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包括小令和套數(shù)。在考試中,基本上考查的就是對小令的閱讀和鑒賞。
一、元曲的特點
1.句式靈活多變,字數(shù)伸縮自如。
跟詞一樣,元曲采用長短句的句式來行文,但元曲的句式靈活多變,字數(shù)伸縮自如。一般情況下,一首詞只要詞牌定下來了,就要嚴格遵守詞的格式,不能隨意增減句子。但是元曲則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的需要,突破曲牌規(guī)定的句數(shù),根據(jù)需要增減句子。
另外,字數(shù)方面也不同。詞的句式短則一兩字,最長不超過十一字;而散曲的句式短的一兩字,長的可達幾十字,伸縮變化極大。因為元曲突破了詞的字數(shù)限制,使得元曲的字數(shù)可以隨著旋律的往復而自由增減,較好地解決了詞的字數(shù)整齊單調(diào)與樂曲的節(jié)奏、旋律繁復、變化之間的矛盾。句式的隨意還使元曲明顯具有口語化、通俗化的特色,并使曲意具有詼諧活潑的特點。
2.散文化、口語化的語言。
傳統(tǒng)抒情性文學詩詞的語言以典雅為尚,講究莊雅工整,一般來講,是排斥通俗的。元曲的語言雖也不乏典雅的一面,但從總體傾向來看,卻是以俗為美。元曲中,俗語、蠻語(少數(shù)民族之語)、謔語(戲謔調(diào)侃之語)、嗑語(嘮叨瑣屑之語)、市語(行話、隱語、謎語)、方言等紛至沓來,比比皆是,使人一下子就沉浸到濃郁的生活氣息之中。元曲的句法講求完整連貫。省略語法關系,直接以意象平列和句與句之間跳躍接續(xù)等詩詞中常見的寫法,在元曲中卻較少見,因而,元曲的語言明顯具有散文化、口語化的特點。
3.明快顯豁、自然酣暢的審美取向。
在我國傳統(tǒng)抒情性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盡管存在著各種風格爭奇斗妍各領風騷的情況,但含蓄蘊藉始終是抒情性文學審美取向的主流,這一點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元曲在審美取向上當然也不排斥含蓄蘊藉的風格,這在小令中表現(xiàn)得比較突出,但從總體上說,它崇尚的是明快顯豁、自然酣暢之美。元曲非但不“含蓄”其意,“蘊藉”其情,反而唯恐其意不顯,其情不暢,直待極情盡致酣暢淋漓而后止。同時,由于元曲多借用“賦”的表達方式,可以隨意增句和增加襯字,可以有頂真、疊字、短柱對、鼎足對等多種手法,這些也對這一審美取向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之效。
比之傳統(tǒng)抒情性文學樣式,元曲有著較多俗文學的印記。金元之際民族大融合帶來了樂曲的變化,是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相對松弛,知識分子由于地位的下降,融入民間,再加上市民階層的壯大,他們的欣賞趣味反饋于文學創(chuàng)作等一系列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元曲以其散發(fā)著生活氣息的清新形象,迅速風靡了元代文壇,也使得中國文學百花園里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二、閱讀方法
1.研究作者的時代、風格、社會地位、思想感情、人生經(jīng)歷、思想傾向,對于我們閱讀元曲很有幫助。
2.審清題目。如果忽略元曲的題目,就會出現(xiàn)錯誤。在閱讀元曲時,我們一定要在審題上下一定的工夫。
3.研究注釋。它既可以幫我們理解元曲的內(nèi)容,又可以幫助我們通過聯(lián)想,去分析和評價元曲的思想情感以及時代的意義等。
4.研究題干。要鑒賞元曲,就要看清題干要求,因為題干要求本身為我們分析元曲提供了一定的依據(jù)或思路。
5.掌握元曲的意象。元曲常常也像詩詞一樣,借景物曲折達意,元曲中的景物會將作者的情感和形象融為一體。
6.展開聯(lián)想。主要指通過元曲的意象和注釋,展開對題干要求的聯(lián)想,經(jīng)過有機聯(lián)系,作出合乎邏輯的判斷。
7.鑒賞元曲的語言。元曲語言的特點是口語化、通俗化和生動化,富有節(jié)奏和韻律。
8.關注元曲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多種多樣,常見的有:點面結合,抑揚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伏筆照應、借古諷今、托物言志、卒章顯志等等。
【閱讀訓練一】
【雙調(diào)·沉醉東風】閑居
□盧摯
恰離了綠水青山那答,早來到竹籬茅舍人家。野花路畔開,村酒槽頭榨。直吃得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勸咱,白發(fā)上黃花亂插。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本曲中的抒情主人公在郊外做了哪些令人覺得好玩的事情?
2.“白發(fā)上黃花亂插”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訓練二】
【中呂·朝天曲】棄官
□張養(yǎng)浩[注]
掛冠,棄官,偷走下連云棧。湖山佳處屋兩間,掩映垂楊岸。滿地白云,東風吹散,卻遮了一半山。嚴子陵釣灘,韓元帥將壇,那一個無憂患?
[注]張養(yǎng)浩官至監(jiān)察御史、禮部尚書,元代英宗至治元年他上疏諫內(nèi)廷張燈一事后,深感仕途險惡,于是棄官歸隱。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結合所學史學知識,說說“嚴子陵釣灘,韓元帥將壇,那一個無憂患?”表明了作者對官場有著怎樣的認識?
2.這首元曲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來抒發(fā)個人情懷?
【閱讀訓練三】
【中呂·普天樂】秋懷
□張可久
為誰忙?莫非命。西風驛馬,落月書燈。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兩字功名頻看鏡,不饒人白發(fā)星星。釣魚子陵,思莼季鷹,笑我飄零。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曲的第一、二句“為誰忙?莫非命”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請簡要分析。
2.“西風驛馬……紅葉吳江冷”四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請簡要分析。
3.“兩字功名頻看鏡,不饒人白發(fā)星星”兩句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閱讀訓練四】
【蟾宮曲】嘆世
□馬致遠
咸陽百二山河。兩字功名,幾陣干戈。項廢東吳,劉興西蜀,夢說南柯。韓信功兀的般證果,蒯通言那里是風魔。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醉了由他。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元曲在語言上,有哪些特點?請分條簡析。
2.簡要概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典故。
【閱讀訓練五】
【雙調(diào)·撥不斷】大魚
□王和卿
勝神鰲,卷風濤,脊梁上輕負著蓬萊島。萬里夕陽錦背高,翻身猶恨東洋小。太公怎釣?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在作者筆下,“大魚”形象有著怎樣的神奇力量?請結合語句加以分析。
2.根據(jù)本曲內(nèi)容賞析其藝術手法。
【閱讀訓練六】
【越調(diào)·小桃紅】江岸水燈
□盍西村
萬家燈火鬧春橋,十里光相照。舞鳳翔鸞勢絕妙,可憐宵。波間涌出蓬萊島,香煙亂飄。笙歌喧鬧,飛上玉樓腰。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本曲開頭兩句,作者是怎樣描寫元宵節(jié)歡鬧景象的?
2.這首元曲寫江中燈船,但卻又用了獨特的方式來寫,試分析其特色。
【閱讀訓練七】
【中呂】喜春來
□伯顏[注]
金龜玉帶羅襕扣,皂蓋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斷在俺筆尖頭。得意秋,分破帝王憂。
[注]伯顏寫此曲時,是元朝丞相。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本曲是怎樣體現(xiàn)主人公的不凡神態(tài)的?
2.結合這首元曲的內(nèi)容,試賞析本曲的藝術特點。
【閱讀訓練八】
【越調(diào)】平湖樂
□王惲
采菱人語隔秋煙,靜波如橫練。入手風光莫流轉,共留連,畫船一笑春風面。江山信美,終非吾土,問何日是歸年?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作者用大半篇幅來描寫美景,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2.本曲中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手法有哪些?
【閱讀訓練九】
【黃鐘·節(jié)節(jié)高】題洞庭
鹿角廟壁
□盧摯
雨晴云散,滿江明月。風微浪息,扁舟一葉。半夜心,三生夢,萬里別。悶倚蓬窗睡些。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本曲開頭兩句,作者用哪些意象營造出了怎樣的意境?
2.從后六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
【閱讀訓練十】
【南呂·四塊玉】閑適
□關漢卿
南畝耕,東山臥。世態(tài)人情經(jīng)歷多,閑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么!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世態(tài)人情經(jīng)歷多”表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2.試分析本曲中的“他”“我”所包含的內(nèi)涵。
【閱讀訓練十一】
【雙調(diào)·撥不斷】(其一)
□馬致遠
嘆寒儒,謾讀書。讀書須索題橋柱,題柱雖乘駟馬車,乘車誰買長門賦?且看了長安回去。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嘆寒儒,謾讀書”這兩句反映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且看了長安回去”寓意何在?
參考答案
《元曲的閱讀》
閱讀訓練一:
1.抒情主人公在郊外野地里盡情飲村酒,戴黃花,顯得瀟灑閑適,舒暢盡興。
2.“白發(fā)上黃花亂插”,是作者借酒忘憂,在曠達之中又流露出一些自傷衰老、強以為歡的思想感情。
閱讀訓練二:
1.東漢劉秀重建漢朝后,他的朋友嚴子陵主動遠離官場,到浙江富春江以釣魚為生;西漢韓信被劉邦拜為將領,打敗項羽之后,反而被劉邦的妻子呂雉殺害。作者運用這兩個典故,是為了說明無論隱退還是身在官場,都是充滿憂患的。當然,作者更傾慕于嚴子陵的隱退生活。
2.對比、映襯。(1)嚴子陵垂釣遠禍和韓信功成被害是對比。(2)作者把官場的翻云覆雨、蠅營狗茍與歸隱生活的恬淡自適、優(yōu)游閑散相互對照,相互映襯,表現(xiàn)了從壓抑到自由的人格舒展,表現(xiàn)了他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輕松愉快。
閱讀訓練三:
1.表達了作者對命運不公的強烈不滿。第一句,作者說自己不知道為誰忙碌,表現(xiàn)出的是作者一生忙忙碌碌但不被重用的現(xiàn)實;第二句的意思是人的命運都是上天注定的,是很難改變的,但這種說法結合第一句來看恰恰表現(xiàn)了作者對命運不公的憤怒之情。
2.作者用蕭瑟的西風、孤獨的驛馬、泛紅的秋葉、冷清的吳江等景物,營造出一種蕭索凄愴的意境,表現(xiàn)了自己落寞的境況。
3.第一句表現(xiàn)了作者對功業(yè)無成而老之將至的感嘆,第二句表現(xiàn)了作者對時不待我的感慨。兩句對照,塑造了一個富有才華、急于進取但最終無所成就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
閱讀訓練四:
1.(1)通俗平白、簡潔明快。本文使用的文字接近當時的口語,沒有難懂的地方,使人一看就明白,如“兩字功名,幾陣干戈”等。在歷數(shù)歷史事實的時候,沒有大量的鋪排,運用了“南柯一夢”“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等成語典故,自然就達到了嘆世的目的。
(2)短小精悍,概括性強。作品通過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否定,對許多說不清是非功過的現(xiàn)實政治表示了反感,語言明快,如飛流入澗,一瀉千里,表現(xiàn)了豪放派元曲作家的風格。
2.略
閱讀訓練五:
1.作者把大魚比做勝過巨鰲、能輕松背負蓬萊島的神奇物體。在夕陽下,人們只能見到它高聳的華美脊背,意即不能見其首尾,翻一個身也嫌東洋太小。
2.本曲想象奇特,筆調(diào)幽默,用語詼諧。作者實寫大魚之形,卻也能化實為虛,采用夸張和比喻的手法,說“魚”勝過巨鰲,恨東洋太小,但到底多大,則有意模糊不述,令讀者的想象力得以最大限度發(fā)揮。
閱讀訓練六:
1.本曲開頭兩句大筆渲染,總寫元宵節(jié)盛況?!叭f家”“十里”,從廣闊的空間背景上描繪出傾城出動,人流如潮,燈火閃耀的喧鬧氣氛。
2.作者不直接寫江中燈船,而先寫江岸的萬家燈火,用岸上景象襯托了江中情景,用人間勝景烘托出幻想中的蓬萊仙境,構思巧妙。
閱讀訓練七:
1.開篇兩句從丞相出行時的儀仗和莊嚴氣派入手,直接點明主人公的身份高貴;隨后第三句描述主人公掌管元王朝山河,顯得很有氣概;最后兩句寫主人公為帝王擔憂的心情。
2.作者善于從神情、儀表、身份和心理等方面來塑造人物形象,丞相的氣度和胸襟給人以風致天然、明朗豪邁、俏皮清新的感覺。
閱讀訓練八:
1.作者用大半篇幅盡力描寫他鄉(xiāng)風光、他鄉(xiāng)生活令人神秘心醉的景象。那里秋天湖面上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一眼望去,猶如白練初展,千里橫陳。在隔著輕紗般的煙靄中,傳來了采菱姑娘的喧嘩聲。異鄉(xiāng)景象越優(yōu)美,越是反襯出作者的思鄉(xiāng)心切。
2.用他鄉(xiāng)的美好反襯自己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來體現(xiàn)他鄉(xiāng)景象、他鄉(xiāng)人們的可愛;寫景中還有動靜結合的手法表現(xiàn)了出來;也運用了對比手法,喚起自己要早日回歸故里的希望。(四種寫對兩種即可)
閱讀訓練九:
1.作者抓住雨、云、江、月這四種意象,營造出一種雨過天晴、明月朗照的優(yōu)美意境。
2.“扁舟一葉”“萬里別”這些語句,暗中道出了作者不平靜的心情。他雖然目睹雨過天晴的大好景象,卻孤獨一人,與朋友、與親人分離。
閱讀訓練十:
1.作者運用典故(陶淵明棄官躬耕南畝、謝安東山隱居),傾訴自己因為經(jīng)歷了太多的人生情態(tài),希望自己能過閑適的隱居生活。
2.根據(jù)全曲內(nèi)容來看,整個社會賢愚不分,可以看出“我”是很賢能的,“他”才是很愚蠢的,但愚蠢者反而占據(jù)高位,“我”也只好強求自己去尋找“閑適”的生活了。
閱讀訓練十一:
1.這兩句意思是說,可嘆那些貧寒的讀書人,他們白白地讀了很多書,卻沒有任何出路。這反映出元代知識分子地位低下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了作者失望悲憤的思想感情。
2.快點離開京城吧,這里不是你留戀的地方。失望之情溢于言表。這句是作者求仕失敗經(jīng)歷的再現(xiàn),也是元代讀書人的遭遇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