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進銀行,必會迎來搭訕的工作人員;當你走在路上遇到各色保險人員,自薦為你量身定做家庭經濟保障計劃……這些人不一定都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財師,但他們都自稱或被稱作理財師。很多人因為輕信他們的宣傳而投資失敗,上當后悔。如何才能判斷理財師的話是否具有含金量呢?
理財師的六大誤導語錄:
1.“我的客戶經常兩三百萬元的資金在這里買,你就放心吧?!?/p>
如果這個客戶跟你理財?shù)哪繕讼嗖钋f里,你為什么要放心?
2.“我自己都買了,還幫我媽買了些,你還不相信嗎?”
很多有銷售任務的理財師,為了保住飯碗都會迫不得已自己買產品,還會動員親戚朋友買,所以這個不能證明產品一定很好。何況,你能證實他真的買了嗎?還是他只是用“專業(yè)人員會算賬,不會虧自己”這種邏輯來引誘你呢?
3.“你得在我這里先預約,我會特意關照替你留著,要不然產品一出來馬上就被搶空了。”
或許產品真的這么緊俏,但不要因為可能會搶,就買不適合自己的產品。
4.“你每個月才投入這個分紅險×××元錢,相當于一天才幾元錢,以后就可以領××××元,多劃算啊。
”在推銷時,理財師總是把保險的最大可能收益突出,看似收益豐厚,但你只需要問一下這個產品計算時參照的利息是多少,就知道它不過是個數(shù)字游戲。
5.“買的人才能看產品說明書,宣傳單上什么都清楚,自己看!你放心吧,銀行的信用還不高嗎?”
很多理財師借助銀行的高信用推銷產品,事實上產品的品質與代銷銀行的信用并無直接關系,而且宣傳單上都有免責條款,說錯了也無需負法律責任,宣傳單和理財師往往都會夸大產品。任何時候你都有權查看具有法律效力的產品說明書,要求派一個好的理財師過來給你解釋產品條款,否則你可以投訴。
6.“我們的產品我熟悉得很,這個是最劃算的?!?/p>
你必須讓他把賬算清楚才能信這句話。千萬不要想:這么多東西我哪里比較得出哪個最好?專業(yè)人士都說最劃算,那就選它吧。你要掏出的是自己的真金白銀,你得對它負起全部責任。
如何判斷理財師的能力
理財師的資質很重要:在獲得這個資質時,至少他們對相關知識必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對風險與收益、客戶的分布應當有相當?shù)恼瓶啬芰Α?/p>
了解理財師的背景很重要:理財師的個人生活對他的理財能力有極大的影響。一個才出校門的人,多半不會知道主婦的需要;一個在證券公司待了多年的理財師,一定偏好風險,也不是追求穩(wěn)妥為上的主婦的好參謀;一個從期貨轉入理財?shù)睦碡攷熆赡軐Ξa品有很大的陌生感,不一定適應精打細算的客戶理財方式。
理財師的推薦理由很重要:不管理財師給你推薦什么產品,你第一個問題,一定要問“為什么”:為什么選這個產品而不是那一個?為什么在現(xiàn)在的經濟狀況下,它成為首選?為什么我們一定要配置這個產品?多問幾個為什么,對你做出判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與理財師聊天很重要:不能很快判斷一個理財師的能力時,可聽他講某產品,讓他分析:產品配置于何處、有何益處、起什么作用?可否在資產中靈活變通?產品的流動性會否導致錯過其他機會?如果對方能答出來,你可以試著再跟他深入交流。
什么樣的理財師最適合你
理財師也是人,也有個人的風格和偏好、側重和目標。因此你可能需要試過好多理財師,才能找到值得信任和托付的人。一般來說,理財手法跟你的理財風格接近的、能細心替客戶考慮的、做事比較審慎的、總是在較好的產品出來前通知你而不是產品賣不掉才找你的、能對經濟走勢有敏感度的理財師,應當是比較可以信任的人。
但理財師能做的,不過是秉持合理的建議、客觀的考量,來完成給你的推薦罷了。所以一個理財?shù)娜艘欢ㄒ^腦清醒,可以用最簡單的幾個問題來證實產品的價值:這種東西有可操作性嗎?對方以何種方式賺錢?它的風險在哪里?多懷疑,你的投資就會少出錯。
責編/張秀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