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閱讀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尋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思有思路,思路有暢通時也有蔽塞時。大約要思路暢通,須是精力彌滿,腦筋清醒,再加上風日清和,窗明幾凈,臨時沒有外事敗興,雜念縈懷。這時候靜坐凝思,新意自會像泉水涌現(xiàn),一新意釀成另一新意;如此輾轉生發(fā),寫作便成為人生一件最大的樂事。一般“興會淋漓”的文章大半都是如此做成。提筆作文時最好能選擇這種境界,并且最好能制造這種境界。不過這是理想,有時這種境界不容易得到,有時雖然條件具備,文思仍然蔽塞。在蔽塞時,我們是否就應放下呢?抽象的理論姑且丟開,只就許多著名的作家的經(jīng)驗來看,苦思也有苦思的收獲。唐人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的傳說,李白譏誚杜甫說“借問近來太瘦生,總為從來作詩苦”,李長吉的母親說“嘔出心乃已”。福樓拜有一封信札,寫他著書的艱難說:“我今天弄得頭昏腦暈,灰心喪氣。我做了四個鐘頭,沒有做出一句來。今天整天沒有寫成一行,雖然涂去了一百行。這工作真難!藝術啊,你是什么惡魔?為什么要這樣咀嚼我們的心血?”但是他們的成就未始不從這種艱苦奮斗得來。元遺山與張仲杰論文詩說:“文章出苦心,誰以苦心為?”大作家看重“苦心”,于此可見。就我個人所能看得到的來說,苦心從不會白費的。思路太暢時,我們信筆直書,少控制,常易流于浮滑;苦思才能剝繭抽絲,鞭辟入里,處處從深一層著想,才能沉著委婉,此其一??嗨荚诋敃r或許無所得,但是在潛意識中它的工作仍在醞釀,到成熟時可以“一旦豁然貫通”,普通所謂“靈感”大半都先經(jīng)苦思的準備,到了適當時機便突然涌現(xiàn),此其二。難關可以打通,平路便可馳騁自如??嗨际谴蛲y關的努力,經(jīng)過一番苦思的訓練后,手腕便逐漸嫻熟,思路便不易落平凡,縱遇極難駕馭的情境也可以手揮目送,行所無事,此其三。大抵文章的暢適境界有兩種:有生來即暢適者,有經(jīng)過艱苦經(jīng)營而后暢適者。就已成功的作品看,好像都很平易,其實這中間分別很大,入手即平易者難免膚淺,由困難中獲得平易者大半深刻耐人尋味,這是鉛錫與百煉鋼的分別,也是袁簡齋與陶淵明的分別。王介甫所說的“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是文章的勝境。
(選自朱光潛《談文學》)
1.畫橫線句子“一般‘興會淋漓’的文章大半都是如此做成”,不符合句中“此”字所指的一項是()
A.做好“尋思”這一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
B.精力彌滿,腦筋清醒,周圍環(huán)境宜人,適合創(chuàng)作。
C.思想上沒有雜念,外界沒有影響、干擾的因素。
D.凝神中新意不斷地涌現(xiàn),達到了寫作最理想的境界。
2.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人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的傳說,這說的就是“苦思”,正是這種苦思才有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成就。
B.思路太暢時信筆直書,缺少控制,就會流于浮滑;而苦思就能逐步深入,想得深刻,寫出的文章深沉委婉。
C.人們所說的“靈感”大都是在苦思中醞釀,它會經(jīng)過苦思的準備,一旦到了成熟的時候就突然涌現(xiàn)出來。
D.苦思的訓練會使寫作手法逐漸嫻熟,思路不落平凡,無論遇到怎樣的情境都可以隨心所欲地把握和表現(xiàn)。
3.下列對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思路暢通是作文的理想境界,但是這種境界不容易得到,一旦具備了思路暢通的條件,文思就不會蔽塞了。
B.苦思有多方面的收獲,它能使作文擺脫浮滑,為“靈感”的涌現(xiàn)作準備,可以打破作文中的難關,達到作文的最佳境界。
C.作文的暢適境界有生來的,也有艱苦經(jīng)營的,成功的作品雖然分別很大,但是它們具有共同點,那就是平易。
D.由苦思獲得平易的文章就深刻耐人尋味,王介甫的“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二、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4-5題。
金色的夕陽
[美國]朗費羅
金色的海像一面明鏡,/在金色的天底下鋪展,/陸地和陰影像根細帶,/橫亙于水天之間。/云樣的礁石,礁石樣的云,/溶于彩光,飄在海面,/在那燦燦的中流,/靜靜地懸著一條船。/海,只是另一個冬,/天,只是另一個海,/哪是地,哪是天,眼睛難以分辨。
(選自《朗費羅詩集》)
4.這首詩的題目是“金色的夕陽”,詩人除了敘寫“金色的夕陽”之外,還敘寫了其他大量景物,這樣寫是否離題?(5分)
5.詩中哪一個動詞最生動傳神?請簡要分析其妙處。(6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6分)
6.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三顧頻煩天下計,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_____________,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2)_____________,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李白《將進酒》)
(3)_____________,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落紅不是無情物,_____________。(龔自珍《己亥雜詩》)
四、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堅硬的荒原
[烏拉圭]何塞·恩里克·羅多
堅硬的荒原,一望無際,灰茫茫的,樸實得連一條皺紋都沒有。凄清,空曠,荒涼,寒冷,籠罩在鉛似的穹隆下。荒原上站著一位高大的老人:瘦骨嶙峋,古銅色的臉,沒有胡須。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禿禿的樹木。他的雙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樣冷峻;鼻似刀裁,斧頭般堅硬;肌肉像那荒涼的土地一樣粗獷;雙唇不比寶劍的鋒刃更厚。老人身旁站著三個僵硬、消瘦、窮苦的孩子。三個可憐的孩子瑟瑟發(fā)抖,老人無動于衷,目空一切,猶如那堅硬荒原的品格。老人手里有一把細小的種子,另一只手,伸著食指,戳著空氣,宛似戳著青銅鑄成的東西。此時此刻,他抓著一個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種子給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聲音對他說:“刨坑,把它種上。”然后將他那戰(zhàn)栗的身體放下。那孩子撲通一聲,像一袋裝滿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堅硬的荒原上。
“爹,”孩子抽泣著,“到處都是光禿禿的,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用牙啃。”又是下冰雹似的聲音。他抬起一只腳,放在那孩子軟弱無力的脖子上。可憐的孩子,牙齒咔咔作響,啃著巖石的表面,宛似在石頭上磨刀。如此過了許久,許久,那孩子終于在巖石上開出了一個骷髏大小的坑穴。然后又啃啊,啃啊,帶著微弱的呻吟??蓱z的孩子在老人腳下啃著,老人冷若冰霜,紋絲不動,像那堅硬的荒原一樣。
當坑穴達到需要的深度,老人抬起了腳。誰若是親臨其境,會越發(fā)心痛,因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卻已是滿頭白發(fā)。老人用腳把他踢到一邊,接著提起第二個孩子,這孩子已顫抖著目睹了全部經(jīng)過。
“給種子攢土。”老人對他說。“爹,”孩子怯生生地問道,“哪里有土啊?”“風里有,把風里的土攢起來?!崩先嘶卮?,并用拇指與食指將孩子可憐的下巴掰開,孩子迎著風,用舌頭和喉嚨將風中飄揚的塵土收攏起來,然后,再將那微不足道的粉末吐出。又過了許久,許久,老人冷若冰霜,紋絲不動地站在荒原上。
當坑穴填滿了土,老人撒下種子,將第二個孩子丟在一旁。這孩子像被榨干了果汁的空殼,痛苦使他頭發(fā)變白。老人對此不屑一顧,然后又提起最后一個孩子,指著埋好的種子對他說:“澆水?!焙⒆与y過得縮成一團,似乎在問他:“爹,哪里有水啊?”“哭,你眼睛里有?!崩先嘶卮穑f著扭轉他兩只無力的小手,孩子眼中頓時刷刷落淚,干渴的塵土吸取著,就這樣哭了許久,許久。
淚水匯成一條哀怨的細流撫摸著土坑的四周。種子從地表探出了頭,然后抽出嫩芽,長出幾片葉子。在孩子哭泣的同時,小樹增加著枝葉,又經(jīng)過了許久,許久,直到那棵樹主干挺拔,樹冠繁茂枝葉和花朵洋溢著芳香,比那冷若冰霜、紋絲不動的老人更高大,孤零零地屹立在堅硬的荒原上。
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天上的鳥兒都來到樹枝上筑巢,它的花兒已經(jīng)結出果實。老人放開了孩子,孩子已經(jīng)停止哭泣,滿頭白發(fā)。三個孩子向樹上的果實伸出貪婪的手臂,但是那又瘦又高的人抓住了他們的脖子,像抓住幼崽一樣,取出一粒種子,把他們帶到附近的另一塊巖石旁,抬起一只腳,將第一個孩子的牙齒按在地上。那孩子在老人的腳下,牙齒咔咔作響,重新啃著巖石的表面。老人冷若冰霜,紋絲不動,默不作聲,站立在堅硬的荒原上。
那荒原是我們的生命,那冷酷無情的硬漢是我們的意志,那三個瑟瑟發(fā)抖的孩子是我們的內(nèi)臟,我們的技能,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意志從他們的弱小無力中汲取了無窮的力量,去征服世界和沖破神秘的黑暗。
一把塵土,被轉瞬而逝的風吹起,當風停息時,又重新散落在地上。軟弱、短暫、幼小的生靈蘊藏著特殊的、無拘無束的力量。這力量勝過大海的怒濤,山岳的引力和星球的運轉。
(選自2005第17期《小品文選刊》,有刪改)
(1)本文主要運用了象征手法,結合全文回答:那堅硬的荒原象征著什么?瘦骨嶙峋、冷若冰霜的老人象征著什么?那三個瑟瑟發(fā)抖的孩子象征著什么?(6分)
(2)坑穴填滿了土,撒下種子,在淚水中它茁壯成長,長成參天大樹,開花結果。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呢?(5分)
(3)“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站立在堅硬的荒原上”一段,老人為什么還要殘忍地把三個孩子帶到附近的另一塊巖石旁種樹呢?(6分)
(4)閱讀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作者認為人類的內(nèi)臟、技能有什么特點?人類的意志有什么作用?(8分)
第Ⅱ卷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19分)
8.下列各句中,黑體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這也是散文的一種寫法,難度似乎要大一些,但丘吉爾寫起來駕輕就熟。
B.我讀過魯賓斯的書札,他寫自己那種異常恭而敬之的態(tài)度,幾乎令人忍俊不禁地笑起來。
C.業(yè)余畫家躊躇滿志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東游西蕩,志在尋覓那些可以入畫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帶回家去的迷人勝景。
D.這一切都逃不脫那多情而細膩的觀察者的目光,然后信手拈來,著成繞有佳諦的優(yōu)美篇什。
9.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當我由于追隨一輩又一輩的人而疲倦了,當我由于看著人們的奔波而厭煩了,就獨自一人坐在幽靈所居的溪谷里。
B.像喬治·桑這樣的人物,可謂公開的行善者,他們離別了我們,而幾乎是在離逝的同時,人們在他們留下的似乎空蕩蕩的位子上發(fā)現(xiàn)新的進步已經(jīng)出現(xiàn)。
C.因為有無線廣播,對音樂還接觸不多的成百萬的人在他百年祭的今年將第一次聽到貝多芬的音樂。
D.說詩歌具有哲學意味,并不意味著詩歌就等同于哲學,抽象地說教議論,或一味用形象圖解概念,都違背詩歌的藝術。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
凌晨四時過后,海上仍然一片昏黑。只有澎湃的濤聲。遙望東方,_____________,在陸海之間不停地劃出一輪輪白色的光環(huán)。
①掛著一彎金弓般的月亮,光潔清雅②沿水平線露出一帶魚肚白③再上面是湛藍的天空④岬角尖端燈塔上的旋轉燈⑤左首伸出黑黝黝的犬吠岬⑥仿佛在鎮(zhèn)守東瀛
A.①③②⑤⑥④B.②③①⑥⑤④
C.②④⑤③①⑥D.①⑤④②③⑥
11.請仿照下面詩歌第一節(jié)的格式,續(xù)寫第二節(jié)。(5分)
音樂,雖然消失了柔聲,卻依舊在記憶里顫動;
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玫瑰葉子,雖然花兒死去,還能在愛人的床頭堆砌;
同樣的,等你老去了,你的思想和愛情會依然睡在這世上。
12.蒙田的《自畫像》寫的是自己,無論外貌特征,還是內(nèi)心世界、性格特點,都刻畫得栩栩如生。請用簡潔的語言,仿照蒙田的《自畫像》,為自己畫上幅畫像,要突出自己的個性特點。(300字左右)(5分)
六、寫作(50分)
1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約翰·羅斯金的《痕跡》這樣寫道:“把每一個黎明看做生命的開始/把每一個黃昏看做生命的小結/讓每一個這樣短短的生命/都能為自己留下一點兒可愛的事業(yè)的腳印/和你心靈得到實質(zhì)的痕跡?!?/p>
那么,關于“痕跡”,你有怎樣的經(jīng)歷?又有什么感悟呢?
請以“痕跡”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