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詞的特點
詞,起源于隋唐,稱為“曲子詞”,經(jīng)五代時期,這種韻文形式漸趨成熟。詞還有“詩余”“樂府”“琴趣”等別稱。由于詞的句式長短不齊,所以又叫“長短句”。習慣上,我們把詞分為三類:58字以內(nèi)的稱為“小令”,59字至90字的稱為“中調(diào)”,91字以上的稱為“長調(diào)”。不分段的叫單調(diào),分兩段的叫雙調(diào),分三段的叫三疊,分四段的叫四疊,后兩種不多見。每首詞都有詞牌名,如如夢令、蝶戀花、木蘭花慢、賀新郎等,原先是曲調(diào)名稱,后來詞和音樂脫離關系,這些詞牌名便成了填詞的格式。按其格式,作者可以填進任何內(nèi)容,所以詞牌名不是標題,和內(nèi)容無必然聯(lián)系。
北宋初期的詞多寫花月閑愁,如晏殊的《浣溪沙》等詞。柳永是北宋時期影響較大的一位詞人。柳永一生致力于詞的寫作,善寫羈旅別情,語言通俗流暢,雅俗共賞,受到普遍歡迎。他的名作《雨霖鈴》《望海潮》等至今仍為大家所熟悉。
對于宋詞的風格,我們習慣上把其分為“婉約”和“豪放”兩大派。宋朝早期的詞,內(nèi)容單調(diào),情感細膩,詞風婉約,屬于婉約派。后來,蘇軾拓寬了詞的境界,或憑吊古代人物,或抒發(fā)愛國情懷,或描繪農(nóng)村風光,筆力縱橫,氣勢磅礴,成為豪放派的開山之祖。蘇軾開創(chuàng)的豪放詞派,到南宋時期才發(fā)展壯大起來。南宋時期的文人,看到山河破碎,體驗著國破家亡的慘痛,再也無心吟風弄月,而把一腔愛國之情傾注在詞作中,寫出了大量慷慨悲歌、激昂沉雄的作品,如張孝祥的《六州歌頭》等詞。在豪放派詞人中,辛棄疾與蘇軾齊名,并稱為“蘇辛”。宋詞在唐詩之后開辟了詩歌的新領域,留下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直到今天仍為廣大讀者所喜愛。
二、宋詞的閱讀方法
高考對古典詩詞的考查主要是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這幾方面進行的。下面筆者就根據(jù)高考的考點一一講解閱讀鑒賞宋詞的方法。
(一)把握人物形象
1.知人論世,關注背景。高考詩詞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而這些作者絕大多數(shù)在課本中出現(xiàn)過,是學生所熟悉的。高考詩詞雖然不是考查他們的代表作品,但風格接近。這就為我們理解作品,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條件。另外,了解背景對把握人物形象也有著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從詞的內(nèi)容中揣摩其寫作背景,而且命題者會在詞后的注釋給我們以提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人物形象的塑造離不開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描寫,詩詞也不例外。宋詞中的人物形象不如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豐滿,完整,描寫的只是人物的一個神態(tài)、一個笑容、一個動作、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或一組人物的語言、聲音,或是一個典型的細節(jié)等等。作者通過精當?shù)拿鑼?,以簡練的筆法刻畫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環(huán)境。宋詞中的環(huán)境描寫往往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通過環(huán)境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因此,環(huán)境描寫對于分析人物形象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解答把握人物形象題時,我們可以采用如下答題思路:第一步,刻畫了作者(抒情主人公)什么形象。第二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第三步,闡述所表達的情感。
(二)鑒賞宋詞的語言
宋詞的語言與其他文學形式的語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練性、跳躍性。
1.宋詞講究煉字。煉字多煉動詞和形容詞。在解答煉字類題時,我們可以采用如下答題思路:第一步,析詞義。第二步,賞修辭。
2.宋詞的語言風格。常見的語言風格有豪放、沉郁、含蓄、清新、自然、平淡(質(zhì)樸)、簡潔(精練、洗練)、絢麗(綺麗)、明快、雄渾等。
在解答宋詞的語言風格題時,我們可以采用如下答題思路:第一步,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第二步,用宋詞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第三步,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鑒賞宋詞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主要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正面、側面,實寫、虛寫,動景、靜景,近景、遠景)、議論、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說明。
2.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排比、對偶、設問、反問等。
3.表現(xiàn)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襯托(正襯和反襯)、烘托、渲染、動靜結合、虛實相生、以樂景寫哀情等。
在解答鑒賞宋詞的表達技巧題時,我們可以采用如下答題思路:第一步,準確指出運用了何種手法。第二步,結合詞句闡釋為什么運用這種手法。第三步,此手法傳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這一考點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內(nèi)容主題的評價;二是對思想感情的評價;三是對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評價。宋詞在寫法上一般來說是上闋寫景,下闋抒情。對作品思想感情的考查是宋詞的考查重點。
1.宋詞中經(jīng)常表達的思想感情。
(1)憂國憂民。戰(zhàn)亂離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會黑暗,揭露統(tǒng)治者的腐朽;表達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表達對國破家亡的痛楚;揭露統(tǒng)治者的橫征暴斂、窮兵黷武。
(2)建功報國。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建功立業(yè)的豪情;貶官謫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悶;懷才不遇的寂寞,報國無門的悲憤。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詞。
(3)思鄉(xiāng)懷人。天涯羈旅的愁思,如柳永的《八聲甘州》等詞;思親念友的孤獨,如蘇軾的《江城子》等詞;邊關征夫的鄉(xiāng)愁,如范仲淹的《漁家傲》等詞;閨中怨婦的思人,如歐陽修的《踏莎行》等詞;依依惜別的深情,如柳永的《雨霖鈴》等詞。
2.評價宋詞思想內(nèi)容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事跡和創(chuàng)作風格。
(2)應聯(lián)系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
(3)避免先入為主,結合具體詞句分析。
(4)細讀序言和注釋。
在解答評價宋詞的思想內(nèi)容題時,我們可以采用如下答題思路:第一步,確立何種感情與態(tài)度(有時需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積極、消極等)。第二步,聯(lián)系具體的字詞句甚至全詞,描繪所寫之意象、意境、事件。第三步,指出意象、意境、事件之特點與感情、態(tài)度的聯(lián)系。
我們掌握了上述方法,就可以很好地閱讀宋詞了。
【閱讀訓練一】
蘇幕遮 草
□梅堯臣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后江天曉。獨有庾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色宜相照。
接長亭,迷遠道??霸雇鯇O,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注]①庾郎:指庾信。他才情橫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東宮講讀”。②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級官員穿的青色的章服。
閱讀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1.“嫩色宜相照”一句在詞中有多方面的作用,請簡要分析。
2.綜觀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訓練二】
菩薩蠻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臺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墻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閱讀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1.簡要分析“溪山掩映斜陽里。樓臺影動鴛鴦起”在景物描寫方面的特點。
2.“出墻紅杏花”一句中哪個詞用得好?為什么?
3.讀這句詩你聯(lián)想到了哪句有名的詩句?
【閱讀訓練三】
浣溪沙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閱讀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詞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這種情感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
2.“自在飛花輕似夢”一句是個比喻句,今人沈祖棻在《宋詞賞析》中將其稱為奇喻。請你說說,這個比喻“奇”在何處?
【閱讀訓練四】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鷓鴣天
□賀鑄
重過閶門①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②。舊棲新垅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注]①閶門:蘇州西門,作者舊居。②晞:曬干。
閱讀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1.這兩首詞同寫對亡妻的懷念之情。蘇軾的詞上闋有“無處話凄涼”一語,賀鑄的詞上闋雖無“凄涼”二字,卻無一語不凄涼,說說《鷓鴣天》的上闋是如何表達情感的。
2.這兩首悼亡詞都寫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說說這兩首詞采用的寫法是什么?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意境?
【閱讀訓練五】
虞美人 宜州見梅作①
□黃庭堅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②。平生個里愿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注]①此詞為黃庭堅被貶至地處西南的邊地宜州后所作。②眉心住:《太平御覽·時序部》:“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p>
閱讀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詞寫梅花很有層次,請結合上闋簡要分析。
2.請簡要分析下闋“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兩句所運用的表達技巧。
3.作者“老盡少年心”了嗎?為什么?請結合全詞說明理由。
【閱讀訓練六】
臨江仙
□晏幾道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鷓鴣天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閱讀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1.這兩首詞在時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請簡要分析。
2.這兩首詞抒發(fā)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3.請簡要分析“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兩句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及表達效果。
【閱讀訓練七】
蝶戀花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注],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注]玉勒雕鞍游冶處:指丈夫所在之處。
閱讀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1.這首詞中哪一句最能表現(xiàn)庭院之深?是怎樣表現(xiàn)的?
2.怎樣理解“無計留春住”中的“春”字?本詞抒發(fā)了詞中女主人公怎樣的感情?
3.古人作詩擅長運用疊字,有人評價說本詞中的“深”字運用得高出一籌,結合全詞分析這個字的表達效果。
4.全詞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宋詞的閱讀》
閱讀訓練一:
1.(1)以青青春草襯托初入仕途的年輕人躊躇滿志、英姿勃發(fā)的風采。(2)草色和袍色互相輝映,巧妙地把寫景和寫人聯(lián)系起來,使全篇內(nèi)容和諧自然。(3)突出初春之草的生機勃勃,與下闋暮春之草的凄涼衰敗形成強烈對比。
2.(1)寫春草易衰、春光易逝,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2)寫少年得志,草怨歸遲,表達了作者對仕途的失望之情和思歸之意。
閱讀訓練二:
1.首句寫斜陽映照著溪山,屬遠景、靜景;次句寫微風吹來,青山樓臺的倒影晃動起來,鴛鴦在溪中嬉戲,屬近景、動景。整個畫面有遠有近,動靜結合,富有立體感,富有活力。
2.“出”字用得好,以“出”字形容紅杏花,展現(xiàn)了紅杏花的勃勃生機,意味雋永。
3.聯(lián)想到南宋葉紹翁的《游園不值》中的名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或者宋祁的《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舉出一句即可)
閱讀訓練三:
1.(1)淡淡的憂愁。(2)是通過“輕寒”“曉陰”“淡煙”“飛花”“絲雨”等詞語(或物象)表現(xiàn)出來的;通過輕淺的色調(diào)、清幽的意境表現(xiàn)出來的。
2.它的奇,可以分兩層說:(1)“飛花”和“夢”本來不相似,無從類比。但作者卻發(fā)現(xiàn)了它們有“輕”和“美”這兩個共同點,就將兩樣原本毫不相干的東西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了既恰當又新奇的比喻。(2)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說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難以捉摸的事物,但作者在這里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說夢似飛花,而說飛花似夢,也同樣很新奇。
閱讀訓練四:
1.《鷓鴣天》的上闋先寫自己重歸故地,物是而人非,“何事不同歸”的感嘆表達出作者悲從中來而又無可奈何的傷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鴛鴦失伴”為喻,將自己的喪偶之痛和老來孤獨之境表現(xiàn)得分外悲涼。(由重歸故地的感受切入,比喻的修辭手法的運用,能結合內(nèi)容闡述清楚即可)
2.蘇軾的詞通過夢境來寫人,描繪出妻子對鏡梳妝、見到久別的丈夫喜極而泣的情景,表現(xiàn)了夫妻間生死不渝的恩愛之情。賀鑄的詞通過細節(jié)來寫人,追憶妻子深夜為自己補衣的情景,表現(xiàn)了貧賤夫妻患難與共之情。
閱讀訓練五:
1.作者先寫在邊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待放,接著寫夜晚微風中傳來梅花的幽香,最后寫早晨梅花開滿枝頭。由“梅破”到“梅香”再到“開遍”,作者很有層次地描寫了梅花。
2.展開想象,化用壽陽公主的典故,以擬人的修辭手法來表現(xiàn)梅的姿容。
3.沒有。從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闋傳達了作者邊地見到梅花的喜悅之情,二是下闋化用典故表現(xiàn)了作者的浪漫情懷(寄托作者的美好理想),三是最后兩句抒發(fā)了作者失意后的豁達之情。
閱讀訓練六:
1.不同?!杜R江仙》的上闋寫現(xiàn)時的“春恨”,下闋追憶當年初見小■及“當時”的情景,采用的是倒敘的手法;《鷓鴣天》采用的是順敘的手法,上闋寫當年的歡聚,過片寫別后思念,結尾寫別后重逢。
2.《臨江仙》表現(xiàn)的是作者苦戀之情、孤寂之感,同時抒發(fā)了人世無常、歡娛難再的淡淡哀愁?!耳p鴣天》的上闋表現(xiàn)當年歡聚時豪情歡暢,逸興遄飛,下闋表現(xiàn)的是重逢后的驚喜之情。
3.反襯。在微雨落花清美的景色中,以燕子雙飛來反襯愁人獨立,無情之燕猶得雙飛,有情之人反而獨立,令人惆悵不已,從而構成了一種凄美絕倫的意境。
閱讀訓練七:
1.“簾幕無重數(shù)”是寫庭院之深。作者不直接說庭院到底有多深,而是用一重又一重的無數(shù)簾幕間接地表現(xiàn)庭院的幽深。
2.“春”既指自然之春,也指女子的芳華。本詞抒發(fā)了詞中女主人公感傷春天與芳華將逝,思念丈夫,連無情之物都報以深深的傷感之情。
3.“深”字三疊,則佳人禁錮高門,內(nèi)外隔絕、閨房寂落之況,可以想見。樹多霧濃、簾幕無重數(shù),愈見其深?!吧钌睢北疽褜懗鐾ピ旱挠纳?、空曠,卻再用一個“深”字的設問,讓庭院的“深”“曠”更加耐人尋味,可以說是獨具匠心,別具一格。不僅體現(xiàn)其用疊字之功,詞的洗練,更可體現(xiàn)詞的景深、情深及意境的深遠。
4.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蓖ㄟ^幽深的庭院、如煙的楊柳、無數(shù)的簾幕以及雨橫風狂的黃昏等傷感凄涼的景物,抒寫了詞中女主人公的抑郁情懷,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與情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