至少有四五百年歷史。周振剛志在必得,高價買下,當作“鎮(zhèn)館之寶”。
非精不收請回“娘家”
周振剛收藏有個宗旨:非精不收,收集到手的文物決不外流,決不見利忘義去賺錢!在海外見到中國文物,只要買得起,他就請它“回娘家”。
2002年春,周振剛在川南一縣城覓得一塊清代花卉圖案雕件。該器物邊框四周平雕、鏤雕若干佛教梵文和花卉圖案,居中雕有突出的雀梅報春圖,立體感很強。他認定這是當時篤信佛教的富貴人家的廳堂窗心,當即買下。不久,一美國人愿以高出原價數(shù)倍的價格收購,周振剛不為所動,婉言謝絕。他在香港一家文物商店,看見兩件中國漢代木雕寶物,以高價買下,回家動情地對家人說:“中國文物外流一件少一件,我不能眼看它們遠離祖國,保護祖國文物人人有責!”
二十多年艱辛的收藏之路,換來了保護祖國文物的美名。周振剛購藏的古建筑木雕藝術(shù)品,包括匾額、梁、牛腿、斜撐、門、窗、臥室飾物、花床、雕花板、八仙桌、矮長桌、凳、椅等許多品種,其中不乏精美的文物。為了存放500余件木雕藝術(shù)品,他在蘇州購置了一套三室一廳帶院子的新房,專門雇卡車從四川運來,藏入那座新居。他一人獨居其中,當起了“守護神”。他的家從香港搬到了大陸,為的是保護看守文物。被譽為“古建筑博物館”的蘇州所屬吳江同里鎮(zhèn)的退思園景區(qū),在2003年決定擴大旅游景點,修建了一座面積達4000平方米的仿古建筑展館,邀周振剛加盟,并騰出1600平方米的展廳,供他存放珍藏的古木雕藝術(shù)品。周振剛滿心歡喜,逢人便說:“我多年的心血沒有白費,我收藏的古代木雕藝術(shù)品有了最好的歸宿,實現(xiàn)了我最初收藏的心愿?!?/p>
(責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