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借疑問詞發(fā)出疑問的句子叫疑問句。疑問句,一般都有疑問詞。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以及疑問副詞(豈、獨、其等)。有時,疑問句也不用疑問詞。
二、辨識技巧
如何辨識疑問句呢?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把握好語氣。疑問句是用來向別人詢問、解除自己疑團的,它是有疑而問,是己問他答,答在問后。在翻譯疑問句時,我們要翻譯出疑問的語氣和重點的語氣詞。
2.注意賓語前置的情況。疑問句中如果疑問代詞是賓語,賓語一般要前置。如:良問曰:“大王來何操?”譯文:張良問道:“大王來的時候拿了什么?”
3.掌握常見的表疑問的固定結構。文言文中,疑問句里形成了一些固定結構。如:如何(何如)、如……何、若何(何若)、若……何、奈何、奈……何(怎么樣、怎么辦、把……怎么樣、拿……怎么辦)等。如: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這一句中的“奈何”應譯為“怎么辦”。
三、疑問句典型固定結構例析
1.何以……?(根據(jù)什么……?憑什么……?)如: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譯文:孔文子憑什么被賜給“文”的謚號呢?
2.何所……?(所……是什么?)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譯文:問這個女孩在思考什么,在回憶什么。
3.奈何……?(……怎么辦?為什么……?)如: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譯文:剛才出來,未曾同他們辭別,這該怎么辦呢?
4.如……何,奈……何?(拿……怎樣呢?)如:如太行、王屋何?譯文: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怎么樣呢?
5.孰與……?(與……比哪個……?)如:吾孰與徐公美?譯文: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漂亮?
6.安……乎?(怎么……呢?)如: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譯文:但是劉豫州剛敗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勢呢?
7.獨……耶?(難道……嗎?)如: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譯文:再說公子即使不把我趙勝看在眼里,拋棄我讓我投降秦國,難道就不可憐你的姐姐嗎?
8.何……哉(也)?(怎么能……呢?)如:何可勝道也哉?(兼有感嘆)譯文:哪能說得完呢?
9.何……為?(……干什么呢?)如:何辭為?譯文:還辭別什么呢?
10.何……之有?(有什么……呢?)如:夫晉,何厭之有?譯文:晉國,哪有什么滿足的呢?
11.如之何……?(怎么能……呢?)如: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譯文:君臣之間的正常關系,又怎么可以廢棄呢?
12.豈(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如: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譯文:沛公不先攻破關中,你怎么能入關呢?
13.安……哉(乎)?(哪里……呢?)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兼有感嘆)譯文:燕雀這些小鳥怎么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14.不亦……乎?(不是……嗎?)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不因別人的不理解而慍怒,難道不是君子所為嗎?
15.……非……歟?(……不是……嗎?)如:子非三閭大夫歟?譯文:您不是三閭大夫嗎?
16.寧……耶?(哪里……呢?)如:寧知此為歸骨所耶?(兼有感嘆)譯文:又怎么料到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17.顧……哉?(難道……嗎?)如: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嘆)譯文: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上的那個和尚嗎?
18.獨……哉?(難道……嗎?)如: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譯文:相如雖然才能低下,難道偏偏害怕廉將軍嗎?
19.無乃……乎(歟)(恐怕……吧?)(兼表反問)如:無乃爾是過與?譯文:這恐怕是你的責任吧?
20.得無(微)……乎?(該不是……吧?)(兼表反問)如: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譯文:恐怕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21.其……歟?(不是……嗎?)(兼表反問)如:其可怪也歟!譯文:不是很奇怪嗎!
22.……庶幾……與?(……或許……吧?)如:吾王庶幾無疾病與?譯文:我們君王大概沒什么病吧?
23.與其……孰若……?(與其……,哪如……?)如: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譯文:與其坐著等待村莊的毀滅,哪如起來拯救它呢?
24.……歟(耶),抑……歟(耶)?(是……,還是……呢?)如: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譯文:難道是因為取得天下艱難而失去天下容易嗎?還是探究他的成敗過程,都出自人為的原因呢?
25.其……耶?其……也?(還是……呢?還是……呢?)如: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譯文: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的不認識千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