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通便方
應(yīng)用:因陰虛血燥、氣虛不運引起的老人便秘。
配方:黃芪、白芍、麻仁各30克,銀花、當歸、肉蓯蓉各20克,厚樸、酒大黃各10克,威靈仙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益氣養(yǎng)液,潤腸導滯。
◆治牙出血方
應(yīng)用:因虛寒引起的牙出血。
配方:柏葉、艾葉、白術(shù)、阿膠(另煎)各10克,黨參12克,炙草5克,干姜、田三七末(沖服)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溫陽益氣,活血止血。
◆治白帶過多方
應(yīng)用:白帶過多。
配方:金銀花、紅藤、生鱉甲、蒲公英各24克,連翹、升麻各15克,紫花地丁30克,生蒲黃、椿根皮、大青葉、琥珀末、桔梗各12克,茵陳1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
◆升白細胞方
應(yīng)用:白細胞減少癥。
配方:雞血藤、炙黃芪各30克,熟地黃、枸杞子、山萸肉各24克,杭芍18克,鎖陽9克,馬戟天、當歸、補骨脂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補氣養(yǎng)血,填精補髓。
◆治斑禿方
應(yīng)用:斑禿。
配方:生地、熟地、墨旱蓮、桑椹子、制首烏、黃精、朱茯神各15克,靈磁石30克,砂仁、川芎各6克,白芍12克,當歸、木瓜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補腎榮發(fā),養(yǎng)血寧心。
◆輔助治療膀胱癌方
應(yīng)用:輔助膀胱癌治療。
配方:山茱萸、干山藥各12克,澤瀉、茯苓(去皮)、丹皮各9克,熟地黃、知母、黃柏各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滋陰降火。
◆治療膀胱結(jié)石方
應(yīng)用:膀胱結(jié)石。
配方:海金砂、金錢草各15克,車前子、茯苓、陳皮、青皮各10克,木通6克,滑石12克,琥珀末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利濕化淤,散結(jié)通阻,補腎益氣。
◆治鼻出血方
應(yīng)用:因胃火熾盛、血分蘊熱,灼傷血絡(luò)引起的鼻出血。
配方:生地黃、桑白皮、白茅根各30克,黨參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清熱涼血,滋陰降火。
◆治黃褐斑方
應(yīng)用:適用于黃褐斑。
配方:山楂、葛根、穿山甲、厚樸、乳香、沒藥、雞血藤各100克,桂枝、甘草各30克,白芍50克,細辛、冰片各15克。
用法:將山楂、葛根、白芍、甘草水煎去渣。煎液濃縮成膏;穿山甲、厚樸、桂枝共碾成細粉;乳香、沒藥溶于95%酒精中以除去不溶成分。以上三者混合,烘干研細;細辛、雞血藤提取揮發(fā)油,加入冰片,共混入上述細粉中備用。同時取0.2克藥粉敷臍,膠布固定,3~7天換藥1次,連續(xù)用藥數(shù)次。
功效:滋補肝腎,消色除斑。
◆治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結(jié)膜炎方
應(yīng)用: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結(jié)膜炎。
配方:防風6克,白菊花、連翹各12克,白茅根、桑葉、黃芩、銀花各9克,板藍根18克,大青葉15克,夏枯草6克,全蛻4.5克。
用法:第一煎內(nèi)服,第二煎用紗布濾過,用其液洗眼,每日3~5次。
功效:疏風清熱。
◆治腰部扭挫傷方
應(yīng)用:腰部扭挫傷。
配方:玄胡、丹參、穿山甲、丹參各30克,陳皮15克,三七、牽牛各6克,白芍、赤芍各24克,甘草、土元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理氣活血、通經(jīng)止痛。
◆治急性外耳道濕疹方
應(yīng)用:肝經(jīng)濕熱,兼挾風邪引起的急性外耳道濕疹。
配方:當歸、蒼術(shù)、鹽黃柏、白蘚皮、地膚子、蒲公英各10克,車前子(包煎)15克,苦參、柴胡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清熱燥濕,祛風止癢。
◆治急性牙槽感染方
應(yīng)用:急性牙槽感染。
配方:生地15克,石膏45克,蒲公英30克,知母、丹皮、赤芍、玄參、寸冬、黃芩、白芷、懷牛膝、大黃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滋腎陰清胃火。
◆治急性咽炎方
應(yīng)用:胃腑熱盛引起的急性咽炎。
配方:玄參10克,玄明粉(沖服)、大黃各6克,連翹、金銀花、梔子、鼠粘子、黃芩、薄荷、防風、荊芥、桔梗、黃連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泄熱解毒,利膈消腫。
◆治痤瘡方
應(yīng)用:脾胃濕熱,肺經(jīng)外感風邪,外邪入里化熱,濕熱上蒸面部所致的痤瘡。
配方:荊芥、防風、黃芩、白芷、桔梗、浮萍、丹皮、皂刺各10克,生首烏、苦參、土茯苓各2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祛風,清熱,利濕。
◆治雀斑方
應(yīng)用:肺火郁于經(jīng)絡(luò)、風血相搏、經(jīng)絡(luò)淤滯引起的雀斑。
配方:丹參、雞血藤、浮萍各30克,生地20克,連翹15克,紅花、川芎、荊芥穗、生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效:涼血祛痰,清肺祛風。
◆治結(jié)節(jié)性紅斑方
應(yīng)用:濕熱凝聚、經(jīng)絡(luò)阻隔引起的結(jié)節(jié)性紅斑。
配方:當歸、丹參、土貝母、白芍、赤芍、夏枯草、紫草、白術(shù)、黃柏、牛膝、茜草各9克,生地、元參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服2次。
功效:清熱利濕,活血化淤,佐以養(yǎng)陰。
◆治急性支氣管炎方
應(yīng)用:寒飲郁肺,失其肅降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
配方:半夏30克,生石膏120克,麻黃、桂枝、白芍、干姜、細辛、五味子、大棗、甘草各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服2次。
功效:溫化水飲,開郁清降。
◆治胃炎方
應(yīng)用:虛寒挾熱引起的胃炎。
配方:太子參10克,吳茱萸3克,焦梔仁、枳殼、木香、薤白、香附、炒神曲各9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溫中補脾,清熱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