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嫉妒,歷來眾說紛紜?!墩軐W概念辭典》中將嫉妒定義為嫉妒是一種升級為強烈憤恨的令人痛苦的恐懼,是由于害怕失去或害怕不得不與他人分享一個所愛的人的好感或自己對某種價值和財富的占有而產(chǎn)生的。日本《廣辭苑》為嫉妒下的定義是“嫉妒是在看到他人的卓越之處以后產(chǎn)生的羨慕、煩惱和痛苦。”而《心理學大詞典》中對嫉妒的定義是:“與他人比較,發(fā)現(xiàn)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chǎn)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復雜情緒狀態(tài)。”雖然嫉妒的定義無一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嫉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情緒,這種心理情緒的產(chǎn)生是當事人在社會生活過程中,通過與其他人的對比,發(fā)現(xiàn)某種東西無法得到或是某方面不如人而產(chǎn)生的,是一種不愉快的心理感覺。從分析它的定義綜合來看,嫉妒的基本特點有幾點:
一、嫉妒對象具有差別性
嫉妒的產(chǎn)生是由于個體之間由于橫向和縱向的對比,發(fā)現(xiàn)本人與他人的差別而產(chǎn)生的,它對比的對象是各種各樣的,因此由此而產(chǎn)生的嫉妒情緒也是千變萬化的。嫉妒的對象可以是具體的,如人與人之間出生好壞、財富的多少、功名的高低、成就的大小、相貌的美丑、家庭的幸福等;也可以是抽象或臆想的,如認為機會、榮耀本來應是自己獲得的,別人好像聯(lián)合起來、孤立自己,有新人調來,領導與他的關系可能會比與自己更好。
二、嫉妒具有對立性和危害性
嫉妒是由于得不到別人擁有的東西或是達不到別人所具有的水平而產(chǎn)生的,是對比較方的一種不愉快、不喜歡,甚至是怨懟或憎恨的感覺,所以它具有較強的對抗性或抗衡性,是一種消極的情緒。具有不平衡的人或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人由于心理情緒作祟,從而采取過激的行為來中傷和破壞,所以嫉妒又具有危害性。比如單位中往往有些人看到別人升職了,他馬上就在背后說這人如何無能,他曾經(jīng)做過什么見不得人的事,以損害他的名聲;電視中更經(jīng)常見到一些相貌平常的人,用利器或腐蝕物要將對方毀容,嚴重者是除去;而《圣經(jīng)》中更把嫉妒叫做“兇眼”;而占星家把星宿底惡影響叫做“惡容”,這些都無一例外地說出了嫉妒的危害性。
三、嫉妒具有普遍性和潛伏性
我們俗語所說的“天嫉英才”、“紅顏薄命”說的就是連天也會嫉妒好運的、美麗的人,而平日我們更用“人怕出名豬怕壯”、“樹大招風”和“曲高和寡”來說人一旦太過出類拔萃了,就會引起別人的離經(jīng)叛道,成名后會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引起別人的眼紅和不滿。從唯心論來說,人把不愉快,不順心的事皆歸于天意和命中注定;而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成功后的失敗實際是由于周圍的人潛意識中的嫉妒心理引起,他們由于心理的不平衡而采取破壞或其它手段來令到成功者失敗。從天的嫉妒到周圍人的嫉妒,可見嫉妒是具有普遍性的。同時,嫉妒又不會馬上表現(xiàn)出來,這種情感是隱藏在人內心深處,他的表現(xiàn)需要有刺激物或刺激條件,而且嫉妒的程度也是從無到有,從輕到重的發(fā)展過程,而且這種不滿的心理又是無法輕易擺脫的。古人曾說:“嫉妒心是不知休息的”,這就很好地說明了嫉妒的普遍性和長期潛伏性。
從心理發(fā)展歷程來看,它具有三個發(fā)展階段,首先是深深地埋藏在人的潛意識中,很難為人有意識的覺察到,尚未形成自覺意識的原初層次,在這個階段,它是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第二個階段是處于潛意識嫉妒階段,這時的心理感覺是羨慕、競爭和嫉妒等心理因素的自然積淀的混合體,隱隱有所表現(xiàn);第三個階段是需要及時控制的顯意識嫉妒心理。
這個階段嫉妒心理已經(jīng)由潛意識進入顯意識,由無意識(或下意識)變?yōu)橛幸庾R,它的指向性和發(fā)泄性明顯化,嫉妒心理已經(jīng)由深埋而自然顯露出來,并對被嫉妒者進行挑剔,或散布對其不利的言論,造成受嫉妒者的不快和壓力,以此來滿足自己發(fā)泄不滿的心理需求,達到心理的平衡。從心理的這幾個發(fā)展過程來看,嫉妒是不斷發(fā)展的,它從隱性的無意識到潛意識到顯意識,它的程度是不斷加深的,而它的表現(xiàn)方式也是越來越激烈的。愛·楊格就曾以劇作家的筆墨,刻畫出嫉妒的如下特征和它的發(fā)展過程:“吹毛求疵,無中生有,任意猜測,然后又在自己構想的幻境中喪失理智”。但嫉妒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每個人的性格、品質、文化素質、社會環(huán)境、家庭地位及職業(yè)又具有密切的關系,而嫉妒的表現(xiàn)形式和針對性也因人而異。
就嫉妒的結構而言,嫉妒又可分為社會性嫉妒和情感性嫉妒,前者涉及面較廣,針對性較為廣泛,而后者僅發(fā)生于戀人和配偶之間,針對性較強。社會性嫉妒最常見于同事與同事之間,對同事在工作中的成績和貢獻采取貶低、冷落、甚至惡意中傷的態(tài)度對兄弟姐受到長輩的寵愛感到不滿和憤恨而容貌欠佳,身材不理想者則會對天生麗質者產(chǎn)生無名的嫉妒之火。而情感性嫉妒則是對戀人或配偶以前的生活經(jīng)歷特別敏感,刨根究底,并對她們的行為及社交圈采取嚴密的防范措施,這是一種在極端占有欲的情感支配下的行為方式。嫉妒的表現(xiàn)形式可分為積極型嫉妒和消極型嫉妒兩種。積極性嫉妒所采取的方式是“我一定要比你強,要超過你”,這種嫉妒在心理上雖然排斥對方,但實施的卻是競爭和向上的行為,而消極型嫉妒所采取的方式往往是詆毀、中傷、報復甚至傷害等惡劣手段。
嫉妒具有普遍性,但從嫉妒發(fā)展的階段來看,在它原始階段,它是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只有在刺激物的作用,在一定的外因誘導下,它才會暴發(fā)出來,而且嫉妒的危害性也隨著發(fā)展階段的不同而逐步加深,并會從無到有地表現(xiàn)出來。外國俗語言:“嫉妒之箭射向別人,但受傷的是射出者?!彪m然嫉妒的表現(xiàn)形式或危害行為是針對別人而發(fā)的,但不高興的還是當事人。嫉妒是一種很特殊的感覺形式,實際上問題本不嚴重,但嫉妒者就僅是為了心頭那一點點嫉妒,竟然要動那么多腦筋,而且隱晦曲折,用心良苦。嫉妒,支付那么高的成本,實在是人類心頭最奢侈的供奉。如問: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是誰?那我的回答是:嫉妒的人;而一位先哲德謨克利特說,嫉妒的人是他自己的敵人;另一位先哲愛比克泰德也說,嫉妒是幸運的敵人。歷代前輩賢人受盡別人嫉妒之苦,有的直到死后才不被嫉妒,于是死亡反而成為了他們一種最大的解脫;而有些人就用“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等作為自己的警句格言,以躲避嫉妒的目光在自己身上聚焦。但這不是解決辦法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要從根本上防止和化解嫉妒心理,徹底根除嫉妒心理。
而人們要自覺地徹底地根除嫉妒心理,首先就必須要意識到嫉妒心理的存在,不僅僅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如何的問題,也同時應當看到嫉妒心理存在的社會經(jīng)濟基礎方面的一些原因,因此,我們必須從主觀修養(yǎng)的提高和社會意識環(huán)境、社會經(jīng)濟基礎條件三個方面進行改進和努力。同時,還應看到,嫉妒尤其是變態(tài)型嫉妒是一種心理疾病,具有心理疾病的特點,我們防止和化解嫉妒心理的過程中,還必須采取一些必要的心理預防和治療的方法,才能取得有效的根治。這樣人人才能都具“宰相肚里能撐船”的氣度,才能符合目前構建合和諧社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心理學大詞典》朱智賢,學術成果,工具書[刊名]中國圖書評論1992—4。
[2]《哲學新概念詞典》作者:石磊等編著ISB號:7—207—D0477-X出版社: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3]《廣辭苑》第五版 出版時間:2009-12-14作者:(日)新村出編,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