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粉風景寫生,要注重情感效應、風景畫的意境表現(xiàn),風景畫寫生中常畫的山和樹都有他們的變現(xiàn)技法。
關鍵詞:風景寫生 情感效應 意境 天 樹
繪畫中的色彩,是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但色彩藝術同其它藝術種類一樣,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經(jīng)過歷代藝術家的努力和探索,其觀念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如今,逼真地再現(xiàn)物象的色彩,表達物象的質感,已不是繪畫中色彩的最終目的,色彩自身應具有充分的表現(xiàn)力和相對的獨立性。
水粉靜物寫生在室內(nèi)進行,光色較穩(wěn)定,能從容地通過細心觀察、分析、思考去把握對象的各種關系,也有充足的時間制作畫面。而風景寫生在室外進行,無論面對大自然還是人文景觀,都隨日出日落,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而展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變化。風景寫生有緊迫感,作畫者須快速捕捉大自然豐富而多變的色彩,因此能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色彩感覺能力。
一、風景畫的情感效應
藝術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而色彩是最能把人類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一門視覺藝術。色彩是有表情的東西。我們手中的顏色就像作曲家手中的音符一樣。
我們背著畫板去寫生,就是要尋求一種心靈里從未有過的色彩刺激:當?shù)氐娘L土人情、服飾等等,都會使你興奮,滿足你心靈上的愉悅,從而激發(fā)起你的作畫激情。沒有強烈的情感,沒有想象,就沒有藝術。
二、風景畫面意境的表現(xiàn)
畫風景要注意對畫面氣氛的營造與表現(xiàn),要充分考慮到時間、季節(jié),氣候以及景物對畫面會產(chǎn)生的不同色調氣氛。
比如:春天的淡雅、清晰;夏天的熱烈與對比;秋天的絢麗與金黃;冬天的柔美與統(tǒng)一等等。
三、風景畫中天的表現(xiàn)
構圖中有天,可先畫天,否則會把天畫臟。晴天、陰天、雨天顏色不一樣,不要全篇畫一樣的顏色。
四、風景畫中樹的表現(xiàn)
在風景畫中,樹的形態(tài)最為復雜,而且種類也很多。色彩雖然都是綠色,但各不相同,而且一年四季變化也很大,尤其與環(huán)境色結合起來看,色彩變化更為微妙。
在不同的季節(jié)和光線下,樹的形、色會發(fā)生變化,但基本結構不變。樹由樹根、樹干、樹枝、樹葉幾個部分組成。樹根一般呈爪狀,扎入地下,在地面匯合成圓柱形的主干,向上延伸逐漸分杈變細,干生枝、枝生葉并向四周伸展成為一個優(yōu)美的樹冠。一般樹貌多呈圓形或傘形,畫樹時要注意抓住大的外形和樹干特征,從對象的農(nóng)淡粗細外形水粉靜物寫生在室內(nèi)進行,光色較穩(wěn)定,能從容地通過細心觀察、分析、思考去把握對象的各種關系,也有充足的時間制作畫面。而風景寫生在室外進行,無論面對大自然還是人文景觀,都隨日出日落,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而展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變化。風景寫生有緊迫感,作畫者須快速捕捉大自然豐富而多變的色彩,因此能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色彩感覺能力。風景畫的情感效應
具體的畫法有下列幾種:
(1)樹葉比較茂盛的樹叢,光線側向照射的,一般可著眼于組織塊面來表現(xiàn)其體積感;
(2)對體積不十分明顯,處于遠景的樹叢,主要是擺對色彩問的相互關系,并不一定要作具體的刻畫:
(3)冬天或初春時期,樹葉比較稀疏,樹枝的色彩常常干掃,或偶然點上一些亮色或暗色以示樹葉前后的層次。
五、風景畫中山的表現(xiàn)
風景畫畫山,要注意遠中近的不同層次距離,山峰重疊、云霧繚繞,造成遠山時隱時現(xiàn),與天際相連的景象。又因空氣透視的緣故,遠近山之間的顏色有很大的差別,遠山含蓄迷蒙,體積也顯單?。唤鹕胶裰孛骼?,體積結構分明。
遠山的色相往往略帶青灰,色彩的明度較為接近。根據(jù)季節(jié)、天氣、光源及山質的不同,色彩的變化也有明顯的差別,石之快面分名的遠山多呈較淡的青灰、青紫、或青綠色,這種遠山幾乎都成平面狀。有些遠峰依其山脈走勢有明顯的塊面體積,表現(xiàn)是要根據(jù)實際對象運用較弱的明暗或補色表現(xiàn)。春夏季節(jié)的叢林山受光面往往呈綠黃色傾向,背光面多里有粉橙、粉黃等色,背光面多呈對比色的粉紫、粉青色,有些紅土山頭在夕陽照耀下呈粉紅與玫瑰色。雪山明面主要來自光源色和天光色。
表現(xiàn)時掌握遠山的具體特征,主要依靠山的外輪廓線,用色時依據(jù)自己的真實感覺去畫。在技法上應用薄涂的濕畫法與天空結合進行,爭取在畫完天空而天際邊未干時就把遠山的外輪廓線濕上去,以求得融合朦朧的遠景效果。晴天遠山的外輪廓線清晰而都多變化,要根據(jù)不同的塊面描繪虛實,有些地方與天分開,有些地方與天隱現(xiàn)相融才能更生動的表現(xiàn)山勢。山腰一下因而應虛些。
中景山層次水分明,但略有模糊,畫時可以先中間色一種鋪底,然后加暗或提亮,用比可剛可柔,可涂抹可擺塊面,力求達到虛中有實、實有中有虛的多變的效果。
畫近山應著重抓住山石的主要結構和具體景物刻畫,分出塊面。近山的色彩豐富,敏感分明,畫時可采取先暗部、在中間色、而后亮部的多遍畫法,以表現(xiàn)出大山厚重西雄渾、山巒疊嶂的自然景觀。
山是由于地殼的自然變化而形成高突于地面表的部分。根據(jù)地質和覆蓋狀況,可大體分為土山、石山兩種,而有的山多樹、有的山多草,有的山常年積雪。因此,作畫時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客觀對待。
參考文獻:
[1]《風景寫生步驟》
[2]《水粉運用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