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榜的暖
一年一度的魅力榜,給人們第一個感覺是溫暖。這50位魅力榜上的男女老少,都像一盞盞溫暖的燈。
50位被選入年度魅力榜的人,都有一個讓人肅然起敬的共同的特質(zhì),堅韌和執(zhí)著,在各自的領域里,他們從來不選擇放棄。
2010年是一個嶄新世紀起承轉(zhuǎn)合的轉(zhuǎn)捩點,本刊編輯部之所以一如既往地評選出讀者心目中的年度魅力人物,其實也在傳播一個堅持多年的價值認定,我們或可從每一年的魅力榜中,觸摸到人世間的暖,人世間的熱,這一暖一熱,是共和國原本必須具備的公民社會的圖景。我們說,魅力難以量化,但其實可以觸摸。
新浪微博被選入魅力榜,讓人眼睛一亮,它不是“人”,卻成了所有熟悉或陌生的人共同搭建的傳播平臺,它存在的意義和不可限量的傳播速度,更凸里了光芒四射的魅力。
寒冷的冬天,因為魅力的無所不在,而讓人倍感溫馨。
春天,還會遠嗎?
楊錦麟(鳳凰衛(wèi)視)
《2010年中國魅力榜》
在2010年《魅力50人物》領獎臺上,江平老先生出現(xiàn)時,全場數(shù)次掌聲雷鳴!江平老先生獲得的是“吶喊之魅”獎。他的名言是:過去發(fā)展是硬道理,今后人權是更硬的道理。我很敬仰他。他曾是我們公盟的顧問。
——王功權(獲獎者)
我沒有刀……我其實只是一個調(diào)查記者。
——鄧飛(獲獎者)
到了說實話都能獲獎的地步,這個社會已經(jīng)污濁到了何等程度。不論當事人頂著多大的壓力,甚至威脅,其實鐘吉章僅僅做了一個工程人員分內(nèi)的事??删粗?,總是樂不起來!
——我是小亮2010(新浪網(wǎng)友)
喜歡吳秀波,喜歡他所詮釋的每一個劇中人物的那種透徹心扉的痛和溢于言表的幸福。說不清楚從什么時候開始,或許那個《嫁衣》中的焦陽給我的印象太深,以至于到了《黎明之前》的劉新杰大獲全勝之時,我都有為他大哭一場的沖動。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或許說的就是他這樣骨子里都有故事的人。
——xixiasue(新浪網(wǎng)友)
《王則柯 經(jīng)濟學垃圾的“清道夫”》
微觀經(jīng)濟學家在社會上一般都很安靜,自己做自己的理論,可惜,他去普林斯頓的時候有點晚了。不過他在普及經(jīng)濟學上的貢獻是很大的,在那個愚昧的時代,執(zhí)著的反抗者總能得到后人的青睞,很有幸,上過他的中級微觀經(jīng)濟學,那是讓人愛上經(jīng)濟學的年紀吖。
——Gavin一青山(新浪網(wǎng)友)
《饒毅 中國科學界的“鯰魚”》
缺乏“professional”的不僅僅是學者,還有社會的各行各業(yè),甚至包括小偷、綁匪?!皃rofessional”的缺乏致使每個人都不各行其事,而是在挖空心思琢磨“短平快”,夢想“天上掉滿漢全席”,導致了整個社會的浮躁與道德的整體墮落。
——Cherri的簡單生活(新浪網(wǎng)友)
某些民營企業(yè)里有種奇怪的誤解,對professional這個詞有抵觸。好像professional是資本主義官僚的代名詞,professional了就沒有了干事業(yè)的熱情。其實我們離真的professional還有很遠的距離。
——KarenZu(新浪網(wǎng)友)
做人要低調(diào)
還是那個在上海搞金融的同學,工作3年,最近終于咬牙買了一部五十多萬的奧迪,車就停在小區(qū)的地下車庫里,而與他一起居住的兩位同事竟然都不知道他有車,平時他也不敢開出門去,因為不久前證監(jiān)會剛找上海各金融從業(yè)人員開過“警醒會”。要知道,今年11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剛轉(zhuǎn)發(fā)了證監(jiān)會、公安部、監(jiān)察部、國資委、預防腐敗局五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nèi)幕交易的意見》,重拳一出,做人要低調(diào)更顯得是至上的生存法則。
既然做人不能張揚,那么在生活方式上自然也只能往家里扎,平時曾試過三天三夜不睡覺去夜店的他也只能天天待在家里,要不然就是陪領導和“大哥們”打打牌,一晚上贏個千把塊的,當然還收藏各種器物。做這行的“物欲”都特別強,但買了都往家里擺,也從不炫耀。
同學喝下幾杯清酒后,臉一紅,開始訴說,做金融的人生活是枯燥的,平時上班都是先把手機沒收了,QQ更是被直接屏蔽,而面對屏幕上的輸贏,生活上朋友的得失,心理素質(zhì)更是重要,真正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知道這一切都是在一個最大的合法賭場里發(fā)生的事情,一天以內(nèi)輸丟了一輛奧迪車并不可怕,接著再丟掉了幾個“朋友”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丟掉了眼里的那點光亮,就是那種一說賺錢眼睛放光的光亮——這點光亮既照亮了前程,也照亮了內(nèi)心。
第二天去參加一個基金會的合伙人會議,人家都把旅游和金融結合了起來,投入產(chǎn)出后的一部分錢可以拿著去周游世界,這里面包括北極極光之旅、南極徒步之旅、亞馬遜運河老船長帶隊之旅、巴西狂歡節(jié)體驗之旅、以色列圣誕之旅,當然還有頂級的華人首次包機22天環(huán)游世界之旅。我想,當同學全身而退賺到心中的一筆之后,他一定會考慮這些項目。
本刊記者 王大騏
不喝敬酒的教授
我到寧夏去采訪跨越式教育項目,項目負責人是北京師范大學的何克抗教授。何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是有要求的,如果記者不親自到現(xiàn)場去看,他是不會接受采訪的,有一家報紙的記者原本只是想看看資料就寫稿,他拒絕了,連資料都沒給他。
在寧夏某縣的現(xiàn)場會后,晚上,大家在一起吃飯??h里許多領導也都來了,與何教授同坐一桌。桌上酒水充足,還有好些個骰子和骰盅,一些人看上去是在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番。許多人都過來給何教授敬酒,但他就是不喝,堅持以茶代酒,口頭上也沒有任何客套話。他坐在那,跟身旁的領導也很少說話。
酒席進行了大概二十多分鐘后,何教授快速地吃了些東西,然后就離席了,撂下一桌子表情尷尬的領導。許多人大概覺得,這才剛開始呢。
何教授的學生跟我說,這是何教授的習慣,到哪都這樣,絕不在酒桌上耽誤時間,吃飽就走。學生們也很緊張,何教授走后,他們都得跟這些領導們解釋。他們還告訴我,有一次在酒桌上,有領導提出玩喝酒的游戲,何教授拍案而起,把領導給教訓了一番。
我也趕緊把飯吃了,到何教授的房間去采訪。剛才在酒桌上沉默寡言的他一口氣說了幾個小時。我問他為什么吃飽就走,他說,有這些時間,還不如多研究些問題。采訪結束,天色已晚,他堅持到戶外去鍛煉一下才休息。這個時候,估計那邊的酒席才散。
本刊記者衛(wèi)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