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似乎給人一種“散”的印象——它的選材寬泛而隨意,它的寫法揮灑而縱橫,它的表達多樣而豐富。散文的選材看似隨意,實則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如果說這“散”如水之流淌,“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那么“聚”就如河道,引導、制約著水流淌的方向,使其“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正如現(xiàn)代著名作家秦牧所說的那樣:如果材料是散落的珍珠,那么思想就是一根紅線,串聯(lián)起顆顆珍珠。散文的形式看似松散,卻貫串著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就是“神”。另外,散文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常常把抒情、狀物、寫景、說理、敘事等內(nèi)容綜合起來,以作者的感受、思想為主,信筆寫開,這就是散文中的“形散神聚”。
選材的形散神聚。與其他文體相比,散文的選材可謂是最為廣泛的。它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也可以描述社會現(xiàn)實、風土人情等。凡是能給人以思想啟迪、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使人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心曠神怡的內(nèi)容,都可以成為散文的題材。在散文中,材料也往往是很散的。如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槐花》(片段):“玉淵潭洋槐花盛開,像下了一場大雪,白得耀眼。來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頓了。一個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兩道土堰,上面架起幾塊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鋪蓋。地上排著油瓶、醬油瓶、醋瓶。一個白鐵桶里已經(jīng)有多半桶蜜。外面一個蜂窩煤爐子上坐著鍋。一個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鍋開了,她往鍋里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會兒,面熟了,她把面撈在碗里,加了作料,撇上青蒜,在一個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痹谶@篇文章中,作者寫了槐花的開與落、女人下面條、女人與放蜂人的相識、女人與放蜂人的孫子的相處等都可說是閑筆,這些似乎與放蜂都沒有什么直接的聯(lián)系。但這篇文章通過敘述作者對放蜂人生活的見與聞,意在表現(xiàn)一種悠閑自得的生活狀態(tài)。尤其是對“像下了一場大雪,白得耀眼”的槐花的描寫,既緊扣題目,又突出了作者所褒揚的純凈之美。這篇文章充分體現(xiàn)出散文選材的形散神聚的特點。
結(jié)構(gòu)的形散神聚。在結(jié)構(gòu)上,散文沒有統(tǒng)一或嚴格的結(jié)構(gòu)模式,可謂不拘一格。結(jié)構(gòu)、格局都是依照抒發(fā)感情的需要來安排的。如著名作家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片段):“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里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么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煙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使人記得清楚的,是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顧一切地走去……魯迅先生包一個紙包也要包得整整齊齊,常常把要寄出的書,魯迅先生從許先生手里拿過來自己包,許先生本來包得多么好,而魯迅先生還要親自動手?!边@些僅僅是摘錄的一些片段,而全文就是由這些看似零碎的段落連綴而成的,寫魯迅喜歡的口味、陪客、工作,寫魯迅的笑、走路的輕捷、飲食……結(jié)構(gòu)上完全是隨意組合的,沒有總起、分述、鋪墊、照應等。如果說蕭紅的回憶如涓涓細流,隨心流淌,那么她對魯迅先生的尊敬、懷念就如河道,牽引著這回憶的細流。正是由于采用了這樣的結(jié)構(gòu),作者的娓娓敘述讓讀者覺得分外親切自然,而魯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也宛如在我們眼前。
表達的形散神聚。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優(yōu)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zhì)樸無華的語言,寥寥數(shù)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如鄭熙青的《走過廢墟》(片段):“于是,我便天天騎著車在高樓的廢墟中來來往往,感受著一天百變的新景觀,希望最好能在其中找到余秋雨《廢墟》里那種蒼涼和深沉的歷史氛圍。可是不幸得很,走過廢墟有時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干燥的春天空氣加上拆樓引起的飛揚的塵土,真以為北方的沙塵暴襲擊了南京。剛剛爆破過后的樓房一層一層奇怪地壘著,卻沒有什么災難過后的悲壯氣象。幾塊碎水泥板和爛磚頭懶洋洋地躺在非機動車道的正中央,使早上習慣于在車流中趕時間的人們不由惱火萬分。不知拆樓時出了什么問題,十字路口旁邊的消防龍頭‘怒發(fā)沖冠’地漏水了,水柱飛揚起好高好高,做著斜拋運動。藝術(shù)家也許會認為這種景象很美,除非你被迫經(jīng)過這美麗的水柱。”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較好地做到了表達的形散神聚。句式有長有短,較多的是長句,其中更有似乎是少點了標點符號、一氣呵成的句子,這樣不合常規(guī)的句式很適宜宣泄作者的怨氣。風格亦莊亦諧,如“希望最好能在其中找到余秋雨《廢墟》里那種蒼涼和深沉的歷史氛圍”“十字路口旁邊的消防龍頭‘怒發(fā)沖冠’地漏水了,水柱飛揚起好高好高,做著斜拋運動”,作者故意用這樣嚴肅的筆調(diào)來描寫令人生厭的事物,寓諧于莊,恰成反諷。不拘一格的表達,歸之于對廢墟毫不掩飾的厭惡之情。
需要注意的是,好的散文,自然能體現(xiàn)形散神聚的特點,而如果僅僅是形散神聚,卻不能成為一篇出色的散文。因此我們不能單純地去追求散文的形散神聚,而應從基本的寫作訓練入手。只有把基本的寫作訓練問題解決了,這“散”才是廣闊的,有生氣的;這“聚”才是兼收并蓄的,深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