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李華詩云:“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痹娭幸饩?,猶如一幅大寫意的水墨畫圖,令人激賞不已。如果這樣的山水物象,是天然形成在一塊塊石頭上面,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景致呢?被譽為“國畫石”的草花石,就是這樣一種歷經(jīng)自然雕琢而形成的藝術(shù)品。其狀圓潤有形,細(xì)膩光潔,石上圖像,或千巖競秀,或松柏藤蘿,或為魚為鳥,或浮云出岫,隨意點染,清新疏淡,襯以層次質(zhì)感分明的色彩,就如一幅幅自然天成的水墨畫,成為藏者齋中案頭的石玩佳品。
草花石主要產(chǎn)于廣西柳州及來賓等地,有天藍(lán)、灰白、黃紅、褐紅等多種顏色,是上世紀(jì)90年代中期才被開發(fā)推出的一個全新石種,并很快成為觀賞奇石中的佼佼者,不少人在親友喬遷新居,或店面開張時作為致賀的饋贈禮,是很富品位的文化禮品。
草花石的形成和結(jié)構(gòu)比較特殊,其石質(zhì)分為多層,由不同的巖性組成,于江河之中歷經(jīng)了千百年的水流沖刷浸潤,使得多種色澤的礦物元素滲入到了石體內(nèi),遂形成了圖案多變、以獨特神韻而著稱的草花石紋。細(xì)細(xì)賞鑒,有走獸蟲魚之形,有人物山林之賞,有花卉禽鳥之致。筆法仿佛有工筆、寫意、勾勒、水墨等多種國畫技巧。大自然猶如一個筆力遒勁的畫師,以神筆在石頭上描摹物象,勾皴斧劈,隨意點染,干濕濃淡,陰陽向背,無不揮灑如意,曲盡皺瘦透秀之妙。
草花石多為齋中賞玩的小品,大者很少見,價格也不貴,許多玩石的初入門者,或者空間有限的藏家都喜歡賞玩。買回來配一個好的臺座,平日用軟布蘸以薄油,輕輕揩拭養(yǎng)護,使之有一種溫潤若濕的感覺,擺放在博古架上,或置之書桌案頭,就是一幅天然的石畫作品。古語云:“花令人韻,石令人雋?!遍e暇時賞玩自己可心的草花石,既可挽文思之枯澀,又盡滌胸中的塵囂之氣,殊為不俗。而草花石的審美,也與一般的具象石不同,乃是以石面光潔潤澤、構(gòu)圖清晰、花紋精美奇巧者為貴。石上的圖紋越是鮮明生動、韻味十足,也就越具觀賞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最忌圖紋混亂、主題不明、色彩紛雜,這樣的草花石,不過就是頑石一塊罷了。
由于草花石多層的特殊石質(zhì),硬度又不高,從河流水灘中采集出來時,難免破損。而有些草花石雖然天然圖紋精美,卻帶有裂隙,或者旁邊具有坑坑洼洼的褶皺,影響了石面上的圖案美感,所以草花石都必須經(jīng)過打磨加工,才能把畫面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因而,市面上交易的草花石,都是經(jīng)過加工,打磨成片狀或圓屏狀,拋光上漆后銷售的成品,具有石玩的屬性,但又具有工藝品的特點,這也是草花石有別于其他奇石的地方。
責(zé)編/王翠萍