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阻止對終端的final faniasy,末來的終極終端。將有著更優(yōu)越的視覺體驗,更久的續(xù)航能力,更好的交互,更豐富的內容、更加智能化,更“黏”更“濕”。
在PSP上玩實況足球卻不能宏偉Phone上的極品飛車;黑莓手機的企業(yè)郵箱提示,收到一封重要郵件,趕快找個星巴克用上網本回復老板;在航站樓里等待時,剛好趕上用CMMB手機看會兒世界杯;聽說現在可以在iPad上涂鴉了,可是,Kindle里還有不少之前下載的書還沒看完……
終端喧囂,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打過數字商業(yè)的演進軌跡,數字化生存究竟是更容易了,還是更復雜了?
機器很冰冷,體驗很美麗,用戶很無奈?!案鞣N由顯示屏、手機、閱讀器、播放器、游戲機、軟件商店、購物平臺以及無窮無盡新玩藝兒組成的人與信息發(fā)生連接關系的載體,如同于持一個能量救發(fā)器。它們粘住了你的手指,吸住了你的眼神,給你無窮盡的新意;它們攫取情愫,拋擲在無遠弗屆的虛擬空間中,任你暢游。工作與娛樂的邊界,信息與隱私的邊界,需求與欲望的邊界,已經模糊不清?!倍@,正是終端的兇猛之處。
但是,我們口袋顯然已經不夠用了!
蓋茨 說,“數字化世界給商界造成了非常艱難,非常不確定的局勢,要么快速進化,要么就滅亡——但我們都能從中獲益。”當移動互聯(lián)網進入到成熟的商用狀態(tài),掌上終端的市場潛力疑將超過幾近飽和的個人電腦市場。
終端的演化史,就像一道不斷做著加法的公式。加號后面是:更優(yōu)越的視覺體驗,更久的續(xù)航能力,更好的交互,更豐富的內容,更加智能化,更“黏”更“濕”!
在這五光十色的表象下,我們相信,龐雜的終端帝國在形態(tài)上可能千變萬化,但無論是是軟件、硬件、還是服務的落腳點最終都是貼近用戶需求的價值觀,它在功能上將演變?yōu)橐粋€終極形態(tài),并被賦予統(tǒng)一的生命力。一個強大的終極終端,一個人們心目中多樣化需求的終結者。
突破屏幕
終極終端的終極準則是,不讓硬件桎梏科技的想象力,首先掀起的,將是一場視覺的革命。
“手持顯示設備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如何將辦公室和家庭豐富的體驗帶到移動環(huán)境中!”突破屏幕的禁錮,將是終極終端第一項重要使命,首當其沖的就是——屏幕。
終極終端的形態(tài)突破了現有航運終端的矛盾——我們既不想把視覺禁錮在一個有限的顯示屏內,又要保證它方便攜帶。無論哪種面向個人的移動終端,在顯示技術上都有著獨特而統(tǒng)一的要求。首先,要能夠清晰顯示,無論在室內還是戶外強化下,都可以一目了然。其次。因為經常裝在口袋里,移動終端的顯示屏需要能承受擠壓和彎曲。第三,合理實現便攜性與大尺寸視覺享受之間的平衡。最后,恐怕也是目前最為迫切的是,如何在顯示界面上集成越來越多的功能。
在終極終端的身上,傳統(tǒng)屏幕的“分辨率”、“尺寸”、“材質”、“色彩飽和度”、“細膩度”、“亮度”等指標都將是不入流的描述?!鞍胪该黠@示”、“三維顯示”、“激光顯示”、“紙張顯示”、“折疊顯示”……一個真正的終極終端將是一只真正的“變色龍”——隨著我們對其角色的需求定位,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這樣,當我們與親友視頻通話時,效果最好能夠高保真,或者顯示一點兒渲染溫馨氣氛的設計元素;看電影時起碼要具備不敵電視的超高清效果甚至有裸眼3D技術的支持;而當我們需要看電子書時,屏幕色彩和材質會切換成適合閱讀的“電子紙張”。
對于終極終端的屏幕來說,它可以像手帕一樣被你揣進兜里,再像手帕一樣展開。這種可折疊的顯示器如同紙張一樣柔軟輕便,但卻比紙更柔韌且不易碎,可以想象,功耗也要小很多。而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不少你很熟悉的IT公司的研發(fā)實驗室里實現了。
當然,突破屏幕的最終目的是“打碎”屏幕。激光顯示等技術突破了硬件的限制,誰說人和機器之間的互動一定需要看得見摸得著的介質?
終極終端的屏幕甚至可以將周圍的環(huán)境作為介質,只要不是在真空中,終極終端的“屏幕”俯拾皆是,機器呈現在大面前的完全可以是一種超越硬件的虛擬化的投射。投射于人腦神經中樞的終端顯示,已經越過了視覺感知、傳遞信號、大腦處理的過程,而是跳過了視覺感知的階段直接作用于神經網絡。
“我真的問過自己,為什么我愛印刷書?為什么我愛油墨的味道?答案就是,這些味道將和我那個文字世界鏈接在一起。我們鐘愛的是那些文字和思想。”亞馬遜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杰夫·貝佐斯曾表示,“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讓Kindle從你的手中消失——徹底改變你原來的閱讀方式,不管是躺在床上還是坐在火車上,只要想起一本書,不到60秒的時間就可以得到它?!庇眠@種思想,終極終端的所謂“屏幕”也將意味著我們將要達到的不是硬件本身,而是一個充斥著過去和將來多種體驗的世界。
能源大門
推開能源的大門,終端也就推開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為什么呢?想一下,當你不再需要三天兩頭地給你的手機連上外接線、變壓器、然后是家庭交流電源,而只用個一年一換且價格低廉的“小發(fā)電機”或“電力存儲倉庫”,你的終端會怎樣?
移動終端朝著向更多功能和更炫的體驗發(fā)展,功耗和能源又如沉重的枷鎖把夢想拖回現實。In-Stat公司首席分析師MaxBaron直接指出,增加的功能和更大的顯示屏造成13%的市售手機出現電池工作時間減少的負面效果,從而引起用戶的不滿。
是時候拋棄糾結的充電電線和變壓器,還有令人難以忍受的幾乎占據機器五分之一重量的電池了。如今,科學家想盡設法尋求新電池技術以及新的充電技術,例如可以卷曲起來的電池、從設備直接到設備的充電方式、無線充電等。隨著越來越多的手持設備正趨向于將內嵌的固定式電池設計,改為可拆卸(可更換)電池的設計,以比較靈活方式為手持設備提供成倍的動力。
生物能、核能、太陽能甚至一切你能想象到的可以轉化為能源的物質,都能為終極終端所用。密蘇里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小型核能電池,電池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產生電能,從而得到更持久電能。這款核電池可以做到只略大于1美分硬幣大小,而電力是普通電池的100萬倍,由此估算,如果手機可以擁有這樣的和電池的話,手機將可以使用5000年且不用充電。
聽起來還是有點復雜,終極終端的能源是否能夠與周圍環(huán)境“即插即用”?
隨著對環(huán)境的保護和對再生清潔能源的巨大需求,能源革命也給終極終端的未來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將其他能源轉化為電能,最環(huán)保且廉價的要數太陽能和風能。所要考慮的技術瓶頸只是解決以何種風濕接受外界能量并轉化為驅動能源而已。目前已經實現應用于某些概念手機的太陽能電池解決方案,利用太陽能板使用太陽光和室內白熾燈兩種不同強弱的光源為動力艙內置電池進行充電,這樣,太陽能電池板就可以不受場地和光源強度的限制隨時充電。
生活中更多的物質都能稱為終極終端可接入的電力之源。細菌電池就是一種。它是一種比燃料電池、微型發(fā)電機還要概念新鮮的電池技術,不僅因為它最近才出現,更因為它所用的燃料即非甲醇,又非打火機所用的液化氣,而是一種很普通的食品——糖。糖會被一種細菌轉化成二氧化碳,并釋放出電能。將來,當采用細菌電池的手持設備電量耗盡時,只需要對它加入適量的糖末,就算完成了一次充電。
終極終端推開了能源的大門,它本身不再是一個能源的消耗品,相反,它可以從任何周圍環(huán)境中吸收能量,甚至把我們目前想象不到的物質作為原料,綠色、高效的能源的革命延續(xù)終極終端了生命力,終極終端終有機會代替人類完成更多“不可能的任務”。
智能之鑰
移動終端的智能化進程就像自然界海底單細胞生物到智慧生物的進化軌跡一樣令人驚奇。終極終端是如今各種低智能終端的皈依,它將成為人們的信用卡、個人事務中心、學習中心、理財中心,任何你現在錢包里的卡片和移動設備。
終端的角色正在發(fā)生改變——具備核心應用以及圍繞其豐富的相關體驗。當今最受追捧的終端的成功公式也就不難解釋了。iphone、iPod Touch、ipad的功能設定是否多樣化決定了終端產品的暢銷與否,更何況在它們背后是超過10萬個應用程序。而反過來,應用程序的豐富數量也會影響用戶購買終端時的心理。兩者相輔相成。
智能化的終極終端是奔向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雙腳。
“PSP為什么能夠一夜間流行于大街小巷?恐怕這部終端最成功的地方是它加入了多媒體功能——現在更多的人是將其作為MP4、電子書來使用。相比較PSP,iphone更大的優(yōu)勢在于它的手機定位。手機已經成為了人們出行必須攜帶的數碼終端,而在此基礎上,大家希望將游戲機、MP3、相機等功能集中在一臺產品上?!币晃毁Y深業(yè)內人士這樣說。
終極終端將是一個更加強大的結合體,遺傳了現有終端的最優(yōu)秀的基因。它將是一個具有學習能力的系統(tǒng),可以發(fā)展知識,以致超過設計者原有的知識水平。
“普適計算旨在使計算離開桌面,并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蔽④泚喼扪芯吭涸L問學者,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特聘教授James Landay對《互聯(lián)網周刊》記者表示?!爱斀窦拔磥淼募夹g包括各種可穿在身上、有感知能力的設備,可以確保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與許多人進行可靠溝通和信息傳輸。我們記錄、收集和可視化數據的能力日益成熟,使得我們能夠找到個人行為和全體行為的模式并對趨勢加以分析?!盡ary在清華大學就如何利用這些技術、以何種方式設計、以用戶為中心的高級用戶界面展開討論?!拔覀冊谌魏螘r間都可以跟計算進行交互?!?/p>
終極終端就像是一把瑞士軍刀,嵌著各種“撬動”移動互聯(lián)網的“工具”。在一個以人為中心的世界里,我們會隨身“攜帶”電影院、銀行顧問、售樓小姐、美舒情報員、甚至是超級市場。
它是你的個人移動社區(qū)。在過去幾個世紀的城市化進程中,傳統(tǒng)社區(qū)幾乎已被破壞殆盡。移動社區(qū)的意義猶如鐵路,迅速改變了人類的“社區(qū)心智地理”,終極終端把人際關系和消費關系帶人互聯(lián)網,信息、意見、情感、愿望、需求將沿著終極終端中的所有這些“關系”傳播。
它可以把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裝進口袋,盡管我們不是首富比爾·蓋茨,也不是股神巴菲特,但仍會有種大人物的感覺。移動銀行成為貼身理財顧問時,個體經濟的力量正被放大。
它與社會化網絡相結合,將發(fā)揮更強大的導購威力。在電影《少數派報告》中,當湯姆-克魯斯從一塊啤酒廣告牌旁經過時,那塊招牌認出了他的身份,向他招呼道:
“嘿,伙計,看上去你想來一罐健力士啤酒?!痹诮K極終端上,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廣告,會讓人產生一種“親近”的、可信賴的感覺——這種內容就好像專為自己定制。
終極終端的智能化結果是超越終端。這個入口,我們還要從互聯(lián)網中來尋找。
云上終端
當云計算所代表的互聯(lián)網服務模式,成為一種真正無所不在的生活、生產和社會協(xié)作狀態(tài)時,無論終端的功能和形態(tài)如何,它從本質上來說,都可以被簡化為“窗口”或云端的接人點。而這,也正是未來“終端”的本意。
后互聯(lián)網時代,終端是不是已經不再重要了?回答顯然否定的,甚至恰恰相反。
已經有不少活生生的例子驗證了“終端”的價值。世界第一大餐飲集團麥當勞把薯條和雞肉銷售到世界各地;和路雪自1994年起,每年向市場投放6000臺帶Logo的冰柜,這些無處不在的Logo就是和路雪的強大終端。
終極終端要真正完成使命,將延伸出兩個極致——愈發(fā)緊貼個性化體驗的“工具”和豐富的云上資源。
艾爾隆大學近日針對900名網絡科技專家及社會研究家做的一項意見調查顯示,到2020年,云計算將席卷全球,打破現在對個人計算機設備的常識。多數專家說,未來會在網絡為基礎的程序下,使用多元的云端和個人計算機技術。
“物聯(lián)網的終端無論形態(tài)如何豐富,歸根到底可以歸納為信息的發(fā)射器或信息采集器,或者二者合二為一,但在形態(tài)上可能千百萬化?!币子^國際助理總裁郎春暉對《互聯(lián)網周刊》記者說。
在云時代,終端的角色正發(fā)生著變化。深諳終端成功之道的蘋果,也逐步放開姿態(tài)。今年,7月初,科技博客網站Boy Genius Report援引蘋果內部可靠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說,蘋果將于秋季推出采用云計算模式的iTunes服務。其中,蘋果的iTunes云戰(zhàn)略包括三部分:內容由蘋果服務器傳輸到用戶設備;內容由用戶計算機傳輸到用戶設備,以無線方式在設備間同步內容。這將標志著蘋果大舉進入云計算領域,加大與Google的競爭力度。
iTunes采用云計算模式是不可避免的。內容對存儲空間的要求超過了設備的能力。例如,下載一季的高清電視劇需要幾十個G B的存儲空間,而iPhone提供的存儲空間僅為32GB。iPhone應用軟件如果下載到iPhone上就能獨立運行,與外界只是通信關系,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云服務。顯然,用戶不會將所有內容都保存在終端設備上,iPhone等終端設備未來將成為用戶觀看視頻的主要設備,切實可行的唯一方法是提供同步服務。
對于移動終端來說,計算能力、屏幕大小、電力消耗都成為阻礙其發(fā)展成人們神經系統(tǒng)的障礙。云計算使得用戶所需的資源不在客戶端而來自網絡。有了云計算,硬件可以專注于其所應該擅長的領域——用戶體驗。硬件應該為能有更好的體驗而被設計,被使用,而不是本身被消耗。硬件存在的意義在于人機交互的無障礙的進行,在一個如此“互聯(lián)網”的時代里,硬件不是阻礙用戶暢游其間而更多的感官享受。
相反的,終端對云服務的需求也會給云計算的資源提供商指向一個無比光明的未來?!霸朴嬎闶且粋€囊括了開發(fā),負載平衡,商業(yè)模式,以及架構的時髦詞,是軟件業(yè)的未來模式,或者簡單地講,云計算就是以Internet為中心的軟件?!盜T業(yè)界專家Markus Klems說。在云計算的網絡應用模式中,數據只有一份,保存在“云”的另一端,你的所有電子設備只需要連接互聯(lián)網,就可以同時訪問和使用同一份數據。體驗在終端,服務在云端。超越終極終端
“人腦是如何工作的?”、“人類能否制作模擬人腦的人工神經元?”此類問題讓我們對終極終端的本質和未來展開更深入的思索。每當我們要探尋一項技術的趨勢和未來,我們往往回歸技術價值的本質,即技術如何改變人與世界的關系。
終極終端不是人類感官的終點,而是人們感知世界的起點。
普渡大學傳播系主任哈沃德·塞弗總結了2010年互聯(lián)網十大趨勢:1、活在此刻,即時的就是有效的;2、位置,位置,還是位置;3、擴充現實;4、信息整理與導航;5、云計算;6、網絡電視,7、媒介融合;8、社交網絡游戲;9、移動支付;10、沉迷。這如評論所說,這十大趨勢可以用一大趨勢概括:你逃不出終端,終端正在流行。再看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遠呢?未來的終端是高度個性化和高度標準化的結合體,終極終端將從云切入,并圍繞核心功能延展出多樣體驗——即作為感官的載體,服務的載體,以及新商業(yè)價值的載體。
“終端”不是一個冰冷冷的盒子,它是市場的神經末梢。在它的另一邊,連著一個與這個終端密切相關的有血有肉的人,還有這個人背后活生生的需求。終端設備廠商首先要面對的是——必須不斷超越摩爾定律的挑戰(zhàn)。在一個“輕”終端的時代,在硬件上耗費過多的材料成本顯然不可饒恕的。
無界的屏幕、超越硬件的交互、不竭的能源、感應周遭環(huán)境、云的服務模式,這些要素加起來,就是我們心目中的終極終端。事實上,終端遠沒有“終極”之說,如果一定要給它一個可描述的未來,那它則更接近于蓋茨所說的“神經網絡”——超越了視覺、聽覺、觸覺、感覺的一種智能化存在。終極終端的更迭之路仍在繼續(xù),然而,終將回歸到“人”本身。正如鮑德里亞所說:“我不是我,我是我自己的擬真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