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中國券商的研究技能與質(zhì)量已逐步與國際接軌,各大券商的研究方法也趨于一致,但在賣方服務方面,本土與海外機構、本土不同機構之間仍存在差距。那么,買方歡迎何種券商服務?賣方機構在把研究成果與投資者對接上有哪些需要改進之處?接受《新財富》采訪的買方機構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華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總監(jiān)程堅表示,通過多年的磨合與探索,大中型券商研究機構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務流程:通過多種渠道發(fā)送研究報告,通過基金公司的分類平臺呈現(xiàn);通過路演或主題報告會,力求研究員與機構投資者面對面深談;通過不定期的聯(lián)合調(diào)研,幫助機構深入了解感興趣的行業(yè)、企業(yè)。而對各家合作券商的服務,基金公司也有了一套評價體系:每3個月或更短時間,由研究員、基金經(jīng)理、研究總監(jiān)按不同級別、額度對券商的服務打分,再匯總反饋,這一定程度上會與券商的傭金掛鉤,也對券商研究服務的改進十分有幫助。
不過,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基金經(jīng)理,每天會面對幾百份研究報告,何種研究報告能夠脫穎而出?程堅表示,一般會先看報告的題目及摘要,有新視角的報告往往才入得法眼;同時,報告需要有明確的觀點,“有些研究員怕錯誤,往往模棱兩可地寫報告,其實錯誤不要緊,以前的錯誤觀點不代表下一次不正確。買方一般相信券商的篩選能力,既然這位研究員存在,必然有存在的道理,研究員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作出明確的判斷”。在他看來,大的研究機構對宏觀和策略方向的把握比較好,而在某些區(qū)域上市公司的把握上,一些地方性券商反而更出色。
金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總監(jiān)楊剛同樣表示,買方最看重賣方的專業(yè)研究能力,尤其是研究報告的客觀、深入和前瞻程度。不過他也指出,好的報告要不被埋沒,同樣需要賣方研究人員和服務服務人員的共同努力,需要他們有主動及時服務的意識,與機構投資者構建良好的溝通和互動平臺。在當前國內(nèi)賣方研究大力發(fā)展,研究報告海量傳播的情況下,這點也十分重要。
他的看法代表了買方機構的共識。深圳普邦恒升投資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陳文濤指出,賣方銷售人員常把研究報告以短信、郵件形式送達買方,然而,繁忙的基金經(jīng)理有時也許會遺漏優(yōu)秀的報告,或無精力深入了解其中的要點,因此,優(yōu)秀的銷售人員首先需要很好地提煉報告的精華,再有針對性地送達買方;并且最好通過電話直接溝通,如果買方有深入探討的興趣,再盡快安排分析師與之聯(lián)系。“有些銷售人員很努力,但服務的內(nèi)容不是買方最需要的。他們需要通過與買方溝通,及時修正服務的內(nèi)容和方式?!?/p>
程堅也提出,人們往往覺得研究員的專業(yè)知識要硬,其實,銷售人員才最需要在專業(yè)知識方面不斷學習,并擴大知識面。研究員也許只需要研究個別行業(yè),而銷售人員要對所有行業(yè)有所研究,才能在同買方溝通時點中報告的亮點,并將買方的要求精確地反饋回券商。
金元比聯(lián)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關人士也表示,最為直接有效的銷售服務,首先是銷售人員提供簡單精要的研究報告,洋洋灑灑幾千字不如點明要點,觀點明確。他同時提出,有些銷售經(jīng)理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參與基金公司晨會的做法值得借鑒,這有助于雙方第一時間進行溝通。
對于平時和自己打交道最多的銷售服務經(jīng)理們的工作,買方機構基本給予了肯定,但也認為,券商要達到高標準的銷售服務還需時日,許多銷售服務經(jīng)理在買方提出服務要求后會很快進步,卻無法長期堅持標準化服務。這需要券商首先明確銷售人員的職責定位,再從標準化培訓到服務流程的細化,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務制度與合理的考核機制,從而以制度化、標準化的規(guī)范服務,更準確地打動買方機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