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來弱不禁風,經常感冒。自從2000年喜歡上書法之后,經常寫字讀帖,現在的身體已經強壯了許多。
祖國醫(yī)學認為,人的健康長壽離不開養(yǎng)氣活血。書法與氣功相通,講究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性,自古便有 “書畫人長壽”、“壽從筆端來” 之說。習書者把人體精氣神貫穿于字里行間,既陶冶情操,又開闊視野。書法家中長壽者大有人在,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活到89歲,與他愛好書法不無關系。他認為,“寫大字就是最好的運動”,將在室內寫字稱之為書法運動。董老寫出來的字雄渾飄逸,自成一體。戎馬一生的蕭克上將文武雙全,酷愛習書,到百歲之年,依然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他享年102歲,與他淡泊名利、致力于書法等藝術創(chuàng)作密不可分。
練書法是一種體力和腦力有機結合的藝術勞動,集全身氣力和思維于筆端,使動、靜、樂融為一體。練到一定程度,便可溝通內氣運于筆端,達到練氣功的效果,起到祛病強體的作用。
根據自己10年來的體會,我認為練書法時,要專注于字的間架結構和氣勢動律。一身之力從腰部開始,以意念帶動肩、臂、肘、腕、掌,最后貫注于五指。在全身使勁時,所有的肌肉都在進行小強度的收縮運動,對四肢和臟腑的鍛煉很有好處。由于把氣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因此,能和氣血、平陰陽、通經絡、調內臟、促進新陳代謝,從而提高免疫能力。
第二,構思必須專心致志,才有助于大腦“入靜”,不受外界干擾,進入忘我境界,去掉雜念和煩惱。習字時精神飽滿,屏聲靜氣,眼手并用,頓筆裹鋒,筆走龍蛇,一氣呵成,令人神清氣爽。作品完成時,喜悅感油然而生,倍覺心曠神怡。面對勞動成果,會得到一種美的藝術享受,頓感胸懷坦蕩,身心愉悅。由此可見,練習書法既能夠使人擺脫緊張,輕松起來,又可以讓人告別閑散,充實起來,何樂而不為呢?
我深深地體會到,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長期研讀碑帖,可以進入人生的高層次境界,保持身心健康。各種碑帖別具特色,富有魅力,令人百讀不厭,愛不釋手。從圓形的篆體,可品出“天”的廣闊。透過方而扁的隸書,能體味“地”的無垠。從方圓并用的真書,可領略到“人”的睿智。天、地、人“三合”,正是儒家極力倡導的養(yǎng)生理念。天離不開地,地離不開人。相互依靠,同存共長,天人合一,才能使心靈和諧。
每當自己身體疲憊不堪時,讀一讀溫秀雅麗的《黃庭經》,漸漸地使人變得輕松幽雅起來;遇上心情煩躁郁悶,便捧起博大灑脫的《鄭文公》欣賞一番,能起到心安神定的作用。
結合我個人的切身經歷,總結出如下一句養(yǎng)生格言:“揮毫疾書能益壽,常讀碑帖可養(yǎng)心?!迸c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