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欲傲立于世,人格不可失,尊嚴不可無,自信不可拋,動力更不可消退。所以,每個人都應(yīng)該有自己的目標,有合適的目標才有動力。
沒有最強,只有更強;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誰在球場上叱咤風云?是誰在“烽火的季節(jié)”不斷超越?是誰在面對記者的提問“踢得最好的球是哪一個”時說下一個?對!他就是球王貝利,他的“下一個”改變了他的一生。因為他的目標是下一個進球,所以他不斷地超越極限;因為他知道自己有能力去完成目標,那個目標是適合自己的。倘若貝利沒有樹立合適的目標,他會有動力去超越自己嗎?倘若他沒有動力,他能締造輝煌嗎?所以,有合適的目標,我們才會有動力去做心中想做的事。
別放棄,熬過黑夜才會有日出;別彷徨,成功就在下一步。劉翔,曾經(jīng)讓奇跡在短短的12秒88里出現(xiàn),但也讓失落在短暫的幾分鐘內(nèi)聚集。看著劉翔離開奧運會田徑賽場的背影,有幾個中國人不掩面而泣?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面對輿論的壓力、人們的猜疑,劉翔硬著頭皮闖了過去,因為他的目標是再一次創(chuàng)造奇跡,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這個目標。他用自己的汗水澆灌著心靈,終于又一次贏得110米欄的冠軍。倘若他在壓力和猜疑中停止前行的腳步,他的目標能實現(xiàn)嗎?倘若他不相信這個目標適合自己,他有動力去面對前方的困難嗎?我們并不是劉翔,但是在他身上,我們難道看不出合適的目標所帶來的動力嗎?
用目標指揮行動,用行動完成目標。是什么讓一個“癮君子”搖身一變成為今天的美國總統(tǒng)?是什么讓一個黑人得到廣大美國民眾的支持,在眾多白人中脫穎而出?是什么讓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不錯!是合適的目標。如果沒有了這些目標,奧巴馬能夠成為總統(tǒng),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嗎?答案是否定的。
人生或許就是如此,有合適的目標,才會有去實現(xiàn)它的沖勁和動力。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非要找相同點,那就是當彼此有合適的目標時,彼此都有動力去實現(xiàn)目標!
有時候,人真的不缺少什么,缺少的只是動力,就像羅丹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倍艺J為這眼睛即合適的目標,這種美就是動力,有合適的目標才有動力!
點評
本文有三大亮點:第一,以生動的文句吸引人。作者在開門見山、旗幟鮮明地表明文章的觀點“每個人都應(yīng)該有自己的目標,有合適的目標才有動力”后,能不斷地運用整句和散句來論述個人見解,闡述道理。第二,用合理的論據(jù)打動人。貝利的“下一個”,劉翔北京奧運會黯然“退賽”的背影,奧巴馬由“癮君子”成為美國總統(tǒng),這些典型論據(jù)的呈現(xiàn),猶如連環(huán)炮,增強了論述的力度和厚度。假若沒有這些典型論據(jù),文章有再華美的文句,也會失去支撐,失去可信度。第三,憑完滿的結(jié)構(gòu)感染人。行文時,作者沒有忘卻結(jié)構(gòu)的層層遞進和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開篇簡潔整齊語句的點題和提出觀點,到論述貝利盯住“下一個”目標,再到劉翔戰(zhàn)勝傷痛、重現(xiàn)往日雄風,直至奧巴馬完善個人人格、成為美國總統(tǒng),這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舉例和論證,最后到結(jié)尾處的點題照應(yīng)和升華主題,都給讀者以層次鮮明之感。
【指導(dǎo)并置評:黃藹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