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說了華人在美國買房的故事,本期再說說華人在美國買車的故事——
車輪上的國家
美國號稱“車輪上的國家”。作為最普通的代步工具,汽車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紐約等極少數都會地區(qū)有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統(tǒng),其他地方都要靠自己開車。根據美國交通部的統(tǒng)計,2006年,美國一共有2.5億輛各類汽車,而美國人口大約在去年才達到3億。可見汽車的普及程度。
一般說來,東西兩岸開外國車比較多,中部地區(qū)比較愛國,還是美國車的天下。多數人開的是轎車,也有40%的人開SUV和皮卡。德州更是皮卡的天下,經??吹叫」媚镱^戴牛仔帽、足蹬長筒皮靴,跳上皮卡絕塵而去。
美國人崇尚力量,大馬力高耗油的車很有市場。以前給福特做項目的時候,福特的人告訴我們,一輛家庭轎車只能讓福特掙幾百美金,而一輛皮卡或者SUV,可以讓福特掙好幾千美金。所以在美國市場上,各大廠商競相力推大車。
90年代末的油價很便宜,車型小油耗低的車沒有多少吸引力。前幾年油價飛漲,人們對油電混合動力車的興趣大增,大車的銷售一落千丈,但隨著油價回落,這種情況沒有持續(xù)太久。電臺還提到,油價下降以后,Google上對節(jié)能汽車的查詢量下降了30%以上。
總之,油價對美國人的生活影響很大,美國這波經濟衰退或多或少受到了油價的影響。過去10年,地產市場火爆,很多人住在離工作地點很遠的地方,這樣既可以享受城里的高工資,又可以享受鄉(xiāng)下的大別墅,何樂而不為??墒歉哂蛢r改變了這一切。
10年前1加侖(3.87公升)汽油不到1美元,比純凈水還便宜,而油價高的時候,平均油價曾經達到1加侖4美元,很多遠距離通勤的上班族突然發(fā)現付不起油費了。同時,由于美國的汽車廠商過度依賴高油耗大車所帶來的利潤,沒有興趣開放應用節(jié)能技術,結果,高油價對美國廠商的打擊遠遠大于對日歐同行的打擊。而美國的汽車行業(yè)直接和間接地占到了美國經濟的六分之一,即使沒有華爾街的金融風暴,單是油價就足以令美國經濟陷入困頓。
入鄉(xiāng)隨俗買輛二手車
既然整個美國都在車輪子上轉,我自然也不能免俗。
在美國的第一個暑假,我在一家IT公司做暑期工,口袋里開始有兩個小錢,于是就尋思著買車。那時畢竟是窮學生,只能買舊車。
當地報紙有很多舊車求售的信息,同時有全國性的網站根據代售汽車的出廠年份、品牌、配置和狀況等諸多參數告訴你一個大約的價格,討價還價并不困難,只是有很多細節(jié)問題要注意。如果向汽車經銷商購買,不僅價格偏高,還要付5%到10%的銷售稅。因此,窮學生多數向私人購買,質量往往得不到保證。
最后,我從一個美國老頭那里買了一輛已經使用7年的美國車,車子行駛了大約7萬英里,保養(yǎng)得還可以。討價還價后,我們以2400美元成交。
沒想到,就在我們興高采烈地開車回家時,車子忽然毫無征兆地在高速公路上熄火了。好在當時是周末的傍晚,又是在鄉(xiāng)下的公路上,路上車不多,再一打火又好了,我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終于把車開到了家里。
隨后,我們打電話給賣主,賣主睜眼說瞎話:“我跟你說過有這個問題的?!睕]辦法,我們只好吞下這個啞巴虧。以后誰跟我說美國人講誠信,我跟誰急。
接下來的日子,我們一邊提心吊膽地開車,一邊想辦法修車。最后,在一個阿拉伯師傅開的修車鋪,我們花90塊錢把車給修好了。車子后來雖然還有一些小修小補,但總體還不錯。
開車上路,安全第一
買了車,下一步就要考駕照,先筆試再路考。
筆試比較簡單。薄薄的一本交通規(guī)則手冊,講的都是常識,重點是如何安全開車,尤其是如何避免酒后開車、如何處理各種路況。美國的交通規(guī)則強調行人優(yōu)先,自行車其次,最后才是汽車,不過路上的行人和自行車一般都很少。還有一些比較搞笑的規(guī)則,比如:不可把汽車停在火車交叉道口上堵火車的路。
筆試頭天晚上,我打麻將打到半夜,忽然想起還沒有看書。另一個同學也要考,但只有一本手冊,情急之下,我用菜刀把手冊劈成兩半,輪流復習。第二天,我們全都滿分通過了。
接下來是路考。考試的重點不是你技藝是否嫻熟,而是你的安全意識是否到位,所以,很多在中國國內開車多年的老司機很難考過。比如,他們習慣用一只手打方向盤,美國考官一看就不待見了。還有一些規(guī)則與中國不同,中國司機想通過美國路考并非易事。
美國也有駕校,但多數本地人都是由父母教的,而我們就只能靠師兄教了。還好師兄經驗豐富,詳細告訴我考官會注意的各個細節(jié)。結果我順利地一次通過。直到現在,我還記得路考結束時,考官大媽告訴我唯一扣分的地方就是倒車。她說,雖然我看了所有三個倒后鏡,而且退得很緩慢,但是沒有回頭看,不合規(guī)矩。由此可見考官的細心。
從拿到駕照到現在已經10年了,雖然我一直謹記安全駕駛,但總有被警察盯上的時候。美國交警雖然比較友善,但遇到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他們也會變著法子開罰單。有一次集體去舊金山玩,道路限速55邁(“邁”為英制單位,指每小時多少英里,1英里等于1.60931公里),大家都開到65邁。我跟了一會兒,覺得車速太快就減速了。就在這時,警車從暗處沖出來把我叫住,給我開罰單。我說前面的車開那么快,你不抓他們抓我干嘛,警察的解釋很有意思:“You are not following, so you are leading?!?你不跟車,你就是挑頭的。)如此強盜邏輯把我給氣的。
回來的路上,正好聽到電臺在討論公路罰單的問題,我趕快撥打電話進去求救,主持人指點迷津:舊金山是旅游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被開罰單,但是,由于各州的交警互不通氣,跨州催討的費用與罰單金額相比得不償失,所以,當地警方對外地人賴賬的現象只好聽之任之。聽完之后,我茅塞頓開,立刻把罰單扔進垃圾桶里。
名車不易養(yǎng)
轉眼間就畢業(yè)了。還沒拿到工資單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有錢,因為報紙上說兩三年舊的奔馳寶馬凌志也不過兩三萬元一輛,這讓我感到很有底氣,開始幻想開著名車拉上美女兜風的景象。結果工資到手打完稅,交完房租,再下幾次館子,所剩無幾,我這才明白為什么美國人不是人手一輛豪華車了。
剛畢業(yè)的時候,我在曼哈頓上班,也住在城里。
這是一個不需要開車的地方,大家都坐公交上下班。鬧市區(qū)停車就算包月也要三五百,不堵車也沒有地鐵快,所以城里的土著多數不會開車。以美國的標準來說,紐約人開車很野。在鄉(xiāng)下,哪怕是長島這樣的紐約郊區(qū),大家開車都會禮讓三分,但到了紐約城里,司機開車簡直就像暴徒,遇到黃燈就沒命地沖。如果有誰黃燈剎車,或者綠燈時沒有猛沖出去,后面立刻有人在狂按喇叭。所以我不認為美國人如何有禮貌而中國國內如何亂套,只要人多的地方,大家的脾氣都不太好。
在城里沒呆多久,我就搬到德州鄉(xiāng)下工作。
當時正是互聯網泡沫的高潮,大家工資高消費低,都把工資當零用錢花,并幻想著過幾天公司上市后自個躋身百萬富翁行列。所以,同事們大多開好車,寶馬幾乎成了標準配置,保時捷什么的也不少。當時我覺得寶馬已經泛濫成災了,打算搞一輛捷豹S-Type試試。
然而,還沒來得及下手,互聯網泡沫就破滅了,我只好擦干口水,卷起鋪蓋,開著老破車跑路。一口氣跑到加州,才發(fā)現情況更加可樂。
作為互聯網泡沫的震中地區(qū),加州受到的打擊更加慘烈。每天,舊金山國際機場都要拖走不少無人認領的豪華車,原因是很多人失去工作后想離開美國,就開著沒有付完貸款的車子來到機場,跳上飛機跑路。還有一些人潛伏下來等待機會,于是硅谷一時間多了不少開著奔馳寶馬送外賣的“挨踢”(IT)人士,堪稱硅谷一景。
買車不如租車
夫妻倆的工作、生活穩(wěn)定以后,妻堅持要買她心儀已久的甲殼蟲,還非蘋果綠的不買。
為此,她把開了不到一年的Civic賣給我,然后直奔車行。準備簽貸款合同的時候,銷售員建議她試試長租(lease)。原來,很多美國人開的車其實不是買的,而是簽了三四年的合同長租,在合同期間隨時可以買下來。
租車靈活方便,每個月的付款相對少一些,開的又是新車,4年下來只比買車大約貴10%,而對于車行來說,那多出來的10%價錢刨掉貸款利息,也還是不錯的額外利潤。所以,車行一般都會推薦你租而不是買。不過中國人比較節(jié)儉,一般只買不租。
在銷售員的蠱惑之下,勇于嘗試新鮮事物的妻著了道,簽了4年的租約。事后,我們才發(fā)現這是我們最明智的決定。
甲殼蟲是好車,貌似嬌小的車型配上渦輪增壓的發(fā)動機和反應敏捷的變速箱,比一些入門級的跑車毫不遜色。一次在路上,我們看到兩個小孩在比車速,便一個油門踩下去把他們遠遠甩掉。遇到紅燈,大家停下來,他們都向我們豎起大拇指。
不過,甲殼蟲的性能雖好,質量卻不敢恭維,不知道是不是墨西哥組裝的原因,大小毛病不斷。因為車是租的,所有權歸車行,因此出了問題由車行負責維修。雖然在保修期內,維修費用由廠商支付,但是經過反復維修的車肯定是賣不出好價錢了。我們每次去修車,車行的人就一臉苦相。4年后我們把車還回去,鑰匙一交就拍拍屁股走人,才不管車行把它賣給誰。
買車就買SUV
此后,我們一邊開著Civic,一邊找合適的車子。
我勸妻踏踏實實過日子,買輛便宜車,妻不依,一定要買SUV。
窮家小戶買不起奔馳寶馬的SUV,我們看上了Nissan的Murano。這款車跟漢蘭達同一級別,外形內飾比較美觀,在一眾方腦殼的SUV中還算有點藝術細胞。我本不想在車子上花太多錢,但是妻的閨蜜買了這款,她便也擺出一副不買就掰的架勢,我只好從了。不過妻同意把Civic賣掉,兩人合開一輛車。
有了前面的經驗,我們倒是一致同意先租著再說。
這樣,Murano一開就是4年,車的質量還是很不錯的。
去年底租期快到的時候,我們有點動心,想把它買下來,然而就在這時,禍從天降。
一天回家,我把車停在樓下,突然車頂上一聲巨響,車子震了一下。我本能地把車開出一段距離再下來看:我的媽呀,地上躺著一個窗式空調。原來,6樓的小倆口拆空調時不小心把它給推下來了,不偏不倚砸在車子的后座車頂上。神奇的是,估計鐵坨子砸下來的時候是斜著身子,加上車頂上有固定運動器材用的鋼架子撐著,車子居然沒受多少損害,連油漆也沒有蹭掉多少。
換了普通車子,還不知道會是什么結果呢,這款車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頓時高大起來。但既然車已破相,我們就不打算買了。還車的時候,車行只要我們賠五百。我們這些年在美國諸事不順,這也算是一個補償吧。
有了這番經歷,換車的時候我們認識高度統(tǒng)一:接著買SUV。
正好遇到年度清倉,我們以便宜6000元的價格買了輛全配置的謳歌。車子有簡易的第三排座位,就算兩家人一起出門,也能勉強裝下??吹竭@,大家可能認為我在顯擺,其實美國的華人中有一個說法:“在國內買進口車,就像在美國請倆小保姆一樣傻。”美國的人工貴而車子相對便宜,一般人請不起小保姆,只好自己買車送娃去學校。
要是哪天海歸了,我就把車賣了請倆小保姆去。
下輛車買什么
隨著國內汽車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我做夢都希望能像歐洲人日本人韓國人那樣,在美國的道路上開著祖國的車子兜風。10年前,美國人開韓國車還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因為大家都不相信韓國車的質量。但現在,韓國車幾乎和日本車一樣受歡迎。前幾年吉利、奇瑞說要登陸美國,去年比亞迪也說要來,但后面都沒了下文,以至于我們直到現在還為別人貢獻GDP。
等哪天中國車終于開進美國了,我一定買輛給咱閨女開開。
(編輯:馬 蟻ymflower0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