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突發(fā)性事件及其處置現(xiàn)今倍受社會關注,對其預警機制研究也正面展開。本文將從公共危機管理的視角出發(fā),針對預警機制構建及其運轉提出相關見解,對當下預防高校突發(fā)性事件及減弱其帶來的損失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字:高校突發(fā)性事件 組織建構 系統(tǒng)運轉
作者簡介:顧燕波,女,22歲,浙江舟山;出生日期1989年4月,大學本科,行政管理。
引言
當下,高校突發(fā)性事件及其處置問題正倍受社會關注,對預警機制的研究也在全面展開,但尚未形成一套健全的預警體系。因此,高校突發(fā)性事件預警機制的研究極具現(xiàn)實性、緊迫性,建立健全預警機制的系統(tǒng)組織框架并保證其有效運轉刻不容緩。
一、高校突發(fā)性事件預警機制的組織建構
(一)系統(tǒng)框架的建構
科學的組織建構是保證機制有效運轉的前提,從公共危機管理角度出發(fā),高校預警機制的組織框架也可由危機監(jiān)測、評判、預報三個子系統(tǒng)構成,具體如圖:
高??稍O置各個部門作為預警機制的子系統(tǒng),使其發(fā)揮以下職責:
1.落實信息監(jiān)測
樹立高校管理者及學生的危機意識。高校及學生管理信息龐大,工作繁瑣,為避免信息傳遞中的失真、扭曲,加強信息監(jiān)控識別,收集并保證質量是關鍵。應建立多元化的信息來源渠道,確保信息準確性。
2.判斷評估所獲信息
成立高校信息評判組對所獲信息進行分析識別,按其所反映的威脅的潛在性,對照預警指標歸于所屬等級并按等級采取措施,預防事件爆發(fā)。
3.預報突發(fā)性事件
成立高校突發(fā)事件預報組根據(jù)信息評判結果對發(fā)生概率低、危害大的潛在事故向管理者發(fā)出預報,提請注意并采取預控措施;對發(fā)生概率高,危害大的事故則須立即警報,提醒管理者及學生采取措施。
(二)科學合理的預案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案是高校應對突發(fā)性事件的關鍵,關乎學校能否在最短時間內做出反應并及時控制事件,將損失將至最低。
預案制定可遵循以下原則:計劃要有彈性,應當建立一個包括總體應急和部門應急的預案體系??傮w預案為指導總綱,部門預案是各屬不同職能部門結合各部門職責的應急預案,可有靈活性;確定事故處理備選方案;充分利用外界資源即人力、物力,相關專家咨詢等:計劃應避輕就重,解決事發(fā)主要問題。
預案內容應包括:(1)明確突發(fā)性事件的等級和類別。“最好的危機管理方案是預先防備,知道去找誰和按哪個按鈕a”可事先假設并羅列可能的情況,根據(jù)威脅程度、性質設定等級、類別,再確定相關部門及人員的職責,做到臨危不亂。(2)設立危機管理目標。預案中應制定解決各類事件所需達成的目標及任務,循序漸進,實現(xiàn)管理目標及任務的多元性。與此同時也要制定完成目標可供選擇的方案和需要注意的問題等。(3)建立應急處理小組,為突發(fā)性事件的解決提供資金、物質、技術等支持。另外,預案要適時更新,不僅包括理論層面創(chuàng)新,更要注重實踐反饋。
二、高校突發(fā)性事件預警機制的運轉
(一)透明的信息溝通機制
保持信息溝通渠道暢通是預警機制有效運轉的基礎。英國公關專家里杰斯特提出過危機溝通的“三T”原則,揭示了一個規(guī)律:以你為主提供情況,你成了信息主渠道,公眾會把你作為信息來源,別人的聲音就無足輕重了;你提供了全部情況,即使有人想造謠也找不到材料你在第一時間很快提供了情況,你就先聲奪人,而不用在不利信息滿天飛的時候去被動辟謠。因此,在預警機制運轉中必須保持信息的透明,渠道的暢通,建立與我國高校實際相符的溝通機制。
1.保持內部溝通渠道的暢通
內部溝通是指組成預警機制整體框架的各管理部門組織之間、各院系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等的信息暢通。它是保證整個溝通渠道暢通的基礎。不僅要保持管理層中各組織系統(tǒng)、管理者之間的信息暢通,還要保持師生間的信息暢通,包括任課老師與學生及校方管理者與學生的溝通,尤其是管理者與潛在受害者之間的溝通。加強此類溝通能有效傳達校方關于應對突發(fā)性事件的預防措施,使學生積極響應、正確配合。
2.保持外部溝通渠道的暢通
外部溝通一般指高校與社會各方面力量之間、與學生家長之間等的溝通,是保證整個預警機制發(fā)揮作用的重要組成部分。保持與社會力量的溝通,能夠在事件爆發(fā)時為高校提供保障力量,如專家咨詢、應急所需醫(yī)療保障措施等。保持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能幫校方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并在意外發(fā)生時及時取得聯(lián)系。
(二)預案的落實
當事件來臨,必須科學落實工作預案,制定預案的相關工作人員和工作組在法律制度和學校規(guī)章要求范圍內,首先判明事件性質,因事制宜采取處置方法,其次抓準矛盾,掌握引發(fā)事件的直接或根本原因,有針對性選擇預案并采取措施,最后要探明卷入此次事件的人員結構并采取適當處置方式。明確上述情況后,預警機制全面啟動,高校管理者及工作組成員迅速就位,啟動職責內工作程序,按照設定的預案,選用正確的應對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將事故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或控制事態(tài)擴散。各組織部門間要協(xié)調配合,妥善解決其中矛盾,及時有效預防高校突發(fā)性事件。
結語
積極管理優(yōu)于被動處理,高校突發(fā)性事件預警機制的建立能夠幫助高校有效預防突發(fā)性事件,減少其帶來的損失,削弱負面影響,對和諧校園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此項研究仍有待深入,仍需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結合,只有將具體工作全面科學地落實才能確保預警機制的有效運轉。
參考文獻:
[1]朱愛群:《危機管理:解讀災難迷咒》,72頁,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2002。
[2](美)羅伯特·L·狄思達等著:《公共關系手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9。
[3]王鵬程:《高等學校突發(fā)事件預防與應對機制研究》,南昌大學,2007。
[4]曹靜:《高校公共突發(fā)事件的預警機制研究》,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N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